堆叠式的食用菌菌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530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堆叠式的食用菌菌架,包括:架体和孔垫,所述架体包括培养床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横杆和支撑柱,所述横杆位于架体的上下两端,支撑柱连接上下横杆两端,所述横杆设置为倒V形,所述培养床包括承重条,承重条设置于培养床底部,支架设置于培养床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稳定性好、安全系数高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Stacked mushroom shel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acked edible fungus fungus rack, which comprises a rack body and a hole cushion. The rack body comprises a culture bed and a support pillar. The support rod is located at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rack body. The support pillar connects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cross rod. The cross rod is arranged in inverted V shape. The culture bed includes a load-bearing strip, the load-bearing strip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ulture bed, and the support rod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ulture Set on both sides of the culture b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stability, high safety factor and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堆叠式的食用菌菌架
本技术涉及培养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堆叠式的食用菌菌架。
技术介绍
出菇架为生产食用菌的一种培养装置。现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412670.3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出菇架,其结构轻巧,负重小,不适合规模化生产需求;专利申请号为:201610963673.6公开了一种单柱出菇架,结构不稳定,装上培养基后承重大,虽然安装了滑轮,但移动时会左右晃动,且需要多人合力方能推动。上述公开的现有技术还存在装土困难,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安全系数低等缺点。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成本低、稳定性好、安全系数高和生产效率高的堆叠式的食用菌菌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装土困难,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安全系数低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堆叠式的食用菌菌架,包括:架体和孔垫,所述架体包括培养床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横杆和支撑柱,所述横杆位于架体的上下两端,支撑柱连接上下横杆两端,所述横杆设置为倒V形,所述培养床包括承重条,承重条设置于培养床底部,支架设置于培养床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床还包括挡护栏,挡护栏设置于培养床四周。进一步地,所述横杆设置四条,支撑柱设置四条。进一步地,所述孔垫设置于培养床底部,位于承重条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挡护栏竖向设置支杆。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床位于架体的上部,架体高度40-50cm,培养床高度为20-35cm。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床还包括挡板,挡板设置于挡护栏内侧。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为PVC或者橡胶材料。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1)架体的横杆设置为倒V形,方便堆叠,形成层叠式的培养床,稳定性好,承重能力强,安全系数高;(2)培养基的装卸可以机械化操作,将繁重的劳动交予机器,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可有效地提高生产速率,节约劳动成本;(3)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适合规模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带孔垫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不设置孔垫和挡板的堆叠示意图图中标记:1-支架,2-挡护栏,3-支杆,4-挡板,5-支撑柱,6-横杆,7-承重条,8-孔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横”、“竖”、“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堆叠式的食用菌菌架,包括:架体和孔垫8,所述架体包括培养床和支架1,培养床包括挡护栏2和承重条7,挡护栏2设置于培养床四周,上下设置的两条挡护栏2之间设置有支杆3;承重条7设置于培养床底部,孔垫8设置于培养床底部,位于承重条7上方,支架1设置于培养床两侧。支架1包括横杆6和支撑柱5,横杆6设置四条,支撑柱5设置四条,横杆6位于架体的上下两端各两条,支撑柱5连接上下横杆6两端,横杆6设置为倒V形。培养床位于架体的上部,架体高度45cm,培养床高度为28cm培养床还包括挡板4,挡板4设置于挡护栏内侧,挡板4为轻质耐腐蚀的PVC或橡胶材料制成,其尺寸与挡护栏相匹配;孔垫8和挡板4使用扎绳或钢丝固定在培养床里。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将由支架1和培养床构成的架体,固定好孔垫8和挡板4,铲土车将铲勾里的培养基倒进培养床里,人工将培养基铺平整;用叉车转运或堆叠到一起,待培养基需要更换时,可以用叉车将架体取出,再用机器将架体倾覆倒出旧的培养基。现有技术的培养床层数一般为3-4层,一般每层重量约为100kg,重量越大,其危险系数越高,本技术的的堆叠层数可以达到5-6层,并且架体稳定性好,安全系数高。另,本技术的不仅可以横向培植食用菌还可以竖向培植食用菌,提高生产效益和科研价值。本技术的架体的横杆设置为倒V形,方便堆叠,形成层叠式的培养床,稳定性好,承重能力强,安全系数高;培养基的装卸可以机械化操作,将繁重的劳动交予机器,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可有效地提高生产速率,节约劳动成本;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适合规模化生产。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以上描述做出众多变通是可能的,所以实施例和附图仅是用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特定实施方式。尽管已经描述和叙述了被看作本技术的示范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其作出各种改变和替换,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另外,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将特定情况适配到本技术的教义,而不会脱离在此描述的本技术中心概念。所以,本技术不受限于在此披露的特定实施例,但本技术可能还包括属于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实施例及其等同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叠式的食用菌菌架,包括:架体和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培养床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横杆和支撑柱,所述横杆位于架体的上下两端,支撑柱连接上下横杆两端,所述横杆设置为倒V形,所述培养床包括承重条,承重条设置于培养床底部,支架设置于培养床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叠式的食用菌菌架,包括:架体和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培养床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横杆和支撑柱,所述横杆位于架体的上下两端,支撑柱连接上下横杆两端,所述横杆设置为倒V形,所述培养床包括承重条,承重条设置于培养床底部,支架设置于培养床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的食用菌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床还包括挡护栏,挡护栏设置于培养床四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的食用菌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设置四条,支撑柱设置四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珊何青石赖松新刘鼎王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菌满人间食用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