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51062 阅读:4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公共信息模型,获取配电自动化数据,建立标准通信接口和通信数据模型,通过标准通信接口,根据通信数据模型对配电自动化数据进行多能源优化处理;本申请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将用户侧分布式能源接入综合能源系统,有助于实现多能互补协同优化控制,在综合能源系统中保证不同系统间数据交互一致性;建立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通信数据模型实现综合能源系统中的横向多能互补、纵向需求响应联合优化,从源端和荷端两方面实现能量协同优化,将用户端综合能源系统内部的供能和用能进行最佳匹配,能够满足分布式能源、柔性负荷优化管理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系统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国家大力倡导的新能源政策的推动,综合能源管理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都已经提上日程。在未来多方互动的能源交易模式及多能源互补运行的网络状况下,充分挖掘综合能源系统中柔性负荷及分布式能源的调度潜力,不论是对分布式能源消纳、电网削峰填谷,还是参与提供辅助服务都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能源系统融合电、热、冷、气等不同类型的能源,综合能源系统的控制必须依赖先进的通信技术,以支撑多种能源的协调管理、用户侧资源参与需求响应、用户与电网实时互动、灵活交易等功能。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运行需要大规模的数据交互,因此有必要构建综合能源系统信息交互数据模型,研究涵盖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的融合数据模型。为保证用户端与云平台交互信息的一致性以支持云平台业务与规模扩展,需要有能满足不同业务需求的统一信息模型,而目前的公共信息模型虽制定电力自动化涉及的大部分信息模型,但其中缺乏分布式电源及柔性负荷等内容的建模,无法满足分布式能源、柔性负荷优化管理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公共信息模型虽制定电力自动化涉及的大部分信息模型,但其中缺乏分布式电源及柔性负荷等内容的建模,尚无法满足分布式能源、柔性负荷优化管理的需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公共信息模型,所述公共信息模型包括分布式能源接入状态和用户负荷状态;根据所述公共信息模型获取配电自动化数据;建立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通过所述标准通信接口,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型对所述配电自动化数据进行多能源优化处理。优选的,所述建立公共信息模型包括:基于CIM16V19拓展风光储和三联供系统的信息模型。优选的,所述建立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包括:对综合能源系统设计的信息交互场景进行分析,确定适用于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和通信数据格式,建立所述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所述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优选的,所述优化控制方法还包括:优化电负荷、冷负荷、热负荷消耗及电能、天然气能源供应的运行。优选的,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型对所述配电自动化数据进行多能源优化处理包括:日前计划优化和日中滚动优化。优选的,所述日前计划优化由用户设定日前用能计划后触发。优选的,所述日中滚动优化包括:对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中随机下发的激励性需求响应事件和用户随机改变用能需求事件进行监测,将适应所述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中随机下发的激励性需求响应事件和所述用户随机改变用能需求事件的用户端用能情况进行动态优化。优选的,所述建立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包括:主体注册、事件下发、数据上传以及选择计划。优选的,所述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包括:事件数据模型和报告数据模型。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公共信息模型,所述公共信息模型包括分布式能源接入状态和用户负荷状态,根据所述公共信息模型获取配电自动化数据,建立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通过所述标准通信接口,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型对所述配电自动化数据进行多能源优化处理;本申请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将用户侧分布式能源接入综合能源系统,有助于实现多能互补协同优化控制,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用户侧资源调节潜力将充分发挥,同时融入需求响应、能源交易等服务内容,推动能源网络信息化和智能化,综合能源系统的开放互动需要依靠统一的公共信息模型和通信数据模型支撑,保证不同系统间数据交互一致性;建立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实现综合能源系统中的横向多能互补、纵向需求响应联合优化,使能量生产与消耗双向互动,从源端和荷端两方面实现能量协同优化,将用户端综合能源系统内部的供能和用能进行最佳匹配;本申请提供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能够满足分布式能源、柔性负荷优化管理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提供的日前计划优化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3个整型变量约束的MIQP的完全二叉树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B算法和Zoutendijk可行方向法的MIQP求解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提供的MIQP分支定界求解日前计划优化过程与最优值曲线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提供的日中滚动优化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公共信息模型,所述公共信息模型包括分布式能源接入状态和用户负荷状态;根据所述公共信息模型获取配电自动化数据;建立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通过所述标准通信接口,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型对所述配电自动化数据进行多能源优化处理。其中,公共信息模型(CIM)是一个抽象模型,描述电力企业的所有主要对象,特别是与电力运行有关的对象。通过提供一种用对象类和属性及他们之间关系来表示电力系统资源的标准方法,CIM方便了实现不同卖方独立开发的能量管理系统(EMS)应用的集成,多个独立开发的完整EMS系统之间的集成,以及EMS系统和其它涉及电力系统运行的不同方面的系统,例如发电或配电系统之间的集成。这是通过定义一种基于CIM的公共语言(即语法和语义),使得这些应用或系统能够不依赖于信息的内部表示而访问公共数据和交换信息来实现的。CIM公共信息模型把电力系统资源描述为对象类、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采用面向对象统一建模语言UML来描述CIM。在UML中,现实世界实体的类型被定义为“类”,实体类型的性质被定义为“类的属性”,实体类型之间的关系描述为“类之间的关系”,包括:继承、关联、聚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共信息模型包括了分布式能源接入状态和用户负荷状态。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是以资源、环境效益最大化确定方式和容量的系统,将用户多种能源需求,以及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系统整合优化,采用需求应对式设计和模块化配置的新型能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公共信息模型,所述公共信息模型包括分布式能源接入状态和用户负荷状态;根据所述公共信息模型获取配电自动化数据;建立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通过所述标准通信接口,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型对所述配电自动化数据进行多能源优化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公共信息模型,所述公共信息模型包括分布式能源接入状态和用户负荷状态;根据所述公共信息模型获取配电自动化数据;建立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通过所述标准通信接口,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型对所述配电自动化数据进行多能源优化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公共信息模型包括:基于CIM16V19拓展风光储和三联供系统的信息模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包括:对综合能源系统设计的信息交互场景进行分析,确定适用于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和通信数据格式,建立所述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所述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京希李维曹敏王洪林王科聂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