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调的配电网协同交互控制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5106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4:12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协调的配电网协同交互控制方法与系统。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基于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渗透率大的特点,将主动配电网划分为若干区域并配置区域控制单元进行管理,区域控制单元实时采集区域内分布式电源运行状态,并根据主站设置的目标值进行偏差控制,控制手段为调节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和无功出力,有功调节设备包括储能装置、微型燃气轮机等,无功调节设备还包括了有载调压器、电容器等。区域间可进行参数的配合、区域范围的配合扩展、物理网架变换后进行参数更新或组合,实现更佳的区域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协调的配电网协同交互控制方法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配电网
,特别涉及一种协调的配电网协同交互控制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当传统配电网中接入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以及可控负荷等分布式能源后,配电网就拥有了主动调节能力,可称之为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后的优势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配电网可靠性提高等。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电能质量、继电保护以及双向潮流问题。目前,对于接入大量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控制方式:(1)集中式控制:集中式控制由网络中各计量装置测得的电压、潮流以及分布式电源运行状态数据都传输至主站,由主站统筹调整网络中各可控对象的功率输出或运行状态,从而使得系统运行在优化状态。然而集中式控制方式下,所有信息均由主站进行处理,易造成通信阻塞,而光伏、风机等可再生能源造成的网络运行状态实时波动,集中式控制下也难以实时跟踪这些波动。(2)分散式控制:为解决集中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散式控制的理论逐渐形成,其中多代理的思想应用的最为广泛。分散式控制方法由于划分区域小,控制所需信息量少,不会产生信息阻塞的问题。而且区域和区域之间联系少,一个区域故障并不会影响其他区域的正常运行。但这种控制方法难以实现全局的最优运行,对可控资源的利用也不够充分。(3)分层式控制:最上层主站收集下层控制器输送的信息,对全局进行统筹;下层控制器根据事先确定的优化方法,针对控制范围内可控对象特点进行局部的控制。分层控制相比于集中控制能够充分发挥其自治性,特别是在系统功率不平衡的暂态过程,以及通信网络故障状态下,能维持系统稳定运行;而相比于分散式控制,分层控制能够从整体角度控制系统运行,实现整个网络的稳定性、经济性和优化。当目前存在的分层控制方法中,控制区域划分方法模糊,且范围固定,无法体现分层控制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协调的配电网协同交互控制方法与系统。,以解现有技术示出的分层控制方法无法实现灵活控制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示出一种协调的配电网协同交互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区域划分原则将接入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划分为若干区域;主站设定区域目标值;区域根据目标值,进行偏差追踪,协调区域内分布式电源有功与无功的参数,所述参数的协调包括:对所述区域间进行参数的配合、区域范围的配合扩展、物理网架变换后进行参数更新或组合。可选择的,所述区域划分原则具体为:馈线上计量装置采集点之间或计量装置至线路末端之间所有分布式电源组成一个区域,若计量装置间电气距离超过设定值,则选取与电气距离设定值作为接近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点进行区域划分。可选择的,所述偏差包括:频率偏差、区域交换功率偏差、区域所处馈线的变电站母线交换功率偏差、区域内节点电压偏差、区域所处馈线节点电压偏差、区域内储能装置SOC偏差、微型燃气轮机出力与效率极值功率偏差。可选择的,所述区域根据目标值,进行偏差追踪,协调区域内分布式电源有功与无功的参数的步骤包括:区域控制单元获取区域内分布式电源、计量装置运行状态,进行时标统计;对区域内波动导致的偏差直接通过偏差跟踪进行调节,数个区域受相同类型波动或受同一波动影响时,以及单个区域发生无法承担的波动时,将区域进行合并控制。可选择的,所述区域根据目标值,进行偏差追踪,协调区域内分布式电源有功与无功的参数的步骤包括:区域控制单元进行偏差跟踪时,有功调节设备根据剩余调节裕度进行调节量分配;无功调节设备根据预先设置的优先级设定进行调节。可选择的,,所述区域根据目标值,进行偏差追踪,协调区域内分布式电源有功与无功的参数的步骤包括:区域无法承担波动偏差时,区域控制单元需要对主站进行上报,便于主站对偏差进行分析并调整区域目标值的设定。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示出一种协调的配电网协同交互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区域控制单元,与所述区域控制单元相连接的主站,与所述主站相连接的主动配电网,以及,与主动配电网相连接的计量装置;根据区域划分原则分原则将接入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划分为若干区域;区域控制单元,用于与主站通信,监测区域内分布式电源状态;根据主站下发区域控制目标值进行偏差跟踪;对区域内就地控制单元下发控制指令,协调区域内分布式电源有功与无功的参数。可选择的,所述区域的参数中控制时延参数的设定,确保与目标偏差值由反应速度快、爬坡率大的分布式电源进行修正,根据系数比例进行分配。可选择的,所述主动配电网的物理网架变换后进行参数更新或组合,根据配电网网架结构多变的特点,联络开关状态改变后,区域控制目标值自动更新,相应馈线上的区域进行重新划分组合。可选择的,所述区域可与相邻区域进行扩展,扩展后由上游区域控制单元作为主控制单元,其他区域信息通过原有控制单元与主控制单元进行交互。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协调的配电网协同交互控制方法与系统。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基于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渗透率大的特点,将主动配电网划分为若干区域并配置区域控制单元进行管理,区域控制单元实时采集区域内分布式电源运行状态,并根据主站设置的目标值进行偏差控制,控制手段为调节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和无功出力,有功调节设备包括储能装置、微型燃气轮机等,无功调节设备还包括了有载调压器、电容器等。区域间可进行参数的配合、区域范围的配合扩展、物理网架变换后进行参数更新或组合,实现更佳的区域控制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动配电网区域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动配电网区域控制单元有功控制逻辑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动配电网区域控制单元无功控制逻辑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动配电网区域控制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示出一种协调的配电网协同交互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区域划分原则将接入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划分为若干区域;主站设定区域目标值;区域根据目标值,进行偏差追踪,协调区域内分布式电源有功与无功的参数,所述参数的协调包括:对所述区域间进行参数的配合、区域范围的配合扩展、物理网架变换后进行参数更新或组合。可选择的,所述区域划分原则具体为:馈线上计量装置采集点之间或计量装置至线路末端之间所有分布式电源组成一个区域,若计量装置间电气距离超过设定值,则选取与电气距离设定值作为接近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点进行区域划分。可选择的,所述偏差包括:频率偏差、区域交换功率偏差、区域所处馈线的变电站母线交换功率偏差、区域内节点电压偏差、区域所处馈线节点电压偏差、区域内储能装置SOC偏差、微型燃气轮机出力与效率极值功率偏差。可选择的,所述区域根据目标值,进行偏差追踪,协调区域内分布式电源有功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协调的配电网协同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区域划分原则将接入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划分为若干区域;主站设定区域目标值;区域根据目标值,进行偏差追踪,协调区域内分布式电源有功与无功的参数,所述参数的协调包括:对所述区域间进行参数的配合、区域范围的配合扩展、物理网架变换后进行参数更新或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协调的配电网协同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区域划分原则将接入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划分为若干区域;主站设定区域目标值;区域根据目标值,进行偏差追踪,协调区域内分布式电源有功与无功的参数,所述参数的协调包括:对所述区域间进行参数的配合、区域范围的配合扩展、物理网架变换后进行参数更新或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划分原则具体为:馈线上计量装置采集点之间或计量装置至线路末端之间所有分布式电源组成一个区域,若计量装置间电气距离超过设定值,则选取与电气距离设定值作为接近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点进行区域划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差包括:频率偏差、区域交换功率偏差、区域所处馈线的变电站母线交换功率偏差、区域内节点电压偏差、区域所处馈线节点电压偏差、区域内储能装置SOC偏差、微型燃气轮机出力与效率极值功率偏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根据目标值,进行偏差追踪,协调区域内分布式电源有功与无功的参数的步骤包括:区域控制单元获取区域内分布式电源、计量装置运行状态,进行时标统计;对区域内波动导致的偏差直接通过偏差跟踪进行调节,数个区域受相同类型波动或受同一波动影响时,以及单个区域发生无法承担的波动时,将区域进行合并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根据目标值,进行偏差追踪,协调区域内分布式电源有功与无功的参数的步骤包括:区域控制单元进行偏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邹京希曹敏王洪林王科聂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