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505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解决了水氧从基板一侧进入显示面板,导致OLED器件损坏的问题。包括:显示发光层;基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发光层的一侧;以及第一水氧阻隔层,设置在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显示发光层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水氧阻隔层的材质为无机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设备中,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成为当下高端智能产品追求采用的热点。由于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与多数手机使用的传统液晶显示器相比,具有更宽的视角、更高的刷新率和更薄的尺寸,因而提升了视觉体验,提高了操作速度,减轻了手机重量。一般地,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模组采用薄膜封装工艺来增强水氧阻隔性能,但是水氧不仅会从OLED器件发光层上方进入,同时还会从基板的底面进入,而基板不具有阻水能力同时又具有吸水特性,从基板底面进入的水氧易对OLED器件产生损坏,影响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解决了水氧从基板一侧进入显示面板,导致OLED器件损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发光层;基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发光层的一侧;以及第一水氧阻隔层,设置在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显示发光层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水氧阻隔层的材质为无机物。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物为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硅的氮化物、硅的氧化物、铝、钛、铝的氧化物和钛的氧化物。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包括驱动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发光层和所述基板之间,构造为驱动所述显示发光层发出显示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包括第二水氧阻隔层,设置在所述驱动层和所述基板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水氧阻隔层包括至少一个氮化硅层和/或至少一个氧化硅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水氧阻隔层包括多个交替层叠的所述氮化硅层和/或氧化硅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氧阻隔层靠近所述显示发光层的一侧表面具有凹槽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水氧阻隔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具有所述凹槽结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结构的形状为以下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半球形、立方体和四棱柱。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的材质为聚酰亚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发光方向依次层叠的薄膜封装层、偏光片层、触控层以及盖板层。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发光层、基板及第一水氧阻隔层。显示发光层的作用为发出显示光。基板设置在显示发光层的一侧,构造为支撑显示发光层。第一水氧阻隔层设置在基板远离显示发光层的一侧,第一水氧阻隔层的作用为阻隔水氧进入显示面板,进而导致显示发光层失效,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由于第一水氧阻隔层设置在基板远离显示发光层的一侧,所以第一水氧阻隔层能够防止基板远离显示发光层一侧的水氧的入侵,解决了水氧从基板远离显示发光层一侧进入导致显示发光层失效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水氧阻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水氧阻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凹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凹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凹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凹槽结构的形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凹槽结构的形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凹槽结构的形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发光层1、基板2及第一水氧阻隔层3。显示发光层1的作用为发出显示光。基板2设置在显示发光层1的一侧,构造为支撑显示发光层1。第一水氧阻隔层3设置在基板2远离显示发光层1的一侧,第一水氧阻隔层3的作用为阻隔水氧进入显示面板,进而导致显示发光层1失效,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其中第一水氧阻隔层3的材质为无机物,该无机物包括单质和无机氧化物。由于第一水氧阻隔层3设置在基板2远离显示发光层1的一侧,所以第一水氧阻隔层3能够防止基板2远离显示发光层1一侧的水氧的入侵,解决了水氧从基板2远离显示发光层1一侧进入导致显示发光层1失效的问题。可以理解,显示发光层1可包括OLED器件,或者可包括LED器件等,在满足显示发光层1能够发出显示光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对显示发光层1包括的具体的发光器件不作限定。还可以理解,基板2的材质可以为聚酰亚胺、石墨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材质,本专利技术对基板2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构成第一水氧阻隔层3的材质可为无机物,该无机物可为单质和无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单质可为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可为铝或钛等金属。无机化合物可包括硅酸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可为铝的氧化物或钛的氧化物等,无机化合物还可包括硅的氮化物或硅的氧化物等。无机物能够作为第一水氧阻隔层3的材质,防止水氧入侵显示发光层1而产生发光失效的问题。由于基板2的表面易吸附静电从而使显示面板具有图像保留的问题产生,当第一水氧阻隔层3的材质为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时,且该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第一水氧阻隔层3设置于基板2远离显示发光层1的一侧,能够有效的避免静电吸附在基板2上而产生图像保留的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第一水氧阻隔层3的材质还可为纳米涂料,该纳米涂料为使用纳米技术,在催化剂作用下由硅酸盐和二氧化硅配制而成的,然后利用硅烷耦合剂对该纳米涂料的粒子进行表面改性成基团,然后通过表面改性的基团之间的反应进行不同尺寸粒子的组装,获得纳米级别的粗糙度,模拟荷叶的疏水自洁表面,形成分子薄膜链。由上述方法形成的纳米涂料具有疏水特性,阻止水氧侵入显示面板的内部。可以理解,第一阻隔层的材质为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硅的氮化物、硅的氧化物、铝、钛、铝的氧化物和钛的氧化物,第一阻隔层的材质还可以为其它的材料,在能够保证第一阻隔层具有防止水氧入侵特性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对第一阻隔层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层4,设置在显示发光层1和基板2之间,该驱动层4的作用为驱动显示发光层1发出显示光。驱动层4包括驱动显示发光层1发出显示光的驱动电路,由于水氧的入侵也会对驱动电路产生损坏,导致驱动电路的寿命降低,因此在基板2远离显示发光层1的一侧设置第一水氧阻隔层3防止水氧的入侵,也能减少水氧对驱动层4的损坏,提高驱动层4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驱动层4可包括薄膜晶体管,还可包括其它电子器件等,在满足驱动层4能够驱动显示发光层1发出显示光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对驱动层4具体包括何种电子器件不作限定。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发光层;基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发光层的一侧;以及第一水氧阻隔层,设置在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显示发光层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水氧阻隔层的材质为无机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发光层;基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发光层的一侧;以及第一水氧阻隔层,设置在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显示发光层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水氧阻隔层的材质为无机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物为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硅酸盐、硅的氮化物、硅的氧化物、铝、钛、铝的氧化物和钛的氧化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驱动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发光层和所述基板之间,构造为驱动所述显示发光层发出显示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水氧阻隔层,设置在所述驱动层和所述基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华吴耀燕杜佳梅邢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