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明旭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型教学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4997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型教学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演示装置,包括测力主体,所述测力主体由外壳体、内壳体和弹簧构成,外壳体和内壳体均呈圆筒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向润滑油腔内注入液体润滑剂,在毛细现象下可知,棉线吸收一定量的润滑剂,同时对海绵内衬进行一定的浸润,此时当内壳体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内壳体的表面便会沾上润滑剂,此时便可提高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润滑程度,因此可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整体呈现自润滑效果,可以保证装置长久稳定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型教学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演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理实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型教学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力的大小的工具,运用于物理力学,主要由弹簧、挂钩、刻度盘构成,其中弹簧测力计也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有效体现。目前筒式弹簧测力计整体需要主动添加润滑液进行润滑,效果不好,不仅存在检查的盲区,也存在日常难以全面维护的情况,这样容易造成实验数据的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型教学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演示装置,包括测力主体,所述测力主体由外壳体、内壳体和弹簧构成,外壳体和内壳体均呈圆筒状结构,外壳体呈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式结构,其中外壳体的上端面上焊接固定有吊耳,吊耳上开设有吊孔,利用吊孔实现整体的吊装设置;所述弹簧设置在外壳体的内顶部,弹簧的顶部以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外壳体的内顶面,弹簧的外表面与外壳体的内表面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内壳体呈上下端封闭状结构,内壳体的上端活动插入至外壳体的内侧,内壳体的顶面中心位置与弹簧的底部焊接固定,内壳体的外表面与外壳体的内表面之间滑动贴合设置,内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型教学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演示装置,包括测力主体,所述测力主体由外壳体、内壳体和弹簧构成,外壳体和内壳体均呈圆筒状结构,外壳体呈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式结构,其中外壳体的上端面上焊接固定有吊耳,吊耳上开设有吊孔,所述弹簧设置在外壳体的内顶部,弹簧的顶部以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外壳体的内顶面,弹簧的外表面与外壳体的内表面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内壳体呈上下端封闭状结构,内壳体的上端活动插入至外壳体的内侧,内壳体的顶面中心位置与弹簧的底部焊接固定,内壳体的外表面与外壳体的内表面之间滑动贴合设置,内壳体的外表面上印刻有刻度线,内壳体的底面中心位置焊接固定有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自润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型教学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演示装置,包括测力主体,所述测力主体由外壳体、内壳体和弹簧构成,外壳体和内壳体均呈圆筒状结构,外壳体呈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式结构,其中外壳体的上端面上焊接固定有吊耳,吊耳上开设有吊孔,所述弹簧设置在外壳体的内顶部,弹簧的顶部以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外壳体的内顶面,弹簧的外表面与外壳体的内表面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内壳体呈上下端封闭状结构,内壳体的上端活动插入至外壳体的内侧,内壳体的顶面中心位置与弹簧的底部焊接固定,内壳体的外表面与外壳体的内表面之间滑动贴合设置,内壳体的外表面上印刻有刻度线,内壳体的底面中心位置焊接固定有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自润滑结构,所述自润滑结构包括套在外壳体外侧的外套筒,外套筒呈圆筒状结构,外套筒、弹簧、外壳体以及内壳体同轴设置;所述外套筒的内表面与外壳体的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外套筒的下边沿一体成型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折边的内边沿位置与外壳体的外表面焊接固定,外壳体与外套筒之间设有环布在外壳体外侧的润滑油腔;润滑油腔的上端口塞有圆环状的密封圈,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旭
申请(专利权)人:高明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