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后召阳专利>正文

卷帘纱窗框架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91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卷帘纱窗框架型材由空心薄壁扁方形杆型材(1)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1)的内腔有连接上壁(3)和下壁(8)的加强肋板(2)和两条相对准的肋条(4);型材(1)的左侧壁(11)有向内的“T”型毛条插槽(12),而右侧壁(5)有开口(6)与两条相对准的肋条(4)之间的开口(7)共同构成轨道槽;加强肋板(2)与肋条(4)之间形成有效容积的纱帘导杆储腔(9)。(*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框架型材,特别是一种卷帘纱窗框架型材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纱窗框均用槽形条型材或凹凸形条型材构成框架,则对纱帘的两侧往往不能起固定作用,形成缝隙而蚊虫仍有可能侵入室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帘纱窗框架型材,用于构成卷帘纱窗的框架,能使纱帘的两侧起固定作用而不出现缝隙,防止蚊虫侵入室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卷帘纱窗框架型材,由空心薄壁扁方形杆型材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的内腔有连接上壁和下壁的加强肋板和两条相对准的肋条;型材的左侧壁有向内的“T”型毛条插槽,而右侧壁有开口与两条相对准的肋条之间的开口共同构成轨道槽;加强肋板与肋条之间形成有效容积的纱帘导杆储腔。上述的型材的上壁和下壁的外表面各有三条纵向凹纹。上述的型材的壁厚为0.8~1.2毫米。上述的型材的宽度为30~40毫米,高度为10~18毫米,加强肋板离左侧壁12~14毫米,肋条离右侧壁4~6毫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特点和优点本技术提供的型材内腔有加强肋板和肋条,增强了型材的刚性,而其间形成有效容积的纱帘导杆储腔而可安置纱帘两侧的固定导杆,右侧有轨道槽,引导纱帘两侧的连接块,从而能使纱帘两侧相对固定而不出现缝隙,防止蚊虫侵入室内,左侧壁有向内的毛条插槽,插入毛条,可确保纱窗框架与墙壁贴合。本技术的型材适用于自动或手动卷帘纱窗。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型材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是参见附图,本卷帘纱窗框架型材由空心薄壁扁方形杆型材1构成,所述的型材1的内腔有连接上壁3和下壁8的加强肋板2和两条相对准的肋条4;型材1的左侧壁11有向内的“T”型毛条插槽12,而右侧壁5有开口6与两条相对准的肋条4之间的开口7共同形成轨道槽;加强肋板2与肋条4之间形成有效容积的纱帘导杆储腔。型材1的上壁3和下壁8的左侧部外表面各有三条纵向凹纹10。型材1的壁厚为1毫米。型材1的宽度为35毫米,高度为14毫米,加强肋板2离左侧壁11的距离为14毫米,肋条4离右侧壁5的距离为5毫米。权利要求1.一种卷帘纱窗框架型材由空心薄壁扁方形杆型材(1)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1)的内腔有连接上壁(3)和下壁(8)的加强肋板(2)和两条相对准的肋条(4);型材(1)的左侧壁(11)有向内的“T”型毛条插槽(12),而右侧壁(5)有开口(6)与两条相对准的肋条(4)之间的开口(7)共同构成轨道槽;加强肋板(2)与肋条(4)之间形成有效容积的纱帘导杆储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纱窗框架型材,其特征在于型材(1)的上壁(3)和下壁(8)的左侧部外表面各有三条纵向凹纹(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纱窗框架型材,其特征在于型材(1)的壁厚为0.8~1.2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纱窗框架型材,其特征在于型材(1)的宽度(b)为30~40毫米,高度(h)为10~18毫米,加强肋板(2)离左侧壁(11)的距离为12~14毫米,肋条(4)离右侧壁(5)的距离为4~6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卷帘纱窗框架型材。它由空心薄壁扁方形杆型材构成,所述型材的内腔有连接上壁和下壁的加强肋板和两条相对准的肋条;型材的左侧壁有向内的“T”型毛条插槽,而右侧壁有开口与两条相对准的肋条之间的开口共同构成轨道槽;加强肋板与肋条之间形成有效容积的纱帘导杆储腔。本技术提供的型材可用于构成卷帘纱窗的框架,能使纱帘的两侧起固定作用而不出现缝隙,防止蚊虫侵入室内。适用于自动或手动卷帘纱窗。文档编号E06B9/54GK2585958SQ02279928公开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后召阳 申请人:后召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召阳
申请(专利权)人:后召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