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81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远离外壳体的一端设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内衬垫,且内壳体的表面和内衬垫的表面设有对应设置的矩形孔,所述内壳体的内部活动卡接有逆变器,所述外壳体的下表面设有底座,且外壳体的侧面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矩形安装孔。该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可以快速对逆变器进行穿插固定,便于逆变器的拆卸和安装,并且可以对逆变器进行减震保护,避免逆变器损坏,能够有效提高逆变器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通过散热装置和风扇提高逆变器的散热效果,便于逆变器稳定工作,使用方便。

An Easy-to-Install Wind Energy Grid-connected Inver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nd energy grid-connected inverter which is easy to install, including a shell body.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shell body are equipped with shock absorbers, and one end of the shock absorber is far from the shell body is equipped with an inner shell. The inner side of the inner shell is equipped with an inner liner, and the surface of the inner shell and the inner liner are equipped with corresponding rectangular holes. The inner movable card is connected with an inverter,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ase, and the side of the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two symmetrically arranged rectangular mounting holes. The wind energy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which are easy to install, can quickly insert and fix the inverters, facilitate the disassembly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inverters, and can protect the inverters from vibration, avoid the damage of the inverter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inverters, and also can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of the inverters through heat dissipation devices and fan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inverters and easy to use.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
,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
技术介绍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照明等,现有的逆变器为了提高稳定性,通常是直接将壳体与外部装置焊接在一起,不方便拆卸和安装,散热效果差,而且不具有减震效果,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可以快速对逆变器进行穿插固定,便于逆变器的拆卸和安装,并且可以对逆变器进行减震保护,避免逆变器损坏,能够有效提高逆变器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通过散热装置和风扇提高逆变器的散热效果,便于逆变器稳定工作,使用方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远离外壳体的一端设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内衬垫,且内壳体的表面和内衬垫的表面设有对应设置的矩形孔,所述内壳体的内部活动卡接有逆变器,所述外壳体的下表面设有底座,且外壳体的侧面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矩形安装孔,且矩形安装孔的内部设有散热装置,所述外壳体的左侧面设有均匀分布的保护装置,且外壳体的左侧面中部设有风扇,所述外壳体右端活动卡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侧面中部设有挤压装置,且盖板的侧面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活动穿插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外壳体与第二固定螺栓对应的内侧面设有螺母,且第二固定螺栓与螺母螺纹连接,且风扇的输入端与外部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器有两组,每组减震器有六个,两组减震器分别在外壳体的内部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匀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外壳体侧面的矩形安装孔固定连接,且散热板的外侧面设有散热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有三个,且三个底座在外壳体的下表面等距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包括条形板,所述条形板的上表面与外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条形板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孔,所述螺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装置有四个,且四个保护装置在外壳体的左侧面呈矩形分布,且保护装置的第二推板位于风扇的左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内部活动穿插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右端设有第一推板,且导杆的左端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的左侧面设有减震皮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套筒的内侧中部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与导杆活动卡接,且环形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有第二弹簧,且两个第二弹簧远离环形板的一端均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导杆的侧面固定连接,且固定环与外套筒活动卡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挤压装置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与盖板侧面的圆形孔活动卡接,所述固定套筒的右端设有定位板,且固定套筒的左端设有第三推板,且固定套筒的侧面左端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可以通过带有螺孔和条形板对外壳体进行安装固定,并且条形板位于外壳体的下表面,可以起到防水作用,能够避免雨水通过外壳体与盖板之间的进入到外壳体内部,从而对逆变器进行保护,提高逆变器的使用寿命。2、本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可以通过减震器对内壳体起到减震保护作用,从而对逆变器进行保护,同时可以通过散热板和散热片对逆变器进行散热,还可以通过风扇抽取外壳体内部的热气,能够提高散热效果,便于逆变器的稳定工作。3、本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可以通过盖板对外壳体进行密封,固定套筒可以用来穿插线束使用,还可以通过第一弹簧推动第三推板对逆变器进行挤压,并且可以通过第二弹簧挤压右侧的固定环使导杆向右移动,从而使导杆推动第一推板对内壳体进行挤压,便于逆变器的挤压定位,并且保护装置可以对外壳体起到减震保护作用。4、本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可以快速对逆变器进行穿插固定,便于逆变器的拆卸和安装,并且可以对逆变器进行减震保护,避免逆变器损坏,能够有效提高逆变器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通过散热装置和风扇提高逆变器的散热效果,便于逆变器稳定工作,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体、2减震器、3内壳体。31矩形孔、32内衬垫、4逆变器、5散热装置、51散热板、52散热片、6底座、61条形板、62螺孔、63第一固定螺栓、7保护装置、71外套筒、72导杆、73第一推板、74第二推板、75减震皮垫、8盖板、81通孔、82第二固定螺栓、9挤压装置、91固定套筒、92定位板、93第一弹簧、94第三推板、10螺母、11风扇、12固定环、13环形板、14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的内部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减震器2,减震器2有两组,每组减震器2有六个,两组减震器2分别在外壳体1的内部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匀分布,减震器2远离外壳体1的一端设有内壳体3,可以通过减震器2对内壳体3起到减震保护作用,从而对逆变器4进行保护,内壳体3的内侧面设有内衬垫32,且内壳体3的表面和内衬垫32的表面设有对应设置的矩形孔31,内壳体3的内部活动卡接有逆变器4,外壳体1的下表面设有底座6,底座6有三个,且三个底座6在外壳体1的下表面等距分布,底座6包括条形板61,条形板61的上表面与外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条形板61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孔62,螺孔6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63,可以通过带有螺孔62和条形板61对外壳体1进行安装固定,并且条形板61位于外壳体1的下表面,可以起到防水作用,能够避免雨水通过外壳体1与盖板8之间的进入到外壳体1内部,从而对逆变器4进行保护,提高逆变器的使用寿命,且外壳体1的侧面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矩形安装孔,且矩形安装孔的内部设有散热装置5,散热装置5包括散热板51,散热板51与外壳体1侧面的矩形安装孔固定连接,且散热板51的外侧面设有散热片52,可以通过散热板51和散热片52对逆变器4进行散热,外壳体1的左侧面设有均匀分布的保护装置7,保护装置7有四个,且四个保护装置7在外壳体1的左侧面呈矩形分布,且保护装置7的第二推板74位于风扇11的左侧,保护装置7包括外套筒71,外套筒71的内部活动穿插有导杆72,导杆72的右端设有第一推板73,且导杆72的左端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减震器(2),所述减震器(2)远离外壳体(1)的一端设有内壳体(3),所述内壳体(3)的内侧面设有内衬垫(32),且内壳体(3)的表面和内衬垫(32)的表面设有对应设置的矩形孔(31),所述内壳体(3)的内部活动卡接有逆变器(4),所述外壳体(1)的下表面设有底座(6),且外壳体(1)的侧面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矩形安装孔,且矩形安装孔的内部设有散热装置(5),所述外壳体(1)的左侧面设有均匀分布的保护装置(7),且外壳体(1)的左侧面中部设有风扇(11),所述外壳体(1)右端活动卡接有盖板(8),所述盖板(8)的侧面中部设有挤压装置(9),且盖板(8)的侧面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通孔(81),所述通孔(81)的内部活动穿插有第二固定螺栓(82),所述外壳体(1)与第二固定螺栓(82)对应的内侧面设有螺母(10),且第二固定螺栓(82)与螺母(10)螺纹连接,且风扇(11)的输入端与外部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减震器(2),所述减震器(2)远离外壳体(1)的一端设有内壳体(3),所述内壳体(3)的内侧面设有内衬垫(32),且内壳体(3)的表面和内衬垫(32)的表面设有对应设置的矩形孔(31),所述内壳体(3)的内部活动卡接有逆变器(4),所述外壳体(1)的下表面设有底座(6),且外壳体(1)的侧面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矩形安装孔,且矩形安装孔的内部设有散热装置(5),所述外壳体(1)的左侧面设有均匀分布的保护装置(7),且外壳体(1)的左侧面中部设有风扇(11),所述外壳体(1)右端活动卡接有盖板(8),所述盖板(8)的侧面中部设有挤压装置(9),且盖板(8)的侧面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通孔(81),所述通孔(81)的内部活动穿插有第二固定螺栓(82),所述外壳体(1)与第二固定螺栓(82)对应的内侧面设有螺母(10),且第二固定螺栓(82)与螺母(10)螺纹连接,且风扇(11)的输入端与外部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2)有两组,每组减震器(2)有六个,两组减震器(2)分别在外壳体(1)的内部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5)包括散热板(51),所述散热板(51)与外壳体(1)侧面的矩形安装孔固定连接,且散热板(51)的外侧面设有散热片(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风能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有三个,且三个底座(6)在外壳体(1)的下表面等距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森林汤庆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皖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