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298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风光发电领域,涉及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技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体机减震措施不够,易损坏的问题;通过在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内部安装若干滑轮组以及在控制板上开设连接耳,通过拉绳对控制板进行固定,使得控制板徐悬浮在机箱内部,避免了硬接触造成的震动损坏;通过在矩形框架两侧安装若干矩形框架,使得控制板在剧烈震动下不与矩形框架发生碰撞,进一步的解决了震动对控制板造成的损害。对控制板造成的损害。对控制板造成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风光发电领域,涉及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技术,具体是一种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

技术介绍

[0002]在远离电网的地区或区域,如部队的边防哨所、邮电通讯的中继站、公路和铁路的信号站、地质勘探和野外考察的工作站、偏远的农牧民都需要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独立电源系统。
[0003]该项目属于风光互补领域,应用风能与太阳能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使两种间歇性不稳定的能源有机结合起来供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体机减震措施不够,易损坏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矩形框架以及前盖板,所述前盖板安装在箱体的一侧面,所述前盖板上安装有液晶控制显示器,电压表、开关以及复位按钮;
[0007]所述矩形框架内设有若干减震器、若干滑轮组以及控制板;
[0008]若干所述滑轮组固定安装在矩形框架内的顶部,且若干所述滑轮组等距安装;若干所述减震器固定安装在矩形框架内的两端,且若干所述减震器对称设置;
[0009]所述控制板设置在矩形框架内且位于中间位置;所述控制板的一端焊接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耳上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穿过连接线,所述连接穿过若干滑轮组固定连接在另一固定孔内;
[0010]所述制板的另一端焊接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的中部开设有腰孔,所述腰孔内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滑轮组通过拉绳连接在一起。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包括MPPT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卸荷电路;MPPT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光伏板,输出端连接到蓄电池;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与蓄电池连接,输出端与交流负载连接;卸荷电路连接在蓄电池和MPPT整流电路的连接线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逆变电路包括MCU、单相全桥电路、变压器和LC滤波电路;单向全桥电路的输入为蓄电池,输出通过LC滤波电路接到变压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卸荷电路包括功率管和卸荷电阻,所述功率管和卸荷电阻串联后的支路,与MPPT整流电路的正负极连接,所述卸荷电路的功率管由逆变电路的MCU控制开断。
[0014]进一步地,所述MPPT整流电路包括MCU、三相不可控整流桥、两路 buck

boost并联电路及驱动和保护电路;三相不可控整流桥的输入接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输出接
两路buck

boost并联电路;驱动和保护电路分别与所述整流电路的MCU、所述卸荷电路的功率管相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整流电路的MCU采集两路Buck

Boost并联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按照MPPT算法决定功率管PWM波的占空比,所述MPPT算法采用扰动观察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6]步骤一:在设定时间间隔采集蓄电池电压、太阳能光伏板充电电流及风力发电机充电电流,并分别计算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输出功率等于蓄电池电压乘以充电电流;
[0017]步骤二:分别改变两个Buck

Boost电路功率管的占空比,将扰动量与占空比相加,占空比改变则Buck

Boost电路的输出电压改变,意味着风力发电机或太阳能光伏板的输出功率改变;
[0018]步骤三:用状态标志位C代表扰动方向,如后一时刻支路输出功率>前一时刻支路输出功率,证明扰动方向正确;C=0代表方向为正方向,扰动量为正值; C=1代表方向为负方向,扰动量为负值;
[0019]步骤四:如后一时刻支路输出功率<前一时刻支路输出功率,证明扰动方向错误,改变方向继续扰动,最终功率管的占空比会在某一值附近波动,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会在各自的最大功率点附近波动,但是波动程度很小。
[0020]进一步地,所述卸荷电路当蓄电池电压高于设定值1后,逆变电路的MCU 对卸荷电路的功率管发出驱动信号,功率管开通,卸荷电阻接入;卸荷电路功率管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大小与蓄电池的电压成正比,占空比越大,功率管开通程度越大,消耗在卸荷电阻上的能量越多;当蓄电池电压高于设定值2,功率管占空比最大,功率管完全开通,卸荷电阻全部接入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
[0021]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器具体为一种阻尼减震器。
[0022]进一步地,所述滑轮组包括三角固定架以及滑轮,所述三角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在矩形框架内,所述三角固定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滑轮。
[0023]进一步地,所述滑轮组具体为一种单滑轮,型号为304

M15。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通过在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内部安装若干滑轮组以及在控制板上开设连接耳,通过拉绳对控制板进行固定,使得控制板徐悬浮在机箱内部,避免了硬接触造成的震动损坏。
[0026](2)通过在矩形框架两侧安装若干矩形框架,使得控制板在剧烈震动下不与矩形框架发生碰撞,进一步的解决了震动对控制板造成的损害;
[0027](3)当风速和阳光满足要求时,装置可将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光伏板的输出整流为可为蓄电池充电的直流电,并具有MPPT功能;当蓄电池的电压超过额定时,设备具有卸荷保护蓄电池的能力;逆变电路可将蓄电池的直流电变换为 220V、50Hz的交流电供用户使用,并具有稳压、限流等保护功能,可满足一般家用电器的使用;
[0028](4)MPPT整流电路时刻改变功率管的占空比,分别跟踪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机的最大功率点,相比普通不可控整流电路,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而普通整流电路,同一时刻只能利用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光伏板两者中电压较高者,本专利技术两路Buck

Boost可以同时给蓄电池充电,避免了两者相互影响,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0029](5)逆变电路将蓄电池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具有稳压、过压、过流、短路、欠压保护功能;
[0030](6)当蓄电池电压高于设定值后,卸荷电路将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机输出的能量消耗在卸荷电阻上,保护蓄电池不受损坏;卸荷电阻在卸荷时的等效阻值与蓄电池电压成正比,保证了蓄电池电压稳定,并且不会将过多的能量消耗在卸荷电阻上,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箱体结构图;
[0033]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矩形框架(2)以及前盖板(3),所述前盖板(3)安装在箱体(1)的一侧面,所述前盖板(3)上安装有液晶控制显示器(4),电压表(5)、开关(6)以及复位按钮(7);所述矩形框架内设有若干减震器(8)、若干滑轮组(9)以及控制板(10);若干所述滑轮组(9)固定安装在矩形框架内的顶部,且若干所述滑轮组(9)等距安装;若干所述减震器(8)固定安装在矩形框架内的两端,且若干所述减震器(8)对称设置;所述控制板(10)设置在矩形框架内且位于中间位置;所述控制板(10)的一端焊接有连接耳(11),所述连接耳(1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耳(11)上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穿过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穿过若干滑轮组(9)固定连接在另一固定孔内;所述制板的另一端焊接有稳定块(12),所述稳定块(12)的中部开设有腰孔(13),所述腰孔(13)内安装有固定螺栓(14),所述固定螺栓(14)与滑轮组(9)通过拉绳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10)包括MPPT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卸荷电路;MPPT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光伏板,输出端连接到蓄电池;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与蓄电池连接,输出端与交流负载连接;卸荷电路连接在蓄电池和MPPT整流电路的连接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包括MCU、单相全桥电路、变压器和LC滤波电路;单向全桥电路的输入为蓄电池,输出通过LC滤波电路接到变压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电路包括功率管和卸荷电阻,所述功率管和卸荷电阻串联后的支路,与MPPT整流电路的正负极连接,所述卸荷电路的功率管由逆变电路的MCU控制开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网型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MPPT整流电路包括MCU、三相不可控整流桥、两路buck

boost并联电路及驱动和保护电路;三相不可控整流桥的输入接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输出接两路buck

boost并联电路;驱动和保护电路分别与所述整流电路的MCU、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森林汤庆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皖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