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干化焚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4475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干化焚烧装置,包括一间接干燥装置;一旋风除尘装置;一焚烧装置;所述间接干燥装置的第一出气口与所述旋风除尘装置的第二进气口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旋风除尘装置的第二出气口与焚烧装置的第三进气口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间接干燥装置的第一污泥出口与所述焚烧装置的第二污泥进口通过输送装置进行连接。其优点在于,去除冷凝器后,将仍具有一定温度的废气进入到焚烧装置内与干燥后的污泥一起燃烧,能够减少外界热量的提供,有效节约资源,并且提高能源的循环使用效率;装置占地面积少,提高工程土地使用效率,并且减少设备成本以及后续的维护成本。

A Sludge Drying and Inciner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ludge drying and inciner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indirect drying device, a cyclone dust removal device and an incineration device. The first outlet of the indirect dry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inlet of the cyclone dust removal device through a pipeline, and the second outlet of the cyclone dust removal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inlet of the incineration device through a pipeline. The first sludge outlet of the indirect dry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ludge inlet of the incineration device through a conveying device. The advantages are that after removing the condenser, the exhaust gas which still has a certain temperature will enter the incinerator and burn together with the dried sludge, which can reduce the external heat supply, effectively save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recycling; the device occupies less l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engineering land use, and reduces the cost of equipment and subsequent maintenance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干化焚烧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干化焚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需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进行排放。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有机污泥。这些污泥含水量高,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烂发臭。如果不对污泥进行处理,会严重影响环境,并造成二次污染。常用的污泥处理方法为污泥干化焚烧,能够实现污泥减量化90%以上,是一种成熟有效的处理方法。现有的污泥干化焚烧的系统包括干燥装置、除尘装置、冷凝装置和焚烧装置,干燥装置、除尘装置、冷凝装置和焚烧装置顺次连接,通过冷凝器降低除尘装置排出废气的温度,再将降温后的废气进入到焚烧装置内进行焚烧。但是这种系统具有一定的缺陷,如降温后的废气进入焚烧装置后需要再次燃烧,导致耗费更多的能源;冷凝器需要额外消耗能源,提高了能源使用量,降低能源利用效率;此外,焚烧系统占地面积大,设备成本高,后续维护费用昂贵,进而影响推广使用。因此,亟需一种提高能源循环利用效率、减少能源利用量,降低设备成本的污泥干化焚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干化焚烧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干化焚烧装置,包括:一间接干燥装置,所述间接干燥装置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一污泥进口和第一污泥出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间接干燥装置的上部或侧部,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一污泥进口设置在所述间接干燥装置的上部,所述第一污泥出口设置在所述间接干燥装置的下部;一旋风除尘装置,所述旋风除尘装置包括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第一排尘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装置的侧部,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装置的上部,所述第一排尘口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装置的下部;一焚烧装置,所述焚烧装置包括第三进气口、第三出气口、第二污泥进口、第一排渣口,所述第三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的侧部,所述第三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的上部,所述第二污泥进口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的侧部,所述第一排渣口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的下部;所述间接干燥装置的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旋风除尘装置的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旋风除尘装置的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焚烧装置的所述第三进气口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间接干燥装置的所述第一污泥出口与所述焚烧装置的所述第二污泥进口通过输送装置进行连接。优选地,所述焚烧装置还包括第一进尘口,所述第一进尘口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的侧部。优选地,所述旋风除尘装置的所述第一排尘口通过一输送设备与所述焚烧装置进行连接。优选地,所述间接干燥装置还包括热源,所述热源设置在所述间接干燥装置的所述第一进气口。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污泥干化焚烧装置,去除冷凝器后,将仍具有一定温度的废气进入到焚烧装置内与干燥后的污泥一起燃烧,能够减少外界热量的提供,有效节约资源,并且提高能源的循环使用效率;装置占地面积少,提高工程土地使用效率,并且减少设备成本以及后续的维护成本;稳定性高,运行可靠,与现有污泥干化焚烧系统相比,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间接干燥装置1;旋风除尘装置2;焚烧装置3;第一进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一污泥进口13;第一污泥出口14第二进气口21;第二出气口22;第一排尘口23;第三进气口31;第三出气口32;第二污泥进口33;第一排渣口34;第一进尘口3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污泥干化焚烧装置,包括间接干燥装置1、旋风除尘装置2和焚烧装置3,间接干燥装置1、旋风除尘装置2和焚烧装置3依次连接,间接干燥装置1排出的废气经旋风除尘装置2处理后输送到焚烧装置3与间接干燥装置3输送至焚烧装置3的污泥一起进行焚烧处理。间接干燥装置1包括第一进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一污泥进口13和第一污泥出口14,其中,第一进气口11设置在间接干燥装置1的上部或侧部(优选的是侧部),第一污泥进口13和第一出气口12顺次设置在间接干燥装置1的上部,第一污泥出口14设置在间接干燥装置1的下部,且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污泥进口13设置在间接干燥装置1的第一端,第一出气口12和第一污泥出口14设置在间接干燥装置1的第二端。第一进气口11通过管道与送气装置(图中未示出)进行连接,且第一进气口11连接的管道设置有防止气体倒吸的单向阀。通过第一进气口11进入间接干燥装置1内的气流为具有一定温度的气流。可以在送气装置内设置热源对气流进行加热,也可以在第一进气口11处设置热源对气流进行加热。第一污泥进口13用于将含水量较高的湿污泥输送至间接干燥装置1内。在间接干燥装置1内,湿污泥与温度较高的气流进行热交换。湿污泥蒸发大量的水后从第一污泥出口14排出,经输送装置输送至焚烧装置3内进行焚烧。具有一定温度的气流降温后携带水蒸气和部分粉尘作为废气通过第一出气口12进入到旋风除尘装置2内进行进一步处理。在本实施例中,间接干燥装置1为螺旋式间接干燥装置。旋风除尘装置2包括第二进气口21、第二出气口22和第一排尘口23,第二进气口21设置在旋风除尘装置2的侧部(即设置在旋风除尘装置2的外筒切线面,优选的是设置在旋风除尘装置2的上部的侧部),第二出气口22设置在旋风除尘装置2的上部(优选的是顶部),第一排尘口23设置在旋风除尘装置2的下部(优选的是底部)。间接干燥装置1排出的废气经第二进气口21进入到旋风除尘装置2的内部,并在旋风除尘装置2内做旋转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废气携带的粉尘与废气分离,并在重力作用下落到旋风除尘装置2的底部,并从第一排尘口23排出;不含有粉尘的废气经第二出气口22排出并输送到焚烧装置3。在本实施例中,旋风除尘装置2呈倒圆锥形,便于离心分离后的粉尘沿倾斜的侧壁落下。焚烧装置3包括第三进气口31、第三出气口32、第二污泥进口33和第一排渣口34,第三进气口31设置在焚烧装置3的侧部(即设置在焚烧装置3的外筒切线面,优选的是焚烧装置3的上部的侧部),第三出气口32设置在焚烧装置3的上部(优选的是顶部),第二污泥进口33设置在焚烧装置3的侧部(优选的是焚烧装置3的下部的侧部),第一排渣口34设置在焚烧装置3的下部(优选的是底部)。第三进气口31通过管道与第二出气口22连接,使经旋风除尘装置2除尘后的废气进入到焚烧装置3的内部进行焚烧。第二污泥进口33通过输送装置与第一污泥出口14进行连接,使干燥后的污泥通过输送装置进入到焚烧装置3的内部进行焚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干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间接干燥装置(1),所述间接干燥装置(1)包括第一进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一污泥进口(13)和第一污泥出口(14),所述第一进气口(11)设置在所述间接干燥装置(1)的上部或侧部,所述第一出气口(12)和所述第一污泥进口(13)设置在所述间接干燥装置(1)的上部,所述第一污泥出口(14)设置在所述间接干燥装置(1)的下部;一旋风除尘装置(2),所述旋风除尘装置(2)包括第二进气口(21)、第二出气口(22)和第一排尘口(23),所述第二进气口(21)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装置(2)的侧部,所述第二出气口(22)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装置(2)的上部,所述第一排尘口(23)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装置(2)的下部;一焚烧装置(3),所述焚烧装置(3)包括第三进气口(31)、第三出气口(32)、第二污泥进口(33)、第一排渣口(34),所述第三出气口(32)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3)的侧部,所述第三出气口(32)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3)的上部,所述第二污泥进口(33)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3)的侧部,所述第一排渣口(34)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3)的下部;所述间接干燥装置(1)的所述第一出气口(12)与所述旋风除尘装置(2)的所述第二进气口(21)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旋风除尘装置(2)的所述第二出气口(22)与所述焚烧装置(3)的所述第三进气口(31)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间接干燥装置(1)的所述第一污泥出口(14)与所述焚烧装置(3)的所述第二污泥进口(33)通过输送装置进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干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间接干燥装置(1),所述间接干燥装置(1)包括第一进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一污泥进口(13)和第一污泥出口(14),所述第一进气口(11)设置在所述间接干燥装置(1)的上部或侧部,所述第一出气口(12)和所述第一污泥进口(13)设置在所述间接干燥装置(1)的上部,所述第一污泥出口(14)设置在所述间接干燥装置(1)的下部;一旋风除尘装置(2),所述旋风除尘装置(2)包括第二进气口(21)、第二出气口(22)和第一排尘口(23),所述第二进气口(21)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装置(2)的侧部,所述第二出气口(22)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装置(2)的上部,所述第一排尘口(23)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装置(2)的下部;一焚烧装置(3),所述焚烧装置(3)包括第三进气口(31)、第三出气口(32)、第二污泥进口(33)、第一排渣口(34),所述第三出气口(32)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3)的侧部,所述第三出气口(32)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3)的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豪徐军松蒋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