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纺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429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纺纱装置,包括赛络纺细纱机本体,所述赛络纺细纱机本体包括双喇叭口、后皮辊、上销、前皮辊、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所述前皮辊在轴方向包括等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按周长分为六个等分面,所述第一部分在径向的剖视图为类六边形,并在径向方向上按照一平面相邻一凹面分布;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在径向的剖视图为相同的类六边形,且所述第二部分的面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的面凹凸相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纺纱装置提供了一种通过定位件控制粗纱须条间距,制作具有鱼鳞纹视觉效果纺纱线的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粗纱须条间距不可控、赛络纺风格单一的缺点。

A New Spinn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w spinn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siro spinning frame body, which comprises a double bell mouth, a rear roller, a top pin, a front roller, a rear roller, a middle roller and a front roller. The front roller includes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s of the same section in the axis direction. The first part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according to the circumference, and the first part is radial. The sectional view is a quasi-hexagon and is distributed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a plane adjacent to a concave surface; the sectional view of the second part and the first part are the same quasi-hexagon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and the face of the second part is opposite to the concave-convex face adjacent to the first part. The spinning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device for producing yarn with fish scale visual effect by controll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roving whiskers through positioning parts, which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of uncontrollable distance between roving whiskers and single siro spinning style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纺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纺纱装置。
技术介绍
赛络纺又称并捻纺,即行业常说的AB纱,为近期命为赛络纺。赛络纺是在细纱机上喂入两根保持一定间距的粗纱,经牵伸后,由前罗拉输出者两根单纱须条,并由于捻度的传递而使单纱须条上带有少量的捻度,拼合后被进一步加捻成类似合股的纱线,卷绕在筒管上。赛络纺所用的原料等级可比常规环锭纺低,其织物较常规环锭股线织物毛羽少,手感柔软,耐磨,透气性能好。但在赛络纺纺纱过程中,会发现双喇叭口喂入的不足,在其前皮辊和前罗拉钳口处形成的加捻三角区,相对于原普通环锭纺加捻三角区大,极易造成棉纤维被吸棉笛管吸走,造成成纱重量CV%、条干Cv%、条干CVb、强力cv%等一系列成纱指标不可控,还会造成风箱棉量翻倍增加,制成率较普通环锭纺相比较低。另外,近年人们对时尚化、个性化服装需求的不断增加。棉纺花式纱线满足了现代人们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的要求,成为纺织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备受人们喜爱。但是现有的赛络纺纺织稳定、规律,但风格单一,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记载如何制作能够保证风格的稳定性,且有不同的风格效果的纺AB纱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定位件控制粗纱须条间距,制作具有鱼鳞纹视觉效果纺纱线的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粗纱须条间距不可控、赛络纺风格单一的缺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纺纱装置,包括赛络纺细纱机本体,所述赛络纺细纱机本体包括双喇叭口、后皮辊、上销、前皮辊、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所述前皮辊在轴方向包括等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按周长分为六个等分面,所述第一部分在径向的剖视图为类六边形,并在径向方向上按照一平面相邻一凹面分布;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在径向的剖视图为相同的类六边形,且所述第二部分的面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的面凹凸相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上的凹面的深度为L,其中,L=1毫米。进一步的,配合所述双喇叭口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部和固定所述定位部的安装部,所述定位部配合所述双喇叭口对称设置有第一喂入口和第二喂入口。进一步的,所述上销设有定位轴,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定位轴,且所述定位部被悬空支承在所述上销的表面;或,所述第一喂入口与第二喂入口的头距比所述双喇叭口的头距相比,小1-2毫米;且所述第一喂入口或第二喂入口的直径与所述双喇叭口的喂入口的直径相比,小9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喂入口与第二喂入口的头距为10.5毫米;或,所述第一喂入口的直径为3毫米,或,第二喂入口的直径为3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喂入口和第二喂入口组合呈喇叭状以配合所述双喇叭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喂入口或第二喂入口在纱线行走方向通过一隔板分隔。或,所述第一喂入口或第二喂入口的直径为3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喂入口和第二喂入口组合配合所述双喇叭口设置呈喇叭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喂入口或第二喂入口在纱线行走方向设有一隔板隔断。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为一T形件,所述第一喂入口和第二喂入口对称安装在所述T形件横杆的两端,所述T形件竖杆底端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安装口固定安装在所述中罗拉的轴上。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选用塑料材质,所述定位件的定位部与安装部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产方法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经过改进的前皮辊,称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的凹面平面,或平面和凹面错开控制纤维,当一侧的平面控制纤维时,另一侧的凹面不控制纤维,当一侧的凹面不控制纤维,另一侧的平面控制纤维,能够实现对粗纱A或粗纱B的间断牵伸,并规律性间断分布,凹凸相对进而产生鱼纹外观效果,面料风格独特,这种面料可广泛应用于针织、毛衫等服装面料。使用了本结构的定位件,条干cv%下降0.5,条干CVb达到内控标准,强力cv%达到普通环锭纺公司内控标准,同普通环锭纺差距大幅度缩短,风箱棉比原来下降20%左右,并且不丧失赛络纺风格,稳定了运转状态减少了耗费的人力,且减少了检测和维护的双喇叭口所耗费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前皮辊的轴视图;图3是实施例1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纺纱装置,包括赛络纺细纱机本体,所述赛络纺细纱机本体包括双喇叭口2、后皮辊3、上销4、前皮辊5、后罗拉7、中罗拉8、前罗拉10和细纱管13,所述前皮辊5在轴方向包括等分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所述第一部分51按周长分为六个等分面,所述第一部分51在径向的剖视图为类六边形,并在径向方向上按照第一平面511相邻第一凹面512分布;所述第二部分52与所述第一部分51在径向的剖视图为相同的类六边形,且所述第二部分的面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的面凹凸相对。所述第二部分52在径向方向上按照第二平面521和第二凹面522分布,且相邻并接触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的第一平面511和第二凹面522相邻,第一凹面512和第二平面521相邻。本实施例中,第一平面511和第二平面512相同,第一凹面512与第二凹面522相同。本结构改变了普通皮辊是通过皮辊表面同时、同步控制纤维,经过改进的前皮辊5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的凹面平面,或平面和凹面错开控制纤维,当一侧的平面控制纤维时,另一侧的凹面不控制纤维,当一侧的凹面不控制纤维,另一侧的平面控制纤维,凹凸相对进而产生鱼纹效果。本结构中,可以通过调整凹面或平面的个数,以及凹面和平面的长度,来调整鱼纹的个数和长度,并据此制作出不同的鱼纹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51或第二部分52上的凹面的深度为L,其中,L选用1毫米。本结构中,配合所述双喇叭口2加装一定位件9。所述定位件9安装在所述上销4上。所述上销4上设有定位轴,所述安装部92安装在所述定位轴上,且所述定位部91被悬空支承在所述上销4的表面,用于固定粗纱线位置,粗纱从前皮辊3通过定位件9双孔定位后行走至上销4。所述定位件9包括定位部91和固定所述定位部91的安装部92,所述定位部91配合所述双喇叭口2对称设置有第一喂入口911和第二喂入口912。所述第一喂入口911与第二喂入口912的头距比所述双喇叭口的头距相比,小1-2毫米,便于固定所述粗纱。且所述第一喂入口911或第二喂入口912的直径与所述双喇叭口的喂入口的直径相比,小9毫米。所述第一喂入口911与第二喂入口912的头距为10.5毫米;所述第一喂入口911的直径为3毫米,且第二喂入口912的直径为3毫米。在赛络纺过程中,两股粗纱须条在牵伸过程中容易混搭,交叉来回游动,造成加捻三角区大幅度减小,容易失去赛络纺效果,并且使得各条干综合指标异常不均匀,牵伸后的两根粗纱须条在前皮辊钳口到导纱钩所形成的加捻三角区,异常增大,并且从双喇叭口导入粗纱须条开始到进去上下皮圈牵伸区域后,两根须条间的间距一直处于不受控制状态,以至于造成牵伸完成后,出前罗拉后加捻三角区夹角受力不均匀,相互包卷加捻同步性差,进而增加断头和短片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纺纱装置,包括赛络纺细纱机本体,所述赛络纺细纱机本体包括双喇叭口、后皮辊、上销、前皮辊、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皮辊在轴方向包括等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按周长分为六个等分面,所述第一部分在径向的剖视图为类六边形,并在径向方向上按照一平面相邻一凹面分布;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在径向的剖视图为相同的类六边形,且所述第二部分的面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的面凹凸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纺纱装置,包括赛络纺细纱机本体,所述赛络纺细纱机本体包括双喇叭口、后皮辊、上销、前皮辊、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皮辊在轴方向包括等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按周长分为六个等分面,所述第一部分在径向的剖视图为类六边形,并在径向方向上按照一平面相邻一凹面分布;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在径向的剖视图为相同的类六边形,且所述第二部分的面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的面凹凸相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上的凹面的深度为L,其中,L=1毫米。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合所述双喇叭口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部和固定所述定位部的安装部,所述定位部配合所述双喇叭口对称设置有第一喂入口和第二喂入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销设有定位轴,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定位轴,且所述定位部被悬空支撑在所述上销的表面;或,所述第一喂入口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卡罗莱纳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