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408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线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防绕线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端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竖直滑杆,滑杆下部上均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套,两滑套通过下横杆固定连接,下横杆中间位置铰连接有与其同轴心的下线轮,两支杆通过下支板固定连接,下横杆前后两侧的下支板上均开设有与下线轮对应的下开孔,上横杆中部铰连接有与下线轮对应的上线轮,上横杆前后两侧的上支板上均开设有与上线轮对应的上开孔,上支板和下支板通过拉簧连接,两滑杆的上端通过顶板固定连接,滑杆的外侧均设置有稳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快速的安装固定,不使用时可以进行移动,可安装在厂方内的各个位置。

An Anti-win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wire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n anti-winding device. There are two vertical sliding bars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sliding sleeves a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liding bar. The two sliding sleeves are fixed by the lower crossbar.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lower crossbar is hinged by the lower line wheel with its concentric center. The two poles are fixed by the lower support plate. The lower holes corresponding to the lower line wheel are arranged on the lower support plates at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lower crossbar. The middle part of the upper cross bar is hinged with the upper wheel corresponding to the lower wheel. The upper supporting plate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cross bar is provided with the upper opening corresponding to the upper wheel. The upper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lower supporting plate are connected by a pull spring. The upper end of the two sliding rods is fixed by the top plate,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slid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stabiliz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fast installation and fixing, movable when not in use, and can be installed in all positions of the facto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绕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线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防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线材被大量的生产,但是买回来的线进行加工时由于线才容易打转,线材没有被拉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错绕,从而导致无法正常生产,同时在线材进入到线材处理设备时容易出现弯折的现象,严重时还会使得线材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一种方便固定,移动方便的防绕线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绕线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端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竖直滑杆,滑杆下部上均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套,两滑套通过下横杆固定连接,下横杆中间位置铰连接有与其同轴心的下线轮,下线轮左右两侧的下横杆上均固定有竖直的支杆,两支杆通过下支板固定连接,下横杆前后两侧的下支板上均开设有与下线轮对应的下开孔,下支板上方的两滑杆之间固定有上支板,上支板上方的两滑杆之间通过上横杆固定连接,上横杆中部铰连接有与下线轮对应的上线轮,上横杆前后两侧的上支板上均开设有与上线轮对应的上开孔,上支板和下支板通过拉簧连接,两滑杆的上端通过顶板固定连接,滑杆的外侧均设置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与顶板滑动配合的竖直升降杆,升降杆上端固定有固定盘,升降杆下端固定有固定杆,升降杆外侧的顶板下端固定有耳板,耳板上设置有导绳轮,导绳轮下方的滑杆外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铰连接有绕绳轮,钢丝绳的一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导绳轮后与绕绳轮连接,第二固定板上方的滑杆外侧固定有横向的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吧滑动配合的滑块,连接导绳轮和绕绳轮的钢丝绳位于固定块和滑块之间,滑块上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一端与固定块铰连接,第一固定板上方的滑杆上固定有伸缩缸,伸缩缸的伸缩杆朝向连接导绳轮和绕绳轮的钢丝绳,伸缩缸的伸缩杆一端上固定有耳座,连接导绳轮和绕绳轮的钢丝绳位于耳座的槽内。具体的,所述固定盘上端固定有橡胶垫。具体的,所述绕绳轮的转轴上固定有转把。具体的,所述螺杆的一端上固定有转杆。具体的,所述伸缩缸为电动伸缩缸。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横向的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快速的安装固定,不使用时可以进行移动,可安装在厂方内的各个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耳座的俯视图。附图中的零部件名称为:1、底板,2、滑杆,3、滑套,4、下横杆,5、下线轮,6、支杆,7下支板,8、下开孔,9、拉簧,10、上支板,11、上开孔,12、上横杆,13、上线轮,14、顶杆,15、升降杆,16、固定盘,17、橡胶垫,18、耳板,19、导绳轮,20、钢丝绳,21、固定杆,22、伸缩缸,23、耳座,24、转把,25、第一固定板,26、固定块,27、滑槽,28、滑块,29、螺杆,30、转杆,31、第二固定板,32、绕绳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防绕线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竖直滑杆2,滑杆2下部上均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套3,两滑套3通过下横杆4固定连接,下横杆4中间位置铰连接有与其同轴心的下线轮5,下线轮5左右两侧的下横杆4上均固定有竖直的支杆6,两支杆6通过下支板7固定连接,下横杆4前后两侧的下支板7上均开设有与下线轮5对应的下开孔8,下支板7上方的两滑杆2之间固定有上支板10,上支板10上方的两滑杆2之间通过上横杆12固定连接,上横杆12中部铰连接有与下线轮5对应的上线轮13,上横杆12前后两侧的上支板10上均开设有与上线轮13对应的上开孔11,上支板10和下支板7通过拉簧9连接,两滑杆2的上端通过顶板14固定连接,滑杆2的外侧均设置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与顶板14滑动配合的竖直升降杆15,升降杆15上端固定有固定盘16,所述固定盘16上端固定有橡胶垫17。升降杆15下端固定有固定杆21,升降杆15外侧的顶板14下端固定有耳板18,耳板18上设置有导绳轮19,导绳轮19下方的滑杆2外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1上铰连接有绕绳轮32,所述绕绳轮32的转轴上固定有转把24。钢丝绳20的一端与固定杆21固定连接,钢丝绳20的另一端绕过导绳轮19后与绕绳轮32连接,第二固定板31上方的滑杆2外侧固定有横向的第一固定板25,第一固定板25上固定有固定块26,固定块26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板25滑动配合的滑块28,所述第一固定板25上设置有横向的滑槽27,滑块28与滑槽27滑动配合。连接导绳轮19和绕绳轮32的钢丝绳20位于固定块26和滑块28之间,滑块28上螺纹连接有螺杆29,螺杆29的一端与固定块26铰连接,螺杆29的另一端上固定有转杆30。第一固定板25上方的滑杆2上固定有伸缩缸22,所述伸缩缸22为电动伸缩缸。伸缩缸22的伸缩杆朝向连接导绳轮19和绕绳轮32的钢丝绳20,伸缩缸22的伸缩杆一端上固定有耳座23,连接导绳轮19和绕绳轮32的钢丝绳20位于耳座23的槽内。本技术使用时,将其放在线辊和线处理设备之间,通过转动绕绳轮32使得钢丝绳20缠绕在其上,此时升降杆15上升,当升降杆15上端固定盘16上的橡胶垫17与厂方的房顶接触时,拧动螺杆29使得滑块28和固定块26将钢丝绳20夹紧,启动伸缩缸22,使得伸缩缸22的伸缩杆伸长并推挤钢丝绳20,此时钢丝绳20会使得升降杆15再次上升,使得固定盘16和其上的橡胶垫17紧抵厂方的房顶,进而将本装置进行稳定,稳定后将线材绕在上线轮13和下线轮5上,首先使得线辊上线材的一端绕过上线轮13并穿过上支板10和下支板7上线材处理设备一侧的上开孔11和下开孔8,之后使得线材的一端绕过下线轮5后上行穿过下支板7和上支板10上线辊一侧的下开孔8和上开孔11,最后使得线材的一端再次绕过上线轮13后进入到线材处理设备中进行处理,在下线轮5的重力作用下,本装置上的线材、本装置与线辊和线材处理设备之间的线材被拉紧,防止线材打结或错绕,当线材处理设备对线材进行拉紧时,因为滑杆2与滑套3滑动配合,两滑套3通过下横杆4固定连接,下线轮5铰连接在下横杆4的中间位置,因此下线轮5会沿滑杆2上行,能够对线材起到缓冲的作用,拉簧9能够防止下线轮5与底板1发生碰撞,同时拉簧9能够在下线轮5沿滑杆2上行时起到辅助作用,在线材处理设备拉动线材时,防止瞬时拉力过大而损坏线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绕线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端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竖直滑杆(2),滑杆(2)下部上均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套(3),两滑套(3)通过下横杆(4)固定连接,下横杆(4)中间位置铰连接有与其同轴心的下线轮(5),下线轮(5)左右两侧的下横杆(4)上均固定有竖直的支杆(6),两支杆(6)通过下支板(7)固定连接,下横杆(4)前后两侧的下支板(7)上均开设有与下线轮(5)对应的下开孔(8),下支板(7)上方的两滑杆(2)之间固定有上支板(10),上支板(10)上方的两滑杆(2)之间通过上横杆(12)固定连接,上横杆(12)中部铰连接有与下线轮(5)对应的上线轮(13),上横杆(12)前后两侧的上支板(10)上均开设有与上线轮(13)对应的上开孔(11),上支板(10)和下支板(7)通过拉簧(9)连接,两滑杆(2)的上端通过顶板(14)固定连接,滑杆(2)的外侧均设置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与顶板(14)滑动配合的竖直升降杆(15),升降杆(15)上端固定有固定盘(16),升降杆(15)下端固定有固定杆(21),升降杆(15)外侧的顶板(14)下端固定有耳板(18),耳板(18)上设置有导绳轮(19),导绳轮(19)下方的滑杆(2)外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1)上铰连接有绕绳轮(32),钢丝绳(20)的一端与固定杆(21)固定连接,钢丝绳(20)的另一端绕过导绳轮(19)后与绕绳轮(32)连接,第二固定板(31)上方的滑杆(2)外侧固定有横向的第一固定板(25),第一固定板(25)上固定有固定块(26),固定块(26)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板(25)滑动配合的滑块(28),连接导绳轮(19)和绕绳轮(32)的钢丝绳(20)位于固定块(26)和滑块(28)之间,滑块(28)上螺纹连接有螺杆(29),螺杆(29)的一端与固定块(26)铰连接,第一固定板(25)上方的滑杆(2)上固定有伸缩缸(22),伸缩缸(22)的伸缩杆朝向连接导绳轮(19)和绕绳轮(32)的钢丝绳(20),伸缩缸(22)的伸缩杆一端上固定有耳座(23),连接导绳轮(19)和绕绳轮(32)的钢丝绳(20)位于耳座(23)的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绕线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端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竖直滑杆(2),滑杆(2)下部上均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套(3),两滑套(3)通过下横杆(4)固定连接,下横杆(4)中间位置铰连接有与其同轴心的下线轮(5),下线轮(5)左右两侧的下横杆(4)上均固定有竖直的支杆(6),两支杆(6)通过下支板(7)固定连接,下横杆(4)前后两侧的下支板(7)上均开设有与下线轮(5)对应的下开孔(8),下支板(7)上方的两滑杆(2)之间固定有上支板(10),上支板(10)上方的两滑杆(2)之间通过上横杆(12)固定连接,上横杆(12)中部铰连接有与下线轮(5)对应的上线轮(13),上横杆(12)前后两侧的上支板(10)上均开设有与上线轮(13)对应的上开孔(11),上支板(10)和下支板(7)通过拉簧(9)连接,两滑杆(2)的上端通过顶板(14)固定连接,滑杆(2)的外侧均设置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与顶板(14)滑动配合的竖直升降杆(15),升降杆(15)上端固定有固定盘(16),升降杆(15)下端固定有固定杆(21),升降杆(15)外侧的顶板(14)下端固定有耳板(18),耳板(18)上设置有导绳轮(19),导绳轮(19)下方的滑杆(2)外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1)上铰连接有绕绳轮(32),钢丝绳(20)的一端与固定杆(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延芹
申请(专利权)人:台前县华泰羽毛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