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813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3:25
为了提供一种可防止牵丝现象的同时,还可提升有效涂布面积的转印带,转印带(T)具有:薄膜状的基材(50);以及转印层(100),其设于基材(50)的一面,利用来自另一面的按压而被转印至被转印面上;转印层(100)具备多个转印列(110),所述多个转印列(110)在转印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由粘著剂或接著剂所形成,转印列(110)具有多个区块部(111)以及多个桥接部(112),该多个桥接部(112)连接各个区块部(111)之间且所具备的宽度尺寸小于区块部的宽度尺寸。

transfer belt

In order to provide a transfer tape which can prevent filament draw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 coating area, the transfer tape (T) has a film-like substrate (50); and a transfer layer (100), which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substrate (50) and is transferred to the transferred surface by pressing from the other side; and the transfer layer (100) has multiple transfer lines (110), which extend in the direction of transfer. The transfer column (110) has a plurality of blocks (111) and a plurality of bridges (112), which connect the blocks (111) and have a width dimension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blo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印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印带,其可通过转印具等进行转印来将纸张等进行贴合。
技术介绍
过去,在薄膜状基材上具备由粘著剂或接著剂所形成的转印层的转印带中,揭示有以区块状形成该转印层的转印带。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8-333556中的转印型粘著薄片材,其在剥离性载体薄片上形成粘著剂层,利用按压等使粘著剂层转印至被转印面上。该粘著剂层被形成为圆形或椭圆形、多边形的点状。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将转印至被转印面上的转印层形成为点状的话,相较于在剥离性载体薄片的整面上形成有粘著剂,可以防止牵丝现象。然而,当将转印层形成为点状时,由于会形成未形成转印层的部分,因而降低每单位面积的转印层所占面积即有效涂布面积,而出现贴合纸张等的贴合力即贴力降低的情况。然而,当为了提升贴力、缩小点状间隙时,在形成转印层时便会有该间隙被掩埋等不良情况出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印带,该转印带在可防止牵丝现象的同时,还可提升有效涂布面积。本专利技术的转印带的特征在于,具有:薄膜状的基材;以及转印层,该转印层设于所述基材的一面,利用来自另一面的按压而被转印至被转印面上;所述转印层具备多个转印列,所述多个转印列在转印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由粘著剂或接著剂所形成,所述转印列具有:多个区块部、以及多个桥接部,该多个桥接部连接各个该区块部之间,且所具备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区块部的宽度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可防止牵丝现象的同时,还可提升有效涂布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带的涂膜转印具的示例的正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带的转印层的涂布图案的模式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带的图2中的III-III截面的截面图。图4A是表示在转印带的测试中的比较例A的照片的图。图4B是表示在转印带的测试中的比较例B的照片的图。图4C是表示在转印带的测试中的实施例C的照片的图。图4D是表示在转印带的测试中的比较例D的照片的图。图4E是表示在转印带的测试中的实施例E的照片的图。图4F是表示在转印带的测试中的比较例F的照片的图。图5是表示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带的变形例,(a)~(e)分别表示变形例1~5。具体实施方式接着,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转印带T为由涂膜转印具10所利用的转印带。涂膜转印具10于本体壳件1的内部,具备卷装有未使用的转印带T的供给筒管11、以及卷装有已使用的转印带T的卷取筒管12。供给筒管11与卷取筒管12由旋转驱动机构连结。在涂膜转印具10的前端,设有具备转印辊轮13a的转印头13。通过将涂膜转印具10在图1中从左向右进行移动,使得由供给筒管11的下侧送出的转印带T经由转印辊轮13a,从供给筒管11的上侧朝卷取筒管12的下侧送出,进而从卷取筒管12的下侧被卷取。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利用涂膜转印具10实施转印作业时的移动涂膜转印具10的方向,即在图1中为由左至右,及其相反方向设为转印方向D。利用该涂膜转印具10,转印带T被转印头13的转印辊轮13a按压至被转印面Q,使得设于转印带T表面的转印层被转印至被转印面上。图2所示为扩大转印带T的正面图。图3为图2中的III-III截面图。转印带T为包括薄膜状的基材50、以及设于基材50表面的转印层100,其中所述基材50表面是相对于被转印面Q,用转印头13的转印辊轮13a相对向的面。基材50是一种将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为薄膜状而形成的,也可在其表面上,利用按压实施可容易将转印层100剥离的各种涂布(coating)。转印层100被设于作为基材50的一面的表面,通过从作为另一面的背面进行按压,从而被转印至被转印面Q上。转印层100是利用凹版印刷而被形成在基材50上的。在此,上述的转印方向D,也可作为在凹版印刷中利用凹版印刷滚筒面进行转印的方向。转印层100具备多个在转印方向D上延伸设置的转印列110,以指定厚度转印至基材50。各转印列110具有多个区块部111、以及连结各个区块部111之间的多个桥接部112。区块部111构成为多边形状的正六边形,并配置成连结对向的顶部的一条线与转印方向D呈平行状。此外,桥接部112连结呈正六边形的区块部111的各个顶部之间。桥接部112形成为直线状。若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转印带T,由于区块部111形成为正六边形,因此作为转印层100的整体可形成为蜂巢状,进而提高转印带T及向被转印面Q转印后的转印层100的外观设计性。再者,由于具备连接各个区块部111之间的桥接部112,因此在制造转印带T时产生转印列110之际,经由桥接部112可使转印层即粘着剂等,由一方的区块部111朝另一方的区块部111流动。从而,可使在转印层100、尤其是区块部111处难以产生缺陷部分。再者,除此以外,由于区块部111通过桥接部112各个顶部之间被连接在一起,故朝向桥接部112而宽度变窄,进而可以提高在转印层100转印时即生成时的转印层100的流动性。此外,利用以指定间隔配置的区块部111,可减低将转印带T进行转印操作时的牵丝现象,即,在基材50上仅残于些许的转印层100与已转印的转印层100之间有转印层100拉扯成丝状的现象。在此,由于桥接部112的宽度相当窄,因此难以发生牵丝现象。此外,相邻的转印列110使区块部111进行偏移(offset)而配置。具体而言,在一转印列110-1、以及与转印列110-1相邻的转印列110-2中,虽然双方均以P间距等间隔配置多个区块部111,但转印列110-1的区块部111与转印列110-2的区块部111以1/2P间距配置成等间隔。此外,相邻的转印列110的间隔被设为一定值。亦即,相邻的转印列110-1与转印列110-2中,转印列110-1的区块部111与转印列110-2的桥接部112之间的间隔S1、以及转印列110-1的区块部111与转印列110-2的区块部111之间的间隔S2,为相同。此外,与转印方向D正交方向的桥接部112的宽度尺寸Wb,若宽度尺寸小于区块部111的宽度尺寸Wm,则可在防止区块部111的牵丝现象的同时、还可增加有效涂布面积。不过,桥接部112的宽度尺寸Wb较佳为设定成区块部111的宽度尺寸Wm的50%以下。由此,在可明了辨识区块部111的形状的同时,还可利用桥接部112增大有效涂布面积。此外,桥接部112的宽度尺寸Wb以设定成0.05mm以上为佳。这是因为当桥接部112的宽度尺寸Wb小于0.05mm的情况下,有尚未形成转印层100的情况。接着,使间隔率S(%)、桥接宽度率W(%)、以及有效涂布面积率U(%)变化,以显微镜目视确认其涂布的模样,并将测试结果揭示如下。其中,所述间隔率S(%)为指相对于区块部111的宽度尺寸Wm的相邻的转印列的间隔的比率;所述桥接宽度率W(%)为指相对于区块部111的宽度尺寸Wm的桥接部112的宽度尺寸Wb的比率。在此,间隔率S(%)=间隔S1(=S2)/区块部宽度尺寸Wm×100,桥接宽度率W(%)=桥接部宽度尺寸Wb/区块部宽度尺寸Wm×100,有效涂布面积率U(%)表示每单位面积的转印层的所占比例。此外,各转印带T为以如下方式制作。基材50使用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在该基材50上,作为转印层100使用有压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印带,其特征在于,具有:薄膜状的基材;以及转印层,其设于所述基材的一面,利用来自另一面的按压而被转印至被转印面上;所述转印层具备多个转印列,所述多个转印列在转印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由粘着剂或接着剂所形成;所述转印列具有:多个区块部以及多个桥接部,该多个桥接部连接各个该区块部之间,且具备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区块部的宽度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02 JP 2017-1496251.一种转印带,其特征在于,具有:薄膜状的基材;以及转印层,其设于所述基材的一面,利用来自另一面的按压而被转印至被转印面上;所述转印层具备多个转印列,所述多个转印列在转印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由粘着剂或接着剂所形成;所述转印列具有:多个区块部以及多个桥接部,该多个桥接部连接各个该区块部之间,且具备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区块部的宽度尺寸。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转印带,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转印列中所述区块部被偏移而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转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部形成为多边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田康夫
申请(专利权)人:普乐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