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790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长尾夹,其能够减低在开启操作时所需的力,同时维持杆构件的长度与过去同等,长尾夹(1)具备夹件主体(10)与杆构件(30)。夹件主体具有2片板状部(11、12)以及与该板状部连接的底板部(13),板状部形成有进行弹性抵接的开口部(14)。一对杆构件形成为长条状,且与板状部连结,而在板状部与各杆构件之间形成有第1支点部(11a、12a),用以在通过杆构件进行开口部的开启操作时作为支点的支点部,在由底板部至开口部为止的距离中,第1支点部相对于中央位置而配置在底板部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尾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尾夹。技术背景一直以来,有关于一种夹持文件等的长尾夹,揭示有减轻在开启开口部的操作时所需力的长尾夹。例如,日本技术注册第3117841号公报所揭示的长尾夹,设有夹件主体,以及用以开启该夹件主体的一对杆构件,该夹件主体由金属板材弯折而形成,从侧面观察呈略三角形,且具备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反弹力且呈现关闭状态。各杆构件通过形成在开口部上的轴承部转动自如的连结至夹件主体。在夹件主体中,邻接至轴承部形成有突出的支点部。长尾夹的开启操作为:将各杆构件抵接至支点部,以该抵接点作为支点,通过转动操作各杆构件而使夹件主体的开口部开启。
技术实现思路
日本技术注册第3117841号公报中所揭示的长尾夹是,将用以开启夹件主体的杆构件与夹件主体所抵接的支点邻接至开口部即轴承部而形成,从而拉近作用点与支点的距离,换言之,加长由支点至杆构件的端部为止的距离,因此,减少在实施长尾夹的开启操作时所需的力。然而,在日本技术注册第3117841号公报中所揭示的长尾夹,其杆构件按压支点的力朝关闭开口部的方向工作,其力大于以杆构件开启开口部的力。从而,在日本技术注册第3117841号公报中所揭示的长尾夹,将会增加在开口部的开启操作中所需的力。另外,若在此种情况下想减低在开启操作中所需的力时,则必须将杆构件本身加长,进而有导致长尾夹大型化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尾夹,其减低开启操作时所需力,同时杆构件的长度与过去相同。有关本专利技术的长尾夹具备:夹件主体,其具有两片板状部,以及与该各个板状部连接的底板部,所述各个板状部呈弹性抵接而形成有开口部;一对杆构件,其形成为长条状,且与所述各个板状部连结;以及支点部,其分别形成在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各个杆构件之间,通过一对所述杆构件而在所述开口部的开启操作时形成为支点;在由所述底板部至所述开口部为止的距离中,所述支点部相对于中央位置而被配置在所述底板部一侧。通过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长尾夹,其减低开启操作时所需的力,同时维持杆构件的长度与过去同等。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由开口部一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长尾夹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由底板部一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长尾夹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闭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长尾夹的一对杆构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长尾夹的开启操作的侧视图,(a)图所示为关闭状态,(b)图所示为正在进行开启操作的途中状态,(c)图所示为切换支点的状态。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1的长尾夹的开启操作的侧视图,(a)图所示为关闭状态,(b)图所示为正在进行开启操作的途中状态,(c)图所示为再加以开启夹件主体的状态。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2的长尾夹的开启操作的侧视图,(a)图所示为关闭状态,(b)图所示为正在进行开启操作的途中状态,(c)图所示为切换支点的状态。图7是表示由开口部一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3的长尾夹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由底板部一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3的长尾夹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闭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3的长尾夹的一对杆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3的长尾夹的开启操作的侧视图,(a)图所示为关闭状态,(b)图所示为切换支点的状态。图11是表示由开口部一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4的长尾夹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由底板部一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4的长尾夹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闭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4的长尾夹的一对杆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沿图11的A-A截面的截面图,揭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4的长尾夹的开启操作中,切换支点的状态。图15是表示由开口部一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5的长尾夹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由底板部一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5的长尾夹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闭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5的长尾夹的一对杆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长尾夹1具备夹件主体10以及一对杆构件30。夹件主体10是通过弯曲加工一片金属板而形成。夹件主体10具备有对向配置的两片板状部11、12,以及连接板状部11、12的底板部13。板状部11、12的端部则作为相互弹性抵接的夹持部,构成为通过杆构件30实施开启操作以进行开启的开口部14。底板部13与板状部11、12的连接部实施有R角弯曲加工,在该连接部中,板状部11、12与底板部13为连接成略垂直状。换言之,在此连接部中,板状部11、12呈略平行状。从而,即使以长尾夹1夹持文件等情况下,仍可减小板状部11、12突出至文件等的表面即纸面,亦即,板状部11、12的内面为接触或靠近文件等的表面,并且可提升长尾夹1在夹持文件等的状态下的外观设计性。另外,于后详述,该连接部被作为第2支点部11b、12b。在板状部11、12的端部即开口部14侧的中央形成有中央弯曲部14a。中央弯曲部14a实施有朝外侧弯曲的加工,形成端部外方为凸曲面状。在中央弯曲部14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呈略圆筒状的轴支撑部14b1、14b2。轴支撑部14b1、14b2的中央弯曲部14a侧形成为斜向切断圆筒的形状,且其斜向切断的切口前端侧形成为朝向外侧状。由此,由于可对后述的杆构件30的转动运动赋予阻抗感,因此将不会有由关闭杆构件30的状态(参照图3)任意地切换至开启操作的状态(参照图1、图2)、或由开启操作的状态任意地切换至关闭杆构件30的状态的情况。在板状部11、12上形成有作为支点部的第1支点部11a、12a,该作为支点部的第1支点部11a、12a形成为通过杆构件30实施开启操作时的支点。第1支点部11a、12a形成为从平坦的板状部11、12的外侧面突出、且横跨板状部11、12的宽度方向。在侧面视图中,第1支点部11a、12a形成为凸圆弧状。亦即,第1支点部11a、12a形成在板状部11、12与杆构件30之间。并且,如图4(a)所示,由底板部13至开口部14即板状部11、12弹性抵接的点P1为止的距离L中,第1支点部11a、12a相对于中央位置P2(在图4(a)中,l1=1/2L)而配置在底板部13一侧。并且,第1支点部11a、12a的支点部间距离S为大于在与该支点部间距离S为同方向中的底板部13的尺寸即高度尺寸T。此外,板状部11、12倾斜形成为,由第1支点部11a、12a至开口部14为止的部分抵接至开口部14中的板状部11、12的端部。如此,由第1支点部11a、12a至开口部14为止具有充分长度的板状部11、12具有弹力,且板状部11、12的端部则相抵接。换言之,开口部14为朝关闭方向反弹。回到图1及图2,长尾夹1的一对杆构件30形成为长条状,且转动自如地与板状部11、12相连结。具体而言,杆构件30是由弯曲加工金属制线状材料而形成的,且对折该线状材料的弯曲部分被作为略三角形状的握持部30a。对折线状材料且延伸设置于开口部14侧的2根线状部30b1、30b2,在端部分别朝外方向弯曲以作为转动轴30c。并且,各转动轴30c通过2根线状部30b1、30b2在朝外方向反弹的状态下插入至轴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尾夹,其特征在于,具备:夹件主体,其具有两片板状部,以及与各个该板状部连接的底板部,各个所述板状部以回弹方式抵接以形成开口部;一对杆构件,其形成为长条状,且与各个所述板状部连结;以及支点部,其分别形成在各个所述板状部与各个所述杆构件之间,在通过一对所述杆构件而进行所述开口部的开启操作时成为支点;在从所述底板部至所述开口部的方向上,所述支点部相对于从所述底板部至所述开口部的距离的中央位置而配置在所述底板部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11 JP 2017-135554;2018.03.02 JP 2018-037031.一种长尾夹,其特征在于,具备:夹件主体,其具有两片板状部,以及与各个该板状部连接的底板部,各个所述板状部以回弹方式抵接以形成开口部;一对杆构件,其形成为长条状,且与各个所述板状部连结;以及支点部,其分别形成在各个所述板状部与各个所述杆构件之间,在通过一对所述杆构件而进行所述开口部的开启操作时成为支点;在从所述底板部至所述开口部的方向上,所述支点部相对于从所述底板部至所述开口部的距离的中央位置而配置在所述底板部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尾夹,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点部形成为从各个所述板状部突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尾夹,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点部是从各个所述板状部以短于所述板状部的宽度的指定长度突出而形成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尾夹,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点部形成为,跨越各个所述板状部的宽度方向、于侧面观察呈凸圆弧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尾夹,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所述支点部中,抵接于形成为平坦状的各个所述板状部的抵接部分别形成在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下东悟
申请(专利权)人:普乐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