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端面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714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齿轮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齿轮端面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锻造;(2)正火,对锻件进行正火处理;(3)粗车,去除两端面的大量加工余量,两端面初步成型;(4)精车,将两端面精车到位,两端面预留有硬车余量,并在两端面上车出环形沉槽;(5)钻孔,在环形沉槽内钻若干通孔;(6)热处理,渗碳淬火;(7)抛丸,将锻件进行抛丸,清洁两端面,改善表面组织,提高表面强度;(8)热后硬车,将两端面硬车到位,环形沉槽被消除;(9)清洗。本方案在粗车、精车和硬车的过程中均避免了刀具与通孔的直接接触,进而避免了上述问题,提高了刀具的使用寿命,也不必选用硬度很高的刀具,降低了生产成本。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Gear End Fa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gear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specifically discloses a gear end face processing technology,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forging; (2) normalizing, normalizing forgings; (3) rough turning, removing a large amount of processing allowance at both ends, and preliminary forming of both ends; (4) finish turning, the two ends are in place, the two ends are reserved for hard turning allowance, and annular sinking occurs on both ends. Grooves; (5) Drilling holes in the annular sink; (6) Heat treatment, carburizing and quenching; (7) Shot blasting, blasting, blasting forgings to clean both ends, improve surface structure, improve surface strength; (8) Hard car after hot, both ends of the hard car in place, annular sink was eliminated; (9) Cleaning. In the process of rough turning, finish turning and hard turning, the scheme avoids the direct contact between the tool and the hole, thus avoiding the above problems, improv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tool, and needn't select the tool with high hardness, thus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端面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齿轮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齿轮端面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针对主减速从动齿轮,现在大多采用螺纹固定的连接结构,其在定位面通常需要8-12个定位孔,以及数量不等的减重孔。由于定位端面要求比较高,一般采用热处理后,需要进行硬车端面的工艺,由于定位孔以及减重孔的原因以及硬度比较高(HRC58-62),导致在加工时,每次经过定位孔或者减重孔时会顿一下,无法连续的对齿轮端面进行加工,只能断续的加工,加工效率非常低;而且为了防止刀具崩刀而频繁换刀,需要采用硬度较高的刀具,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端面的加工工艺,以解决端面加工时断续切削导致工作效率低、刀具易损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一种齿轮端面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锻造,依据图纸要求,锻件两端面预留粗车余量;(2)正火,对锻件进行正火处理,消除锻造产生的不良组织(3)粗车,去除两端面的粗车余量,两端面初步成型,并预留精车余量;(4)精车,将两端面精车到位,两端面预留有硬车余量,并在两端面上车出环形沉槽;(5)钻孔,在环形沉槽内钻若干通孔;(6)热处理,渗碳淬火;(7)抛丸,将锻件进行抛丸,清洁两端面,改善表面组织,提高表面强度;(8)热后硬车,将两端面硬车到位,环形沉槽被消除;(9)清洗。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精车工序中,在锻件的两端面上车出环形沉槽,然后在环形沉槽中进行钻孔,由于环形沉槽与端面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便于操作员在钻孔时的初步定位,使操作员能够快速完成标记;同时,在热后硬车的工序中,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刀具与通孔的接触,从而加工时刀具不会在通孔处顿一下,使刀具能够连续的对端面进行硬车,提高工作效率。通常刀具车端面过程中断续与通孔接触时会对刀具产生一个较大的力,使刀具容易发生崩刀、断裂等,本方案在粗车、精车和硬车的过程中均避免了刀具与通孔的直接接触,进而避免了上述问题,提高了刀具的使用寿命,也不必选用硬度很高的刀具,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步骤(4)中环形沉槽的厚度等于端面预留的硬车余量。进一步,步骤(5)中开设的通孔为定位孔或者减重孔。进一步,步骤(4)中硬车余量为0.3-0.5mm。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实施例中传动齿轮与第二齿条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的配合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第三齿条与第二齿轮的位置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中不完全齿轮与滑杆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第一丝杆3、刀架4、工作台5、固定座6、传动轴7、不完全齿轮8、滑杆9、滑环10、滑轨11、套杆12、支座13、旋转电机14、第二夹持杆15、第一齿条16、第一齿轮17、转轴18、第一夹持杆19、传动齿轮20、传动链21、限位块22、转环24、螺杆25、棘轮26、滑块27、第二齿条28、第三齿条29、第二齿轮30。一种齿轮端面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锻造,依据图纸要求,锻件两端面预留粗车余量;(2)正火,对锻件进行正火处理,消除锻造产生的不良组织,使组织均匀,提高切削性能;(3)粗车,去除两端面的粗车余量,两端面初步成型,预留精车余量;(4)精车,将两端面精车到位,两端面预留有硬车余量,并在两端面上车出环形沉槽,硬车余量为0.3-0.5mm,环形沉槽的厚度等于端面预留的硬车余量;(5)钻孔,在环形沉槽内钻若干通孔,通孔为定位孔或者减重孔;(6)热处理,渗碳淬火;(7)抛丸,将锻件进行抛丸,清洁两端面,改善表面组织,提高表面强度;(8)热后硬车,将两端面硬车到位,环形沉槽被消除;(9)清洗。本方案精车工序中,在锻件的两端面上车出环形沉槽,然后在环形沉槽中进行钻孔,由于环形沉槽与端面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便于操作员在钻孔时的初步定位,使操作员能够快速完成标记;同时,在热后硬车的工序中,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刀具与通孔的接触,从而加工时刀具不会在通孔处顿一下,使刀具能够连续的对端面进行硬车,提高工作效率。通常刀具车端面过程中断续与通孔接触时会对刀具产生一个较大的力,使刀具容易发生崩刀、断裂等,本方案在粗车、精车和硬车的过程中均避免了刀具与通孔的直接接触,进而避免了上述问题,提高了刀具的使用寿命,也不必选用硬度很高的刀具,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硬车工序中用齿轮端面车削装置进行,如附图1至图3所示,齿轮端面车削装置包括工作台5和设于工作台5上的夹持工装与车削组件。夹持工装包括固定座6,固定座6通过螺钉或者焊接等形式固定设置于工作台5上。固定座6上部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14,固定座6上表面转动安装有圆柱状的支座13,旋转电机14输出轴与支座13下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固定座6内开设有环形腔,环形腔从固定座6中部延伸至固定座6上表面,环形腔将容纳腔围住,且环形腔与旋转电机14输出轴同轴心。环形腔内设有滑环10,滑环10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环形腔内,滑环10上固定安装有环形滑轨11,固定座6下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竖向的滑孔,两个滑孔上端均与环形腔连通,两个滑孔内均滑动安装有滑杆9,两个滑杆9的上端均与滑环10的下侧固定相连,两个滑杆9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杆。支座13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活动腔,两个活动腔内均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有第一夹持杆19,其中一个第一夹持杆19的下端高于另一个第一夹持杆19的下端,参见图5,两个第一夹持杆19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水平的第一齿条16,两个第一齿条16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间距,且两个第一齿条16的轮齿朝向相对,支座13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17,第一齿轮17位于两个第一齿条16之间且与两个第一齿条16啮合,第一齿轮17中心处固定有转轴18,转轴18端部位于支座13外侧,转轴18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0,第二齿轮30位于支座内部。支座13上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竖向的滑槽,两个滑槽均贯穿支座13,两个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升降杆,升降杆包括套杆12和第二夹持杆15,套杆12上部开设有导向槽,第二夹持杆15下端滑动连接于导向槽中,导向槽上部设有限制第二夹持杆15脱离的限位板,滑槽与第二夹持杆上设有限制第二夹持杆15下行的限位块22,初始状态下,第二夹持杆15与导向槽底部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套杆1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座,滑座滑动安装于环形滑轨11上,两个第二夹持杆15上端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夹持部。夹持部包括转环24,转环24单向转动安装于第二夹持杆15的上端,转环24端部固接有安装轴,安装轴转动安装于第二夹持杆15内,如图3所示,具体的为,第二夹持杆15上固定连接有内啮合式的棘轮26,转环24上铰接有可与棘轮26配合的棘齿。转环24内部开设有腔体,腔体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7,滑块27端部设有卡合槽,卡合槽可用于卡合不同规格的夹持块,滑块27远离卡合槽一端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螺杆25,螺杆25的另一端穿过转环24位于第二夹持杆15外侧,转环24上设于与螺杆25配合的螺孔,螺杆25端部固定连接有手柄。参见图4,第二夹持杆15中部转动安装有传动齿轮20,支座13内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端面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锻造,依据图纸要求,锻件两端面预留粗车余量;(2)正火,对锻件进行正火处理,消除锻造产生的不良组织(3)粗车,去除两端面的粗车余量,两端面初步成型,并预留精车余量;(4)精车,将两端面精车到位,两端面预留有硬车余量,并在两端面上车出环形沉槽;(5)钻孔,在环形沉槽内钻若干通孔;(6)热处理,渗碳淬火;(7)抛丸,将锻件进行抛丸,清洁两端面,改善表面组织,提高表面强度;(8)热后硬车,将两端面硬车到位,环形沉槽被消除;(9)清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端面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锻造,依据图纸要求,锻件两端面预留粗车余量;(2)正火,对锻件进行正火处理,消除锻造产生的不良组织(3)粗车,去除两端面的粗车余量,两端面初步成型,并预留精车余量;(4)精车,将两端面精车到位,两端面预留有硬车余量,并在两端面上车出环形沉槽;(5)钻孔,在环形沉槽内钻若干通孔;(6)热处理,渗碳淬火;(7)抛丸,将锻件进行抛丸,清洁两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干史光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星极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