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348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窗,在下框架(3)的内、外窗扇(10、20)的合梃框(14、24)的下部位置安装有下部挡风构件(40),该下部挡风构件(40)的一次密封部(41)和二次密封部(42)之间具有排水用凹部(43),为将越过所述合梃框(14、24)的挡水部而进入的雨水等从所述排水用凹部(43)流向室外侧,安装有下框架(3)的外窗扇(20)的靠室外上侧面(3c)设置得低于所述排水凹部(43),从该排水用凹部(43)流入的雨水等就沿着靠室外上侧面(3c)流到室外侧,由于从所述合梃部的挡水部进入的雨水等可从下框架(3)的靠室外上侧面(3c)流到室外侧进行排水,因此,即使不在下框架(3)上形成排水孔,雨水等也不会越过合梃部的挡水部而进入到室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框上装有内窗扇和外窗扇的窗,详细地说,涉及不使雨水等越过内窗扇和外窗扇的合梃部的挡水部进入到室内侧的挡水结构。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09664号公报)揭示了一种不使雨水等越过内窗扇和外窗扇的合梃部的挡水部进入到室内侧的窗。该窗用合梃密封件对内窗扇合梃框和外窗扇合梃框之间进行挡水,用下部挡风构件对该内、外窗扇的合梃框的下侧面与下框架的上侧面之间进行挡水,所述下部挡风构件被作成具有排水部的形状,该排水部的上侧面在长度方向不连续、将其不连续部分连续到下侧面,在下框架上形成有使该排水部向室外侧开口的排水孔。采用这种窗,越过内、外窗扇的合梃框的挡水部、越过内、外窗扇的合梃框下侧面与下部挡风板的上侧面之间的挡水部(即合梃部的挡水部)而进入的雨水等,通过下部挡风构件的排水部从下框架的排水孔排到室外侧,因此,可防止雨水等越过合梃部的挡水部进入室内侧。所述的窗,虽然可防止雨水等越过合梃部的挡水部进入到室内侧,但为此必须在下框架上开排水孔,将从合梃部进入的雨水等排到室外,开排水孔是很麻烦的。另外,由于下框架若是用隔热件将室内侧金属构件和室外侧金属构件连接起来的隔热型材,就要将下部挡风构件安装在隔热件上,所以要在该隔热件上开排水孔。但是,在隔热件上开排水孔是非常困难的,还恐怕会从该部分漏水、不能确保隔热性能,实际上,由于不能在隔热件上开排水孔,故在下框架是隔热型材的这种窗的情况下,不能防止雨水等越过合梃部的挡水部进入到室内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在下框架上开排水孔、就可防止雨水等越过合梃部的挡水部进入到室内侧的窗。第1专利技术的窗,内窗扇合梃框和外窗扇合梃框之间由合梃密封件挡水,窗框的下框架的上侧面与内窗扇的合梃框的下侧面之间由下部挡风构件挡水,该下部挡风构件的一次密封部与二次密封部之间,具有将从所述挡水部进入的雨水等排到室外侧的排水用凹部,比该排水用凹部靠室外侧的下框架部分,是低于该排水用凹部、使雨水等流到室外侧的形状。第2专利技术的窗,在第1专利技术中,内窗扇的合梃框与外窗扇的合梃框之间,由一次合梃密封件和二次合梃密封件分别挡水,排水用凹部位于该一次合梃密封件与二次合梃密封件之间。第3专利技术的窗,在第1或第2专利技术中,在内窗扇合梃框的室外侧面设有朝外侧的内气返回片,排水用凹部位于该内气返回片的下方。第4专利技术的窗,在第1~第3的任一个专利技术中,在比排水用凹部靠室外侧的下框架部分上安装有移动自如的外窗扇,该外窗扇的室内侧下部与下框架之间的挡水部位于所述排水用凹部的室外侧端部的上方。采用第1专利技术,越过内、外窗扇合梃框之间的挡水部、合梃框下侧面与下部挡风构件之间的挡水部,即、越过合梃部的挡水部进入的雨水等就从排水用凹部流向室外侧,再从低于该排水用凹部的下框架部分排向室外侧。这样,可防止越过合梃部的挡水部而进入的雨水等进入到室内侧。另外,由于比排水用凹部靠室外侧的下框架部分低于该排水用凹部,使雨水等流向室外侧,故不必在下框架上开排水用孔。因此,即使窗使用了由隔热型材形成的下框架,而该隔热型材是用隔热件将金属制室内侧构件和金属制室外侧构件连接起来的,也可防止雨水等越过合梃部的挡水部进入到室内侧。采用第2专利技术,由于越过一次合梃密封件所形成的一次挡水部而进入的雨水等被二次合梃密封件所形成的二次挡水部挡住,向下流下,流入排水用凹部,故能可靠地将越过一次挡水部的雨水等排向室外侧。采用第3专利技术,由于越过合梃密封件所形成的挡水部而进入的雨水等碰到内气返回片而向下流下,流入排水用凹部,故能可靠地将越过该挡水部进入的雨水等排向室外侧。采用第4专利技术,从排水用凹部的室外侧端部流下的雨水等,在强风强雨时不会从外窗扇的室外侧下部与下框架之间吹入室内侧。附图说明图1是窗的屋内看到的概略图。图2是图1中A-A放大后的详细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放大后的详细剖视图。图4是图1中C-C放大后的详细剖视图。图5是下框架的合梃部分的俯视图。图6是下框架的合梃部分的立体图。图7是图5中D-D的剖视图。图8是内、外窗扇的合梃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在窗框1上安装有内窗扇10和外窗扇20。本实施例中的窗为内窗扇10和外窗扇20被安装成沿面内方向移动自如的双扇拉窗,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将内窗扇10与外窗扇20的一方固定,使另一方移动自如。所述窗框1将上框架2和下框架3及左右的纵框架4连接成矩形。所述内窗扇10将上框11、下框12、窗挡框13和合梃框14连接成矩形,并在其内部安装有板,例如玻璃15。所述外窗扇20将上框架21、下框22、窗挡框23和合梃框24连接成矩形,并在其内部安装有板,例如玻璃25。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框架2的靠室内下侧面2a具有内上轨2b,在靠室外下侧面2c具有外上轨2d。所述下框架3的靠室内上侧而3a具有内下轨3b,在靠室外上侧面3c具有外下轨3d。所述靠室外上侧面3c低于靠室内上侧面3a。在该靠室内上侧面3a与靠室外上侧面3c之间,具有由横向面3e和纵向面3f形成的大致钩形状的部分。该横向面3e高于靠室外上侧面3c,纵向面3f与靠室外上侧面3c连续。如图2所示,内窗扇10沿所述内上轨2b和内下轨3b向面内方向移动。该内窗扇10的下侧面(合梃框14的下侧面)与下框架3的靠室内上侧面3a及横向面3e相对。如图3所示,外窗扇20沿所述外上轨2d和外下轨3d向面内方向移动。该外窗扇20的下侧面(合梃框24的下侧面下侧面)与下框架3的靠室外上侧面3c相对,该外窗扇20的下部室内侧面(下框22的下部室内侧面)与所述纵向面3f相对。如图4所示,所述内窗扇10的合梃框14与外窗扇20的合梃框24之间,由一次合梃密封件30和二次合梃密封件31挡水。例如,在外窗扇20的合梃框24的室内侧面24a上,安装有朝室内的一次合梃密封件30,并与内窗扇10的合梃框14的室外侧面14a压接。在该合梃框14的室外侧面14a上,安装有朝室外侧的二次合梃密封件31,并与外窗扇20的合梃框24的室内侧面24a压接。另外,所谓一次、二次就是在面内方向的左右方向,一次是与室外空气接触的一侧,二次是与室内空气接触的一侧。在比所述内窗扇10的合梃框14的室外侧面14a上的二次合梃密封件31还靠外侧的地方,具有朝外侧的内气返回片32。在比所述外窗扇20的合梃框24的室内侧面24a上的一次合梃密封件30还靠内侧的地方,具有朝内侧的外气返回片33。该外气返回片33与内气返回片32的室内侧面重叠。如图5、图6所示,在与下框架3的横向面3e上的内外窗扇合梃部相对的位置,安装有下部挡风构件40。该下部挡风构件40具有一次密封部41、二次密封部42、及处于该一次密封部41与二次密封部42之间的排水用凹部43,该排水用凹部43为具有室内侧高、室外侧低的底面43a、内侧纵面43b和外侧纵面43c的形状,该底面43a的室外侧端部与所述下框架3的纵向面3f连续,使雨水等从该底面43a沿着纵向面3f流落到靠室外上侧面3c,再从该靠室外上侧面3c流向室外侧。即,比下框架3中的排水用凹部43还靠室外的下框架部分是低于该排水用凹部43、使雨水等流向室外侧的形状。并且,如图7、图8所示,通过关闭内、外窗扇10、20,内窗扇10的合梃框14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其特征在于,内窗扇的合梃框与外窗扇的合梃框之间由合梃密封件挡水,    窗框的下框架的上侧面与内窗扇的合梃框的下侧面之间由下部挡风构件挡水,    该下部挡风构件的一次密封部与二次密封部之间,具有将从所述挡水部进入的雨水等排到室外侧的排水用凹部,    比该排水用凹部靠室外侧的下框架部分,是低于该排水用凹部、使雨水等流到室外侧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猛
申请(专利权)人:YKKAP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