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线槽用移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92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输送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母线槽用移动插座,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插头主体和拉绳固定轴,拉绳固定轴包括第一拉绳固定轴和第二拉绳固定轴,插头主体一侧连接有第一拉绳固定轴,插头主体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拉绳固定轴,插头主体靠近第一拉绳固定轴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槽底与第一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插头主体与第一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插头主体靠近第二拉绳固定轴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槽底与第二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插头主体与第二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这种母线槽用移动插座的插头主体与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不等,拉绳绑在拉绳固定轴上后难以在拉绳固定轴上窜动,从而为拉动过程带来方便。

A Mobile Socket for Bus Ba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aiming at providing a movable socket for busbar groove. The key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include the main plug body and the fixed axle of pulling rope. The fixed axle of pulling rope includes the first fixed axle of pulling rope and the second fixed axle of pulling rope. One side of the main plug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ixed axle of pulling rope, the other side of the main plug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fixed axle of pull The first limit groov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ixed axle of a pull rop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limit groove and the fixed axle of the first pull rope is larg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plug body and the fixed axle of the first pull rope; the second limit groov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plug near the fixed axle of the second pull rop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limit groove and the fixed axle of the second pull rope is larger than that Distan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lug body of the movable socket and the fixed axle of the pull rope is not equal.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pull rope to move on the fixed axle of the pull rope after it is tied to the fixed axle of the pull rope, thus bringing convenience to the pull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母线槽用移动插座
本技术涉及电力输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母线槽用移动插座。
技术介绍
在服装生产车间对服装进行裁剪时需要巨大的电能,而面对这庞大负荷所需成百上千安倍的强大电流就要选用安全可靠的传导设备,移动供电产品是必不可少的。公告号为CN20692237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母线槽用移动供电装置,包括插座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主体上端设有上滑轮座,所述上滑轮座的两端设有两个上滑轮,所述上滑轮座的表面设有受电碳刷,所述插座主体上表面上部两端设有两个下滑轮,所述插座主体两侧分别设有拉绳固定轴。在拉动该母线槽用移动供电装置时,将拉绳绑在拉绳固定轴上,从而实现拉动母线槽用移动供电装置的目的,但是,由于插头主体与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相等,拉绳绑在拉绳固定轴上后容易在拉绳固定轴上窜动,难以将拉绳固定在一处,从而为拉动过程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母线槽用移动插座,其插头主体与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不等,拉绳绑在拉绳固定轴上后难以在拉绳固定轴上窜动,从而为拉动过程带来方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母线槽用移动插座,包括插头主体和拉绳固定轴,所述插头主体上设有插孔,拉绳固定轴包括第一拉绳固定轴和第二拉绳固定轴,所述插头主体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有第一拉绳固定轴,所述插头主体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有第二拉绳固定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靠近第一拉绳固定轴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槽底与第一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插头主体与第一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所述插头主体靠近第二拉绳固定轴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槽底与第二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插头主体与第二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移动母线槽用移动插座时,将拉绳的两端分别绑在第一拉绳固定轴和第二拉绳固定轴上,且使拉绳的一端处于第一限位槽与第一拉绳固定轴之间,另一端处于第二限位槽与第二拉绳固定轴之间,且拉绳的直径要大于插头主体与第二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拉绳的直径要插头主体与第一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拉绳的两端的活动范围只能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转动,拉绳难以在第一拉绳固定轴和第二拉绳固定轴上窜动,从而为拉动过程带来方便。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均设置为弧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拉绳的外表面近似为弧形,将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均设置为弧形槽,使拉绳能够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更匹配,方便拉绳的转动。进一步设置:还包括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拉绳固定轴和第二拉绳固定轴上,且拉绳的两端分别处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绳的设置便于直接对母线槽用移动插座进行拉动,与通过在需要拉动时现将拉绳绑上相比,节省大量时间,同时也避免出现在使用时找不到适当大小的拉绳的现象。进一步设置:第一拉绳固定轴与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第一拉绳固定轴上设有遮挡带,所述遮挡带的一端与第一拉绳固定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遮挡带缠绕在第一拉绳固定轴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母线槽用移动插座闲置时,拉动遮挡带的自由端,将遮挡带拉动到第二拉绳固定轴处并将遮挡带绑在第二拉绳固定轴上,从而使遮挡带将插头主体上的插孔遮挡,减小了水或者灰尘进入到插孔内的可能性。进一步设置: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空腔,空腔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设有主动齿轮,第一拉绳固定轴上设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且所述主动齿轮的一部分处于空腔外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主动齿轮露在空腔外部的部分,主动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第一拉绳固定轴转动,从而实现遮挡带的收卷。进一步设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为塑料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设置为塑料材质,一方面能够降低制作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减轻母线槽用移动插座的重量。进一步设置:第一拉绳固定轴的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收卷遮挡带时,转动第一拉绳固定轴贯穿第一连接杆的部分,从而带动第一拉绳固定轴整体转动,进而实现对遮挡带的收卷。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拉绳固定轴和第二拉绳固定轴均为金属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拉动拉绳时,拉力通过拉绳作用在第一拉绳固定轴或和第二拉绳固定轴上,将第一拉绳固定轴和第二拉绳固定轴均设置为金属材质,提高了第一拉绳固定轴和第二拉绳固定轴的强度,减小了第一拉绳固定轴或者第二拉绳固定轴在拉力作用下出现损坏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设置能够使插头主体与第一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不等、插头主体与第二拉绳固定轴之间的距离不等,绑上拉绳后,拉绳的两端的活动范围只能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转动,拉绳难以在第一拉绳固定轴和第二拉绳固定轴上窜动,从而为拉动过程带来方便;2、遮挡带的设置能够将插头主体上的插孔遮挡,减小了水或者灰尘进入到插孔内的可能性;3、将第一拉绳固定轴和第二拉绳固定轴均设置为金属材质,提高了第一拉绳固定轴和第二拉绳固定轴的强度,减小了第一拉绳固定轴或者第二拉绳固定轴在拉力作用下出现损坏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拉绳固定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遮挡带与第一拉绳固定轴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用于体现空腔与主动齿轮之间位置关系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插头主体;2、拉绳固定轴;21、第一拉绳固定轴;22、第二拉绳固定轴;3、插孔;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第一限位槽;7、第二限位槽;8、拉绳;9、遮挡带;10、空腔;11、转轴;12、从动齿轮;13、主动齿轮;14、碳刷;15、上滑轮座;16、上滑轮;17、下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母线槽用移动插座,如图1所示,包括插头主体1、拉绳固定轴2、上滑轮座15和拉绳8,插头主体1上设有插孔3,上滑轮座15设置在插头主体1上端,上滑轮座15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上滑轮16,且上滑轮座15的表面设有碳刷14,插头主体1上表面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下滑轮17,上滑轮16和下滑轮17采用立式纵向设置。如图2所示,拉绳固定轴2包括第一拉绳固定轴21和第二拉绳固定轴22,第一拉绳固定轴21和第二拉绳固定轴22均为金属材质,以便提高第一拉绳固定轴21和第二拉绳固定轴22的强度;插头主体1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4连接有第一拉绳固定轴21,第一连接杆4设置为两个,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插头主体1,另一端连接第一拉绳固定轴21,且第一拉绳固定轴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4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拉绳固定轴21与第一连接杆4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一拉绳固定轴21的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杆4,以便对第一拉绳固定轴21进行转动;插头主体1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杆5连接有第二拉绳固定轴22,第二连接杆5设置为两个,第二连接杆5的一端连接插头主体1,另二端连接第一拉绳固定轴21,且第二拉绳固定轴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杆5固定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插头主体1靠近第一拉绳固定轴21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槽6,第一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母线槽用移动插座,包括插头主体(1)和拉绳固定轴(2),所述插头主体(1)上设有插孔(3),拉绳固定轴(2)包括第一拉绳固定轴(21)和第二拉绳固定轴(22),所述插头主体(1)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4)连接有第一拉绳固定轴(21),所述插头主体(1)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杆(5)连接有第二拉绳固定轴(2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1)靠近第一拉绳固定轴(21)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槽(6),所述第一限位槽(6)槽底与第一拉绳固定轴(21)之间的距离大于插头主体(1)与第一拉绳固定轴(21)之间的距离;所述插头主体(1)靠近第二拉绳固定轴(22)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槽(7),所述第二限位槽(7)槽底与第二拉绳固定轴(22)之间的距离大于插头主体(1)与第二拉绳固定轴(22)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母线槽用移动插座,包括插头主体(1)和拉绳固定轴(2),所述插头主体(1)上设有插孔(3),拉绳固定轴(2)包括第一拉绳固定轴(21)和第二拉绳固定轴(22),所述插头主体(1)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4)连接有第一拉绳固定轴(21),所述插头主体(1)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杆(5)连接有第二拉绳固定轴(2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1)靠近第一拉绳固定轴(21)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槽(6),所述第一限位槽(6)槽底与第一拉绳固定轴(21)之间的距离大于插头主体(1)与第一拉绳固定轴(21)之间的距离;所述插头主体(1)靠近第二拉绳固定轴(22)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槽(7),所述第二限位槽(7)槽底与第二拉绳固定轴(22)之间的距离大于插头主体(1)与第二拉绳固定轴(22)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母线槽用移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6)和第二限位槽(7)均设置为弧形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母线槽用移动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绳(8),所述拉绳(8)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拉绳固定轴(21)和第二拉绳固定轴(22)上,且拉绳(8)的两端分别处于第一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双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