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815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和绝缘伞裙;管体包括上部管体和下部管体,上部管体为圆台形结构,下部管体为柱形结构;上部管体的圆台形结构的中轴线和下部管体的柱形结构的中轴线重合;绝缘伞裙分布在管体外侧且至少包括一个伞对;伞对包括一个小伞和一个大伞,且大伞位于所述小伞的一侧;小伞和大伞向绝缘伞裙外部延伸;小伞与大伞的伞间距为80mm;小伞的伞伸出为60mm,大伞的伞伸出为80mm,小伞与所述大伞的伞伸出差为2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能有效提高变压器的套管在淋雨环境下的单位绝缘高度50%闪络电压和淋雨闪络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套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
技术介绍
我国南方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已成为外绝缘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已有大量对复合支柱绝缘子和线路绝缘子的淋雨闪络问题进行的研究,通过变压器的绝缘套管缓解淋雨环境下输电线路的短路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变压器的套管具有在淋雨环境下单位绝缘高度50%闪络电压较低,淋雨闪络特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能有效提高变压器的套管在淋雨环境下的单位绝缘高度50%闪络电压和淋雨闪络特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包括管体和绝缘伞裙;所述管体包括上部管体和下部管体,所述上部管体为圆台形结构,所述下部管体为柱形结构;所述上部管体的圆台形结构的中轴线和所述下部管体的柱形结构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绝缘伞裙分布在管体外侧,所述绝缘伞裙结构至少包括一个伞对;所述伞对包括一个小伞和一个大伞,且所述大伞位于所述小伞的一侧;所述小伞和所述大伞向所述绝缘伞裙外部延伸;所述小伞与所述大伞的伞间距为80mm;所述小伞的伞伸出为60mm,所述大伞的伞伸出为80mm,所述小伞与所述大伞的伞伸出差为20m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管体的高度为5170m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部管体的上表面直径为400mm,所述上部管体的下表面直径为625mm,所述上部管体的高度为3470m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部管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直径为625mm,所述下部管体的高度为1700m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小伞靠近所述大伞的一侧为小伞的下表面,所述小伞远离所述大伞的一侧为小伞的上表面;所述大伞远离所述小伞的一侧为大伞的下表面,所述大伞靠近所述小伞的一侧为大伞的上表面;所述小伞的下表面与所述中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小伞下表面倾斜角大于0°,所述小伞的上表面与所述中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小伞上表面倾斜角大于0°;所述大伞的下表面与所述中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大伞下表面倾斜角大于0°,所述大伞的上表面与所述中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大伞上表面倾斜角大于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大伞下表面倾斜角与所述小伞下表面倾斜角相等,所述大伞上表面倾斜角与所述小伞上表面倾斜角相等。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小伞下表面倾斜角为10°,所述小伞上表面倾斜角为1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小伞与大伞的干弧距离为4925mm,爬电距离为29120mm。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对变压器的套管中绝缘伞裙的伞间距参数进行优化选取,以及对伞伸出参数进行优化选取,使变压器的套管在淋雨环境下的单位绝缘高度50%闪络电压和淋雨闪络特性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的伞对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的对比实验场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管体和绝缘伞裙;管体包括上部管体1和下部管体2,上部管体1为圆台形结构,下部管体2为柱形结构;上部管体2的圆台形结构的中轴线3和下部管体2的柱形结构的中轴线3重合。绝缘伞裙分布在管体外侧,伞对绝缘伞裙结构至少包括一个伞对。参见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的伞对的结构示意图。该伞对包括一个小伞4和一个大伞5,且大伞5位于小伞4的一侧;小伞4和大伞5向所述绝缘伞裙外部延伸。小伞4与大伞5的伞间距为80mm;小伞4的伞伸出为60mm,大伞5的伞伸出为80mm,小伞4与大伞5的伞伸出差为20mm。进一步的,管体的高度为5170mm。进一步的,上部管体1的上表面直径为400mm,上部管体1的下表面直径为625mm,上部管体1的高度为3470mm。进一步的,下部管体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直径为625mm,下部管体2的高度为1700mm。进一步的,小伞4靠近大伞5的一侧为小伞4的下表面,小伞4远离大伞5的一侧为小伞的上表面;大伞5远离小伞4的一侧为大伞的下表面,大伞5靠近小伞4的一侧为大伞的上表面;小伞4的下表面与中轴线3的垂线之间的小伞下表面倾斜角大于0°,小伞4的上表面与中轴线3的垂线之间的小伞上表面倾斜角大于0°;大伞5的下表面与中轴线3的垂线之间的大伞下表面倾斜角大于0°,大伞5的上表面与中轴线3的垂线之间的大伞上表面倾斜角大于0°。进一步的,大伞下表面倾斜角与小伞下表面倾斜角相等,大伞上表面倾斜角与小伞上表面倾斜角相等。进一步的,小伞下表面倾斜角为10°,小伞上表面倾斜角为18°。进一步的,小伞4与大伞5的干弧距离为4925mm,爬电距离为29120mm。伞裙爬电距离过低时,在一定电压等级下爬电比距不满足要求,不能有效防止发生污闪;爬电距离过高时,爬电利用率降低,伞间距值过小,伞裙过密,雨水易桥接伞间空气间隙而产生局部电弧,甚至发生闪络,降低绝缘性能。通过以下对比实验说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参见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的对比实验场景示意图。实验环境为:人工气候室;实验设备包括:淋雨架、盐密检测仪、盐灰比检测仪和闪络电压记录仪;待测变压器套管包括:待测套管1、待测套管2和待测套管3;其中,待测套管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待测套管2和待测套管3为待测套管1的对比套管,待测套管的绝缘伞裙参数如下表:将人工气候室中的淋雨量设置为10mm/min,淋雨角度设置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盐密设置为0.06mg/cm2,盐灰比设置为1:6。在待测套管上部管体顶端金属部件处加压,在试品底部金属部件处接地,通过恒压升降法对待测套管进行人工淋雨试验。当某一电压下的待测套管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次数发生了闪络,将此时的电压记录为50%闪络电压,并根据50%闪络电压计算单位绝缘高度50%闪络电压。分别记录待测套管1、待测套管2和待测套管3的单位绝缘高度50%闪络电压,结果如下:待测套管1的单位绝缘高度50%闪络电压为75.50kV/m;待测套管2的单位绝缘高度50%闪络电压为46.66kV/m;待测套管3的单位绝缘高度50%闪络电压为55.30kV/m。由对比实验的结果可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在淋雨环境下的单位绝缘高度50%闪络电压高于其他绝缘伞裙参数下的套管,即淋雨闪络特性较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对变压器的套管中绝缘伞裙的伞间距参数进行优化选取,以及对伞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和绝缘伞裙;所述管体包括上部管体和下部管体,所述上部管体为圆台形结构,所述下部管体为柱形结构;所述上部管体的圆台形结构的中轴线和所述下部管体的柱形结构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绝缘伞裙分布在管体外侧,所述绝缘伞裙结构至少包括一个伞对;所述伞对包括一个小伞和一个大伞,且所述大伞位于所述小伞的一侧;所述小伞和所述大伞向所述绝缘伞裙外部延伸;所述小伞与所述大伞的伞间距为80mm;所述小伞的伞伸出为60mm,所述大伞的伞伸出为80mm,所述小伞与所述大伞的伞伸出差为2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和绝缘伞裙;所述管体包括上部管体和下部管体,所述上部管体为圆台形结构,所述下部管体为柱形结构;所述上部管体的圆台形结构的中轴线和所述下部管体的柱形结构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绝缘伞裙分布在管体外侧,所述绝缘伞裙结构至少包括一个伞对;所述伞对包括一个小伞和一个大伞,且所述大伞位于所述小伞的一侧;所述小伞和所述大伞向所述绝缘伞裙外部延伸;所述小伞与所述大伞的伞间距为80mm;所述小伞的伞伸出为60mm,所述大伞的伞伸出为80mm,所述小伞与所述大伞的伞伸出差为20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高度为5170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管体的上表面直径为400mm,所述上部管体的下表面直径为625mm,所述上部管体的高度为3470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500kV变压器的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管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直径为625mm,所述下部管体的高度为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一帆张福增郝艳捧阳林姚瑶谭傲王婷婷曾向君徐永生肖微毛桂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