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蜡烛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30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蜡烛杯,涉及蜡烛制造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烛台,所述烛台上设置有采用透光材质制造而成的烛台罩,所述烛台的底端设置有下端面,所述烛台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外侧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框架的内侧两端设置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支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内腔两侧,所述框架内还设置有载物盘,所述载物盘内设置有蜡烛,所述载物盘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装拆方便,便于对内部结构的清理以及对蜡烛的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蜡烛杯
本技术涉及蜡烛制造装置
,尤其是一种蜡烛杯。
技术介绍
蜡烛是日常照明用品之一,特别是在一些酒吧等娱乐场所,使用蜡烛来增加气氛,增加情调,蜡烛通常是放置在烛台中使用,烛台是一种用于放置蜡烛提供照明的工具,但目前的烛台大多结构过于呆板,并且还不容易对内部结构进行清理,对蜡烛的更换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蜡烛杯,装拆方便,便于对内部结构的清理以及对蜡烛的更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蜡烛杯,包括烛台,所述烛台上设置有采用透光材质制造而成的烛台罩,所述烛台的底端设置有下端面,所述烛台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外侧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框架的内侧两端设置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支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内腔两侧,所述框架内还设置有载物盘,所述载物盘内设置有蜡烛,所述载物盘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杆上。优选地,所述烛台设置成半球状,所述内腔的内壁面设置成半球面状。优选地,所述框架是设置成圆环状,所述框架的半径小于所述内腔的半径。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均设置成圆柱状。优选地,所述载物盘的两端设置有挂耳,所述挂耳设置有平滑回旋弧面,所述第二支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平滑回旋弧面上。优选地,所述内腔的两侧还设置有凹位,所述第一支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凹位上。优选地,所述烛台上还设置有环板,所述环板上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的设定位置与所述凹位对应。优选地,所述环板外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大小与所述开槽匹配。优选地,所述烛台罩是中空圆筒状,所述烛台罩的下端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套配套用的内螺纹。优选地,所述环板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蜡烛杯的烛台设置成半球状,外观新颖、时尚,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并且装拆方便,烛台罩是螺纹连接到烛台,两者易于分离,便于对内部结构进行清理,载物盘是可拆卸悬挂在框架,能单独取出进行清理或放入新的蜡烛,操作便利。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蜡烛杯的正视图;图2是本蜡烛杯的透视图;图3是烛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烛台拿走螺纹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框架与载物盘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螺纹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载物盘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烛台,2-烛台罩,3-下端面,4-内腔,5-框架,6-第一支杆,7-第二支杆,8-载物盘,9-蜡烛,10-挂耳,11-平滑回旋弧面,12-凹位,13-环板,14-开槽,15-螺纹套,16-卡块,17-限位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8所示,一种蜡烛杯,包括烛台1,烛台1上设置有采用透光材质制造而成的烛台罩2,在本实施例中,烛台1是采用玻璃材料制作而成,具有透光和档风功能,在烛台1的底端设置有下端面3,下端面3是水平设置在烛台1的最底端,目的是令烛台1能平稳地放置在桌面或其他支撑物品上,烛台1设置有内腔4,其中,烛台1是设置成半球状,外形新颖,时尚美观,具有艺术美感,内腔4的内壁面设置成半球面状,在内腔4中设置有框架5,框架5的外侧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杆6,框架5的内侧两端设置有第二支杆7,第一支杆6与第二支杆7相互垂直设置,第一支杆6是转动连接在内腔4两侧,框架5内还设置有载物盘8,载物盘8是容器,只开设有向上的开口,载物盘8内设置有蜡烛9,载物盘8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杆7上,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均设置成圆柱状,并且框架5是设置成圆环状,框架5的半径小于内腔4的半径,因此,框架5可以灵活地绕着两侧第一支杆6连线所形成的直线进行转动。载物盘8的两端设置有挂耳10,挂耳10是用于悬挂在第二支杆7上,如图7所示,挂耳10设置有平滑回旋弧面11,平滑回旋弧面11的内侧大小与第二支杆7的大小匹配,第二支杆7是转动连接在平滑回旋弧面11上,此设计不仅能令载物盘8能单独自如地取出、安装,也能令载物盘8可以灵活地绕着两侧第二支杆7连线所形成的直线进行转动。框架5以及载物盘8的采用可转动设计,其目的在于,当载物盘8安放到框架5后,中心必定是位于载物盘8的中心位置,重力向下,载物盘8的开口朝上(即火焰方向朝上),当蜡烛杯在移动或摆放过程中若发生倾斜,载物盘8和框架5自身会灵活发生转动进行调节,使载物盘8的开口始终朝上(即火焰方向朝上),使蜡烛9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蜡烛液不会倾倒出来,对内腔4造成脏污。内腔4的两侧还设置有凹位12,第一支杆6是转动连接在凹位12上,在烛台1上还设置有环板13,环板13的下边缘是粘结或熔接固定在烛台1上,环板13上设置有开槽14,开槽14的设定位置与凹位12对应,开槽14的大小也与第一支杆6的大小匹配,供框架5的取出和安装,在环板13外设置有螺纹套15,螺纹套15的内壁设置有卡块16,卡块16的大小与开槽14匹配,当将螺纹套15安装到环板13上时,卡块16能填充开槽14内,对凹位12的进出位堵住,避免框架5脱离出来,在环板13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条17,限位条17是与环板13一体成型制造而出,目的是将螺纹套15限定套接在环板13上,不容易发生松脱,在本实施例中,框架5是采用具有一定的刚性以及弹性的塑料材质制造而成,诸如聚甲醛树脂、聚氨酯树脂、丁晴橡胶或聚苯硫醚塑料等材料制作,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在安装过程中,手持螺纹套15用力挤压,即可跨过限位条17直接套入到环板13上;烛台罩2是中空圆筒状,在烛台罩的下端内壁设置有与螺纹套15配套用的内螺纹(未画出),烛台罩的内螺纹与螺纹套15配套连接,能令烛台罩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烛台1上,此为常规常见的连接方式,不作赘述,此方式能令烛台罩2与烛台1可拆卸连接,便于对烛台1内部以及烛台罩2进行清洁。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蜡烛杯,其特征在于,包括烛台,所述烛台上设置有采用透光材质制造而成的烛台罩,所述烛台的底端设置有下端面,所述烛台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外侧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框架的内侧两端设置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支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内腔两侧,所述框架内还设置有载物盘,所述载物盘内设置有蜡烛,所述载物盘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蜡烛杯,其特征在于,包括烛台,所述烛台上设置有采用透光材质制造而成的烛台罩,所述烛台的底端设置有下端面,所述烛台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外侧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框架的内侧两端设置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支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内腔两侧,所述框架内还设置有载物盘,所述载物盘内设置有蜡烛,所述载物盘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蜡烛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烛台设置成半球状,所述内腔的内壁面设置成半球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蜡烛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是设置成圆环状,所述框架的半径小于所述内腔的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蜡烛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均设置成圆柱状。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校龙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允大兴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