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全介质人工微结构超表面的荧光增强芯片
本专利技术属于表面增强荧光信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全介质人工微结构超表面的荧光增强芯片,主要应用于检测由荧光分子团标记的物质,鉴别物质,分析物质的性质。该荧光增强芯片在可见光或近红外线光源的激发下,经由上转换或下转换荧光发光过程,以可见及近红外光的形式表达出来,能够实现对待测样品快速、灵敏的定性定量检测。
技术介绍
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蛋白芯片技术以及其他生命科学领域中,人们常使用荧光标记物对特定物质(如核酸、抗原、酶等)实现定量定性检测,所采用的荧光标记物包括Cy3、Cy5、alexa488、上转换颗粒等。检测灵敏度是荧光标记测量的重要性能参数之一,其主要由系统的信噪比决定。然而常用的荧光标记物通常具有较低的荧光效率,以致荧光信号十分微弱,这严重影响了检测系统的灵敏度。为此人们设计了多种表面结构用于提高其荧光信号强度。目前常用的表面结构大多是基于金属材料,例如金和银,包括纳米金棒颗粒、银光栅结构和金属纳米天线等。但是金属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具有较大的材料损耗,尤其是当荧光标记物距离金属结构过近(小于15纳米)时,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全介质人工微结构超表面的荧光增强芯片,其特征在于,芯片分为两层,上层由周期性排布的纳米介质柱簇构成,下层为介质基底;上层的折射率大于下层;在芯片表面涂敷有通过荧光标记物标记的待测物质;芯片的集体磁偶极共振波长λ1和集体电偶极共振波长λ2满足其中一个等于荧光标记物的激发波长,另一个等于荧光标记物的辐射波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全介质人工微结构超表面的荧光增强芯片,其特征在于,芯片分为两层,上层由周期性排布的纳米介质柱簇构成,下层为介质基底;上层的折射率大于下层;在芯片表面涂敷有通过荧光标记物标记的待测物质;芯片的集体磁偶极共振波长λ1和集体电偶极共振波长λ2满足其中一个等于荧光标记物的激发波长,另一个等于荧光标记物的辐射波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介质人工微结构超表面的荧光增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排布的纳米介质柱簇中,每个周期单元形状为相同尺寸的正方形或者正六边形,其边长为p;每个周期单元中包含四个相同尺寸的纳米介质柱,这四个纳米介质柱的中心构成边长为d的正方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全介质人工微结构超表面的荧光增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排布的纳米介质柱簇中,增大介质柱的半径r可以使集体磁偶极共振波长λ1和集体电偶极共振波长λ2同时增大;增大介质柱的高度t可以使集体电偶极共振波长λ1增大而集体磁偶极共振波长λ2基本不变;增大p可以使集体磁偶极共振波长λ1和集体电偶极共振波长λ2同时增大;设计时通过数值仿真算法计算不同结构尺寸下集体电磁共振波长λ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