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1714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将放电电极置于半导体制冷单元的冷却基板上,将接收电极固定在放电电极的上方,从而构成了基于半导体制冷单元的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电控模块通过第一组导电线驱动半导体制冷单元制冷以冷却放电电极,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放电电极或冷却基板的表面凝结,同时电控模块通过第二组导电线在接收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施加高压电,放电电极的电极针端部附着的凝结水在高压放电的作用下生成大量纳米小分子水并释放出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量大、装配简单、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小型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属于空气净化和美容美发领域。
技术介绍
纳米小分子水技术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尤其基于半导体制冷原理的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存在无需加水、应用场景广泛等优势,得到市场更多的青睐。但是,既有的纳米小分子水装置在大规模生产中面临诸多阻碍和缺陷,主要包括:半导体制冷单元的核心部件热电晶粒易碎、焊接难,以及制冷量不足等问题,生产装配工艺复杂,生产的难度大和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将放电电极置于半导体制冷单元的冷却基板上,将接收电极固定于放电电极的上方,从而构成了基于半导体制冷单元的结构简单、制冷量大、装配容易、小型化的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热电晶粒,所述热电晶粒由P/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每个所述热电晶粒的一端为制冷端,另一端为散热端;第一导体覆条,其与每对热电晶粒的制冷端相电连接,并使成对的热电晶粒的制冷端相电连接;第二导体覆条,其分别与每对热电晶粒的散热端相电连接;冷却基板,其下端覆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对热电晶粒(13),所述热电晶粒(13)由P/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每个所述热电晶粒(13)的一端为制冷端,另一端为散热端;第一导体覆条(14),其与每对热电晶粒(13)的制冷端相电连接,并使成对的热电晶粒(13)的制冷端相电连接;第二导体覆条(12),其分别与每对热电晶粒(13)的散热端相电连接;冷却基板(15),其下端覆有第一导体覆条(14),上端与放电电极(2)相连接,热电晶粒(13)的制冷端在热电效应下产生的冷量通过冷却基板(15)传递给放电电极(2);放电电极(2),其与冷却基板(15)相连接;接收电极(3),其被置于放电电极(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对热电晶粒(13),所述热电晶粒(13)由P/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每个所述热电晶粒(13)的一端为制冷端,另一端为散热端;第一导体覆条(14),其与每对热电晶粒(13)的制冷端相电连接,并使成对的热电晶粒(13)的制冷端相电连接;第二导体覆条(12),其分别与每对热电晶粒(13)的散热端相电连接;冷却基板(15),其下端覆有第一导体覆条(14),上端与放电电极(2)相连接,热电晶粒(13)的制冷端在热电效应下产生的冷量通过冷却基板(15)传递给放电电极(2);放电电极(2),其与冷却基板(15)相连接;接收电极(3),其被置于放电电极(2)的正上方;散热基板(11),其上表面覆有至少一对分开的第二导体覆条(12),每个热电晶粒(13)的散热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二导体覆条(12),在热电效应下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导体覆条(12)直接传递给散热基板(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模块(6),其通过第一组导电线分别与每对第二导体覆条(12)相电连接,为热电晶粒(13)提供低压驱动电流,并通过第二组导电线分别与放电电极(2)、接收电极(3)相电连接,并在放电电极(2)和接收电极(3)之间施加高电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块或多块散热覆层(16);所述散热覆层(16)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1)六个表面中的至少一面。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纳米小分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峰姜峰代星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清稞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