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66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隔震支座,涉及隔震支座技术领域,为解决传统隔震支座耗能机制单一的问题而设计。该复合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夹设在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的减隔震单元,以及环绕减隔震单元布置的多个弹性隔震座,各弹性隔震座位于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且弹性隔震座的上端与上连接板可拆卸固定连接,下端与下连接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隔震支座是综合了橡胶隔震支座与摆式隔震支座的优点而设计的一种新型隔震支座,改变了传统隔震支座的本构曲线,提升了隔震支座的性能,还使得其在受拉工况下传力路径能够连续不间断,从而保证了减隔震单元的减震及隔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隔震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震支座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在桥梁和建筑结构设计中,通常需要考虑地震、温度、基石下沉和频发飓风等可能对建筑结构造成恶劣影响的因素,而减隔震支座不仅能够为上部结构提供可靠的竖向承载,而且还能够为上部结构提供一定的转动和位移,从而达到减震和隔震目的,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摩擦摆隔震支座和滚动隔震支座是一类以钟摆理论为设计依据的支座,常用于桥梁或建筑等结构的竖向支承及水平减震的支座。这类减隔震支座隔震消能的主要原理为:将支座承载的结构物体与地面隔离,利用球面在外力作用下的滑动,来延长所承载结构物的自振周期,从而大幅减少结构物在地震中的动力放大效应,达到隔震目的。同时,滑动球面间的摩擦作用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达到减震目的。但是,传统的隔震支座本构关系及耗能机制单一,且其在使用过程中,当受到风载或地震作用的影响时,将可能对支座产生向上的拉拔力,从而出现支座各部件之间相互分离失效甚至是结构倾覆等恶劣情形,进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隔震支座,以解决传统隔震支座耗能机制单一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夹设在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之间的减隔震单元,以及环绕所述减隔震单元布置的多个弹性隔震座,各所述弹性隔震座位于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之间,且所述弹性隔震座的上端与所述上连接板可拆卸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下连接板可拆卸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隔震座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以及连接在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下固定板之间的弹性体。所述上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和/或,所述下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于所述下连接板。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仅包括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一端硫化粘接于所述上固定板,所述橡胶层的另一端硫化粘接于所述下固定板。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包括硫化为一体的橡胶层和钢板层,所述橡胶层的数量不多于五层,所述钢板层夹设在相邻两层所述橡胶层之间,且位于最上端的所述橡胶层硫化粘接于所述上固定板,位于最下端的所述橡胶层硫化粘接于所述下固定板。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隔震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弹性隔震座沿所述减隔震单元的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减隔震单元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和夹设在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之间的中间移动体,其中,所述上支座板连接在所述上连接板的下表面,且所述上支座板的下表面为凹球面;所述下支座板连接在所述下连接板的上表面,且所述下支座板的上表面为凹球面;所述中间移动体能够相对所述上支座板的凹球面以及所述下支座板的凹球面滑动。进一步地,所述减隔震单元还包括自所述上支座板的边缘向下延伸的上限位部,所述上限位部环绕所述中间移动体设置;和/或,所述减隔震单元还包括自所述下支座板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下限位部,所述下限位部环绕所述中间移动体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移动体为滚动体。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移动体为双球面衬板。进一步地,所述减隔震单元还包括转动耐磨板,所述转动耐磨板设置在所述上支座板的凹球面处,与所述双球面衬板的上表面组成转动摩擦副。本专利技术复合隔震支座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减振隔震单元和多个弹性隔震座,其中,减振隔震单元夹设在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各弹性隔震座也位于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且环绕减隔震单元布置。并且,弹性隔震座的上端与上连接板可拆卸固定连接,下端与下连接板可拆卸固定连接。该复合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工作过程为: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时,减隔震单元和环绕其设置的多个弹性隔震座共同为上部结构提供竖向承载,对上部结构进行稳定支撑;当上部结构遭遇风载或地震作用影响时,在减隔震单元内部结构的作用下,复合隔震支座的上下两部分发生相对滑动,使上部结构的基本周期延长,实现隔震,同时,在此过程中,减隔震单元内部通过摩擦生热,将震动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将其耗散,实现减震。该复合隔震支座是综合了橡胶隔震支座与摆式隔震支座的优点而设计的一种新型隔震支座,改变了传统隔震支座的本构曲线,提升了隔震支座的性能。而且,在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各弹性隔震座始终将上连接板可靠地连接于下连接板,防止了上连接板自下连接板脱离甚至倾覆,保证了二者之间的抗拉连续性,使得传力路径能够连续不间断,从而保证了减隔震单元的减震及隔震的可靠性。并且,弹性隔震座由于自身的弹性特点,使得其能够适应外界扰动所产生的水平位移,发生剪切变形,而且,当扰动消失后,弹性隔震座所积聚的弹性势能还能够使其快速复位。此外,当需要对弹性隔震座进行更换时,可以将其从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拆下,并换上待更换的弹性隔震座。这种将弹性隔震座与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之间设置为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形式,不仅使得施工人员能够根据不同的上部结构使用不同刚度的弹性隔震座,以满足不同的支撑及变形需求,大大提高了该复合隔震支座的通用化程度,以使该复合隔震支座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减隔震及支撑作用。另外,该复合隔震支座不仅能够用于桥梁及建筑结构减隔震设计中,而且,还能够用于文物展示柜的减隔震(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复合隔震支座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复合隔震支座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B-B剖视图。附图标记:100-上连接板;200-下连接板;300-减隔震单元;400-弹性隔震座;310-滚动体;320-上支座板;330-下支座板;340-双球面衬板;321-上限位部;331-下限位部;410-上固定板;420-下固定板;430-弹性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横”、“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复合隔震支座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隔震支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100)、下连接板(200)、夹设在所述上连接板(100)与所述下连接板(200)之间的减隔震单元(300),以及环绕所述减隔震单元(300)布置的多个弹性隔震座(400),各所述弹性隔震座(400)位于所述上连接板(100)与所述下连接板(200)之间,且所述弹性隔震座(400)的上端与所述上连接板(100)可拆卸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下连接板(200)可拆卸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100)、下连接板(200)、夹设在所述上连接板(100)与所述下连接板(200)之间的减隔震单元(300),以及环绕所述减隔震单元(300)布置的多个弹性隔震座(400),各所述弹性隔震座(400)位于所述上连接板(100)与所述下连接板(200)之间,且所述弹性隔震座(400)的上端与所述上连接板(100)可拆卸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下连接板(200)可拆卸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隔震座(400)包括上固定板(410)、下固定板(420)以及连接在所述上固定板(410)与所述下固定板(420)之间的弹性体(430);所述上固定板(410)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100),和/或,所述下固定板(420)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于所述下连接板(2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430)仅包括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一端硫化粘接于所述上固定板(410),所述橡胶层的另一端硫化粘接于所述下固定板(42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430)包括硫化为一体的橡胶层和钢板层,所述橡胶层的数量不多于五层,所述钢板层夹设在相邻两层所述橡胶层之间,且位于最上端的所述橡胶层硫化粘接于所述上固定板(410),位于最下端的所述橡胶层硫化粘接于所述下固定板(4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隔震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吴志峰李建华杨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