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聚酯废料前处理增白的化纤助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635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纤助剂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聚酯废料前处理增白的化纤助剂,包括:高效除油剂20‑40份、退浆粉20‑40份、淀粉酶3‑5份、鳌合分散剂15‑25份、荧光增白剂MST3‑5份、荧光增白剂4BK 2‑4份、丝光渗透剂4‑6份、无泡枧油15‑25份、氧漂稳定剂10‑20份、N‑甲基吡咯烷酮3‑5份、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2‑4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2‑4份、抗静电剂1‑3份、集束剂3‑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12份、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2‑4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助剂能有效提高化纤的白度,还具备出色的防沾色性、分散性、耐碱性、渗透性及乳化能力,并且对纤维损伤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聚酯废料前处理增白的化纤助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纤助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聚酯废料前处理增白的化纤助剂。
技术介绍
随着化纤产品的更新换代,各类聚酯废料的回收成为了非常紧迫的问题,而普通的回收工艺中采用的前处理剂由于存在分解能力不强、对纤维损失大、分散能力差、以及得到的成品化纤白度不够,导致不能有效回收处理这些废料,从而得不到质量优异的化纤产品。如申请号为CN201611192113.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聚酯废料前处理增白的化纤助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高效除油剂10~30份、退浆粉10~20份、淀粉酶2~5份、精炼剂10~20份、螯合分散剂20~30份、枧油10~20份、荧光增白剂4BK5~15份、荧光增白剂BA-2675~15份、荧光增白剂MST5~15份、耐碱渗透剂2~10份。该专利技术声称能够有效的提高化纤产品的白度,但是本专利技术人在经过实际测试后发现,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白效果,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增白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并且同时上述助剂虽具有增白效果,但是同时存在分散能力差、对纤维损失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聚酯废料前处理增白的化纤助剂,本专利技术的化纤助剂能够有效提升化纤的白度,并且同时其还具有分散能力好、耐碱性强、渗透性强、乳化能力佳、对纤维损失小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聚酯废料前处理增白的化纤助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高效除油剂20-40份、退浆粉20-40份、淀粉酶3-5份、鳌合分散剂15-25份、荧光增白剂MST3-5份、荧光增白剂4BK2-4份、丝光渗透剂4-6份、无泡枧油15-25份、氧漂稳定剂10-20份、N-甲基吡咯烷酮3-5份、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2-4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2-4份、抗静电剂1-3份、集束剂3-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12份、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2-4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6份。本专利技术的化纤助剂严选了上述各组分并严格限定了配比,本专利技术的化纤助剂不仅能有效提高化纤产品的白度,同时具备很好的防沾色性能,能够保证化纤产品颜色纯正,该助剂还具备较强的分散性、耐碱性、渗透性及乳化能力,并且对纤维损伤小;当上述组合物在一起时使用能够起到协同增效、“1+1>2”的技术效果,特别适合于聚酯废料的前处理工艺,从而能够获得高白度的优质的化纤产品。本专利技术的化纤助剂用于聚酯废料前处理增白,其中高效除油剂用于除去聚酯废料上的污渍,对油污起到乳化、渗出作用;退浆粉的作用是乳化、剥离、粉碎、除杂以及提高白度;淀粉酶的作用是利用其高效性及专一性,促进退浆粉的退浆作用;螯合分散剂的作用是利用其良好的分散性和悬浮作用,同时具备很好的防沾色性能;荧光增白剂作为一种色彩调理剂,具有亮白增艳的作用;丝光渗透剂的作用是具有优良的渗透、乳化、分散和净洗能力;无泡枧油可以有效去除各种纤维上浮色,并有效地防止染料重新沉积到织物上,提高染色牢度;氧漂稳定剂具有较强的净洗,分散,稳定作用,使用后纤维表面光洁,白度好,手感柔软,毛效高而均匀;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则是发挥柔软剂的作用;抗静电剂的加入是为了不仅能消除静电,还具有优良的乳化能力、渗透能力;集束剂的作用是提高纤维的集束性、提高渗透性;N-甲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的加入是为了除油污、起到乳化作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作用是提高白度,具有不泛黄的作用。将上述物质整合在一起,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达到“1+1>2”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人知晓,在上述配方中,大多数组分或许已经在现有技术中有公开作为化纤助剂的,但是本专利技术人想要强调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并不仅仅在于将各单一组分用作聚酯废料的前处理,而更是在于如何从现有技术、茫茫原料中选取最为适合的组分,并对其进行严格的配比限定,使其发挥协同作用,从而使得助剂的性能达到最佳以满足需求。这一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并非只需通过简单的有限次试验即可获得。原因在于,从成千上万种原料中选取具体的几种并限定最优配比,获得这一成果需要建立在大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助剂组分种类的选择以及各组分之间的配比设定,与助剂综合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由于所要考量的助剂性能较多,并非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规律性,往往只微调整某一种组分或者配比参数,就可能会对助剂的某一性能产生具大影响,例如有时增白能力调好了,但同时乳化性或对纤维的损伤性却突然不符要求了。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研发是在没有明显规律性导向、具有一定“盲目性”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又由于本专利技术对助剂各方面性能的要求均较高,因此要想获取综合性能俱佳的助剂,对于普通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绝非易事。而在本专利技术的助剂配方中,除了上述各组分各自发挥性能和作用外,以上各成份按一定顺序相互包覆乳化,形成分散均匀的分散相,还起到了互相协同增效,实现了“1+1”大于2的技术效果。作为优选,按重量份计包括:高效除油剂25-35份、退浆粉25-35份、淀粉酶3.5-4.5份、鳌合分散剂18-22份、荧光增白剂MST3.5-4.5份、荧光增白剂4BK2.5-3.5份、丝光渗透剂4.5-5.5份、无泡枧油18-22份、氧漂稳定剂12-18份、N-甲基吡咯烷酮3.5-4.5份、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2.5-3.5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2.5-3.5份、抗静电剂1.5-2.5份、集束剂3.2-3.8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11份、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2.5-3.5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5-5.5份。作为进一步优选,按重量份计包括:高效除油剂30份、退浆粉30份、淀粉酶4份、鳌合分散剂20份、荧光增白剂MST4份、荧光增白剂4BK3份、丝光渗透剂5份、无泡枧油20份、氧漂稳定剂15份、N-甲基吡咯烷酮4份、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3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3份、抗静电剂2份、集束剂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份、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3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5份。上述配方为最优选配方。作为优选,所述丝光渗透剂为磷酸双酯。作为优选,所述氧漂稳定剂为氧漂稳定剂A01。作为优选,所述集束剂为高级脂肪酸二乙醇胺盐。作为优选,所述高效除油剂为高效除油剂HS-101D或高效除油剂DK808。作为优选,所述螯合分散剂为螯合分散剂AA-MA-ALS或螯合分散剂TF-133F。作为优选,所述淀粉酶为中温α淀粉酶。作为优选,所述无泡枧油为无泡枧油NP-2。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化纤助剂严选了上述各组分并严格限定了配比,本专利技术的化纤助剂不仅能有效提高化纤产品的白度,同时具备很好的防沾色性能,能够保证化纤产品颜色纯正,该助剂还具备较强的分散性、耐碱性、渗透性及乳化能力,并且对纤维损伤小;当上述组合物在一起时使用能够起到协同增效、“1+1>2”的技术效果,特别适合于聚酯废料的前处理工艺,从而能够获得高白度的优质的化纤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总实施例一种用于聚酯废料前处理增白的化纤助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高效除油剂20-40份、退浆粉20-40份、淀粉酶3-5份、鳌合分散剂15-25份、荧光增白剂MST3-5份、荧光增白剂4BK2-4份、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聚酯废料前处理增白的化纤助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高效除油剂20‑40份、退浆粉20‑40份、淀粉酶3‑5份、鳌合分散剂15‑25份、荧光增白剂MST 3‑5份、荧光增白剂4BK 2‑4份、丝光渗透剂4‑6份、无泡枧油15‑25份、氧漂稳定剂10‑20份、N‑甲基吡咯烷酮3‑5份、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2‑4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2‑4份、抗静电剂1‑3份、集束剂3‑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12份、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2‑4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聚酯废料前处理增白的化纤助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高效除油剂20-40份、退浆粉20-40份、淀粉酶3-5份、鳌合分散剂15-25份、荧光增白剂MST3-5份、荧光增白剂4BK2-4份、丝光渗透剂4-6份、无泡枧油15-25份、氧漂稳定剂10-20份、N-甲基吡咯烷酮3-5份、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2-4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2-4份、抗静电剂1-3份、集束剂3-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12份、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2-4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6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聚酯废料前处理增白的化纤助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高效除油剂25-35份、退浆粉25-35份、淀粉酶3.5-4.5份、鳌合分散剂18-22份、荧光增白剂MST3.5-4.5份、荧光增白剂4BK2.5-3.5份、丝光渗透剂4.5-5.5份、无泡枧油18-22份、氧漂稳定剂12-18份、N-甲基吡咯烷酮3.5-4.5份、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2.5-3.5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2.5-3.5份、抗静电剂1.5-2.5份、集束剂3.2-3.8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11份、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2.5-3.5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5-5.5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聚酯废料前处理增白的化纤助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高效除油剂3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巧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