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柱导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1021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芯柱导正装置,包括:机架、连接机架的导正组件、以及连接导正组件的驱动组件。机架包括:底座、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第一导板、以及第二导板;导正组件包括:转动架和导正架;转动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枢接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的转轴;导正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导正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减速机、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传动链、以及操作台;电机和减速机均位于第一导板的外侧。上述芯柱导正装置,利用导正架对芯柱进行左右位置的导正,使得墙板在初次养护成型时,其内部的通槽朝向与符合要求,提高产品的良率,并且降低后续抽芯的难度,减少作业难度。

Core column align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re pillar alig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aligning component connecting the frame, and a driving component connecting the aligning component. The frame includes a base, a first support, a second support, a first guide plate and a second guide plate; the guiding components include a rotating frame and a guide frame; the rotating frame includes a first bearing, a second bearing, and a pivotal shaft between the first bearing and the second bearing; the guiding fram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leading parts arranged at parallel intervals; and the driving components include: motor, deceleration. The machine, the first sprocket, the second sprocket, the transmission chain, and the operating table; the motor and the reducer are all locat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first guide plate. The core pillar aligning device uses the guide frame to align the left and right positions of the core pillars, so that when the wallboard is first cured and formed, its internal groove orientation meets the requirements, improves the yield of the product,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subsequent core pulling and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芯柱导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芯柱导正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如今预制的墙板正在逐步取代过去的现场堆砌作业。在生产车间中通过灌浆和模具成型得到预制的墙板,然后在建筑工地进行拼接组合,目前这些预制的墙板主要有两种用途:第一种是拼接成室内的分隔墙;第二种是拼接成室外的围墙。这些墙板在制作时,通常会在模具中预先插入若干根芯柱,灌浆成型后的墙板上的会得到对应每根芯柱的通槽,这些通槽的设置可以减轻墙板的整体重量,减少减料的消耗,有利于压低成本,而且在室内装修时,还可以为室内走线提供暗线布局的通道。当墙板在模具中灌浆成型完毕时,内部水分较多,一般会送去养护炉进行养护,其目的是在高于常温的养护炉内,加快墙板内的水分蒸发的速度。而在墙板跟随模具一同初次进入到养护炉时,墙板的质地还很软,此时,芯柱还不能抽出来,而由于芯柱具有一定的长度,其末端很容易出现左右偏离预设位置的情况,然后经过养护后,墙板定型,此时得到的墙板上的通槽会偏离预设方向,导致产品不良,并且还会加大后续抽芯的难度,增加作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芯柱导正装置,其在墙板进入养护前,利用导正架对芯柱进行左右位置的导正,使得墙板在初次养护成型时,其内部的通槽朝向与符合要求,提高产品的良率,并且降低后续抽芯的难度,减少作业难度。一种芯柱导正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包括:底座、垂直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支撑座、垂直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二支撑座、平行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导板、以及平行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二导板;第一支撑座位于底座的一侧;第二支撑座位于底座的相对的另一侧;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相互平行;第一导板与第一支撑座位于底座的同一侧;第二导板与第二支撑座位于底座的同一侧;连接机架的导正组件;导正组件包括:连接在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的转动架、以及连接在转动架上的导正架;转动架包括:连接在第一支撑座顶端的第一轴承、连接在第二支撑座顶端的第二轴承、以及枢接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的转轴;导正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导正件;每个导正件的一端连接在转轴上;每个导正件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导杆;每根导杆沿转轴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以及连接导正组件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电机、连接电机的减速机、连接减速机的第一链轮、套接在转轴上的第二链轮、套接在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的传动链、以及电连接电机的操作台;电机和减速机均位于第一导板的外侧。上述芯柱导正装置,使用时,将载有刚成型的墙板的模具顺着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推入到机架的底座上,然后,通过操作操作台控制电机运转,电机通过减速机增大输出的扭转力矩,利用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传动链配合带动转轴转动,使得导正架上的导正件夹在芯柱的左右两侧。在导正件的导杆与芯柱接触的过程中,利用导杆来校正芯柱的左右两侧的位置,从而修正芯柱的位置,起到导正防偏的作用。通过上述设计,在墙板进入养护前,利用导正架对芯柱进行左右位置的导正,使得墙板在初次养护成型时,其内部的通槽朝向与符合要求,提高产品的良率,并且降低后续抽芯的难度,减少作业难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根导杆上远离转轴的一端设有圆滑的导入部。导入部在导杆与芯柱接触时,引导芯柱顺畅地进入到导杆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入部为圆管弯折而成的U形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轴上设有沿转轴的径向方向凸伸的触发片;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电连接操作台的位置传感器,且位置传感器的感应端位于触发片的运动轨迹内。触发片随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当触发片运动到位置传感器的感应端时,触发位置传感器发送位置电信号给操作台,利用这种设计可以用于检测导正架的初始位置或摆动的最终预设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操作台上设有警示灯。当电机出于运转状态时,操作台控制警示灯点亮,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板滑动连接在底座上且设有用于将第一导板锁定在底座上的第一插销;底座上设有多个供第一插销插入的第一销孔;第一导板的滑动方向与第一导板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导板滑动连接在底座上且设有用于将第二导板锁定在底座上的第二插销;第二导板的滑动方向与第二导板的延伸方向垂直;底座上设有多个供第二插销插入的第二销孔。根据模具的宽度,可以滑动调节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之间的相对距离,并且调整完毕后,利用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进行锁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的底部还设有滚轮。设有滚轮的底座可以便于使用者移动该手动式芯柱导正装置的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座设有用于连接第一轴承的第一伸缩立柱;第二支撑座设有用于连接第二轴承的第二伸缩立柱。通过调整第一伸缩立柱和第二伸缩立柱的高度,可以调整转轴的高度,借此调节导正架的高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轴上设有沿转轴的轴向方向设置的水平器。水平器便于使用者在导正架的高度调节完毕后,检查其水平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轴承与第一支撑座之间为可拆连接,第二轴承与第二支撑座之间为可拆连接。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例如不同厚度的墙板,更换匹配的导正组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芯柱导正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芯柱导正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芯柱导正装置的侧面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芯柱导正装置的俯视视角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芯柱导正装置中的导正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芯柱导正装置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100-芯柱导正装置;10-机架,11-底座,12-第一支撑座,13-第二支撑座,14-第一导板,15-第二导板;20-导正组件,21-转动架,211-第一轴承,212-第二轴承,213-转轴,22-导正架,221-导正件,2211-导杆,2212-导入部;30-驱动组件,31-电机,32-减速机,33-第一链轮,34-第二链轮,35-传动链,36-操作台;200-芯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下文,结合图1至图6,其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芯柱导正装置100。如图1至图4所示,该芯柱导正装置100包括:机架10、连接机架10的导正组件20、以及连接导正组件20的驱动组件30。其中,机架10用于承载装载有墙板及芯柱的模具,导正组件20用于对模具上的墙板上的芯柱进行导正,驱动组件30用于带动导正组件20运作。如图1至图4所示,机架10包括:底座11、垂直连接在底座11上的第一支撑座12、垂直连接在底座11上的第二支撑座13、平行连接在底座11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柱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垂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撑座、垂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支撑座、平行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导板、以及平行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导板;所述第一支撑座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座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导板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导板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连接所述机架的导正组件;所述导正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的转动架、以及连接在所述转动架上的导正架;所述转动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座顶端的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座顶端的第二轴承、以及枢接在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的转轴;所述导正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导正件;每个所述导正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每个所述导正件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导杆;每根所述导杆沿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以及连接所述导正组件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电机、连接所述电机的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的第一链轮、套接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二链轮、套接在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之间的传动链、以及电连接所述电机的操作台;所述电机和所述减速机均位于所述第一导板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柱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垂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撑座、垂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支撑座、平行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导板、以及平行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导板;所述第一支撑座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座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导板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导板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连接所述机架的导正组件;所述导正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的转动架、以及连接在所述转动架上的导正架;所述转动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座顶端的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座顶端的第二轴承、以及枢接在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的转轴;所述导正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导正件;每个所述导正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每个所述导正件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导杆;每根所述导杆沿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以及连接所述导正组件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电机、连接所述电机的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的第一链轮、套接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二链轮、套接在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之间的传动链、以及电连接所述电机的操作台;所述电机和所述减速机均位于所述第一导板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柱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导杆上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圆滑的导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毅川姚强龙腾刘春宝刘佳伟刘付杰来黎敬宗黎梁恩王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常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