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平板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282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平板垫包括本体,设于本体上表面的回弹垫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下表面的橡胶层,所述本体上表面至少具有一开槽,所述开槽至少具有两个不同孔径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凹部的孔径,所述回弹垫具有一凸出部与所述开槽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运动平板垫,不但携带方便、使用灵活且有较好的美观性,而且回弹垫和本体的结合强度高,不会产生翘边或移位的问题。

A Kind of Sports Flat Pa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ing flat pad comprising a body, a springback pa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dy and a rubber layer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body.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dy has at least one groove, the groove has at least two first and second concaves of different apertures, the aperture of the first concave is smaller than the aperture of the second concave, and the springback pad has one groove. The protrusion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ot. The sports flat mattress discl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carrying, flexible use and good aesthetics, but also has high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springback mattress and the body, and will not cause the problem of warping or displa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平板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平板垫。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运动平板垫一般是在产品局部位置上采用胶水粘合的方式固定回弹体部件,但长时间使用后,因胶水老化和运动时一直处于反复式的无规则各种应力挤压,粘合部位容易出现剥离、起泡、脱落、周边裂缝、起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平板垫。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运动平板垫包括本体,设于本体上表面的回弹垫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下表面的橡胶层,所述本体上表面至少具有一开槽,所述开槽至少具有两个不同孔径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凹部的孔径,所述回弹垫具有一凸出部与所述开槽进行连接。优选的,所述回弹垫的周边具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本体进行卡接。优选的,所述本体对应所述延伸部的位置开设有一沟槽,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沟槽相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回弹垫为聚氨酯层。优选的,所述本体为粘合板,木板或塑胶板。优选的,所述回弹垫远离所述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凸起。优选的,所述回弹垫的凸出部完全填充所述开槽。优选的,所述本体为弧形状。优选的,所述弧形状底部与最高点的之间的弦切角为8.5度。优选的,所述开槽完全贯穿所述本体。本技术的运动平板垫,不但携带方便、使用灵活且有较好的美观性,而且回弹垫和本体的结合强度高,不易脱落,也不会产生翘边或移位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运动平板垫本体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运动平板垫例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运动平板垫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运动平板垫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运动平板垫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说明书附图1及附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平板垫,包括本体1,设于本体上表面的回弹垫2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下表面的橡胶层3。该本体1可为为粘合板,木板或塑胶板之一者,当然其他具有一定硬度可支撑人体重量的材质也是在本技术的范围之中。该本体1的上表面至少具有一开槽4,该开槽4至少具有两个不同孔径的第一凹部41和第二凹部42,该第一凹部41的孔径小于第二凹部42的孔径,即该开槽的凹部是从本体的下表面至上表面逐渐变小的。该回弹垫2具有一凸出部21与该开槽4进行连接,可选的,该种凸出部可呈“凸”字形与开槽相配合,即该凸出部21卡合在该开槽4中,从而将该回弹垫固定在本体上。可知的,该本体下表面的橡胶层3可在与地面接触的面进行一些防滑的设计,防止人们进行锻炼时发生移动的危险。附图1所示出的开槽为圆形,当然该开槽也可为长方形等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开孔形状。优选的,该回弹垫2为橡胶层,更优选的,该回弹垫为聚氨酯层。更优选的,该回弹垫2远离本体1的上表面可设有凸起(图未示出),该凸起能够与人体进行接触,从而对人体进行按摩,缓解肌肉疲劳,能够在运动的同时对其进行按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该种运动平板垫的回弹垫的回弹性可以缓冲人站立的疲劳,且本体的支撑力方便人们加强肌肉训练,增强体质,橡胶层能起到安全防滑作用。本技术的运动平板垫本体的下表面与橡胶层的结合平整,不但有较好的美观性,而且该回弹垫和本体的结合强度高,不易脱落,同时该回弹垫与本体也不会产生翘边,滑动或移位的问题。优选的,该本体1可为弧形状,该弧形状的底部即与地面的接触点与该弧形状向上延伸的最高点之间具有一弦切角,该弦切角的最佳角度为8.5度,该种角度设计符合人体舒适站立角度,能够给人们带来较佳的舒适体验感。参照附图3,其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参照附图3,该运动平板垫的回弹垫2的凸出部21是完全填充卡合在开槽4中的,该种设置方式不但结构较为紧凑,而且该种完全填充的方式的卡合效果也更加的牢靠。参照附图4,其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该运动平板垫的本体1的开槽4完全贯穿该本体1的,即回弹垫2的凸出部21下表面能够与橡胶层接触。当然,该回弹垫的凸出部也可以穿过该开槽设置。优选的,凸出部的下表面与本体的弧度一致,从而有利于提高本体与橡胶层的贴合平整度。该运动平板垫的设置方式能够降低该平板垫开槽的加工难度,且能够进一步加强本体与回弹垫的结合的牢靠性。参照附图5,其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该运动平板垫的回弹垫2周边还包括有一延伸部22,该本体1对应该延伸部22的位置设有一沟槽11,该延伸部22与该沟槽11相配合连接,例如可利用回弹垫的回弹力卡接在该本体1的沟槽11中。可选的,该回弹垫2的延伸部22也可直接卡接在本体1的周边侧壁上。该种卡接方式使得回弹垫与本体的边缘能够固定牢固,不易翘曲,且无需用到胶水,结构紧凑性高,美观性强。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平板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设于本体上表面的回弹垫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下表面的橡胶层,所述本体上表面至少具有一开槽,所述开槽至少具有两个不同孔径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凹部的孔径,所述回弹垫具有一凸出部与所述开槽进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平板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设于本体上表面的回弹垫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下表面的橡胶层,所述本体上表面至少具有一开槽,所述开槽至少具有两个不同孔径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凹部的孔径,所述回弹垫具有一凸出部与所述开槽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平板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垫的周边具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本体进行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平板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对应所述延伸部的位置开设有一沟槽,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沟槽相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运动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向阳张文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绵羊抗疲劳垫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