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及其加工模具和加工方法,包括三个一体模塑成型且通过襟片依次连接的垫体,两个相邻的垫体之间的间距为15~25mm;垫体从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自结皮层以及PU发泡层,两个垫体相邻的一侧底部棱边做C=10~15mm,α=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及其加工模具和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结皮PU发泡垫
,尤其涉及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及其加工模具和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坐垫是一种被放置于座椅表面,保证座椅清洁的同时起到保暖和舒适效果的一种垫子;站立垫则是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垫脚以提高足部舒适度,同时进行垫高的一种垫子。
[0003]随着PU材料在坐垫行业内的广泛应用,自结皮形式的垫子逐渐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其中,自结皮PU发泡的坐垫相比传统的针织、棉布、尼龙等材料制成的坐垫相比,更为耐脏、耐磨,使用寿命更为长久。但同时PU材料其本身具有较好的弹性恢复能力,因此这类坐垫在平日难以进行折叠收纳,卷收费力且易散开。除此之外,PU的折叠性能较差,传统的自结皮坐垫在折叠后易出现折痕,多次折叠后还会沿着折痕处发生断裂、起毛等问题,最终导致坐垫破损或是柔软度降低。而自结皮PU发泡的站立垫不具备折叠功能,在进行垫高时需要多个站立垫叠放,这样反而站立垫之间容易发生滑移导致舒适度降低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除此之外,传统站立垫的占用面积通常比坐垫大,两者单纯的只起到自身作用的话功能较为单一,需要一种可同时作为坐垫以及站立垫使用的垫子以拓展应用场合,使用户的使用便捷性以及舒适度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包括若干个一体模塑成型且通过襟片依次连接的垫体,两个相邻的垫体之间的间距为15~25mm;
[0007]所述垫体从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自结皮层以及PU发泡层,两个垫体相邻的一侧底部棱边做C=10~15mm,α=30
°
的倒角加工形成翻折倒角;
[0008]所述襟片设置于所述翻折倒角靠近所述垫体的上端表面一侧的棱边处,所述襟片从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二自结皮层以及加强片,所述加强片包括长度与所述垫体的长度相同、宽度不小于两个相邻的垫体之间间距的基片,所述基片呈“工”字型,所述基片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加强片为高柔韧性高分子聚合材料复合制成,所述襟片的厚度为0.5~5mm。
[0009]作为一进步改进的,所述垫体具体包括一个主垫身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主垫身两侧的副垫身,所述副垫身的底边宽度为所述主垫身的底边宽度的1/2。
[0010]作为一进步改进的,所述主垫身的底面内部嵌设有若干第一软磁片,所述副垫身的底面内部嵌设有若干第二软磁片,所述副垫身朝所述主垫身折叠翻转、且所述主垫身的底面与所述副垫身的底面贴合后所述第一软磁片与所述第二软磁片位置相对应。
[0011]作为一进步改进的,所述加强片由PVC与基布复合成型。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的加工模具,用于生产如上任一所述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包括可拆卸设置的上模仁和下模仁;
[0013]所述下模仁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上端表面相下凹陷形成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由分隔板分隔为一个主腔室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主腔室两侧的副腔室,所述分隔板的上端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定位孔相适配的定位销,所述成型腔沿主腔室以及副腔室的排布方向的任一一条长边上开设两个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与所述分隔板相应的位置处;
[0014]所述上模仁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下端表面设置与所述主腔室相适配的成型台,所述成型台上凸设有与所述分隔板相应的肋条;
[0015]所述上模仁与所述下模仁通过锁紧件可拆卸连接。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每一所述进料口内均设置有高压枪头,所述高压枪头靠近所述成型腔的一侧管道连接设置有分流喷头,所述分流喷头远离所述高压枪头的一侧开设有偶数个出料口,偶数个所述出料口由所述分隔板均匀分隔后分别与所述主腔室和所述副腔室连通。
[0017]作为一进步改进的,每一所述进料口内均设置有高压枪头,所述高压枪头靠近所述成型腔的一侧管道连接设置有分流喷头,所述分流喷头远离所述高压枪头的一侧开设有奇数个出料口,奇数个所述出料口由所述分隔板分隔后分别与所述主腔室和所述副腔室连通,其中,每一组所述高压枪头上与所述主腔室连通的分流喷头数量比与所述副腔室连通的分流喷头数量多一个。
[0018]作为一进步改进的,两个所述进料口由一开设于所述基体的上端表面的管道连通槽连通,所述高压枪头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进入所述连通槽后向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两个副管道,所述副管道与所述分流喷头管道连通。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的加工方法,用于生产如上任一所述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制备加强片;
[0021]S2.将所述加强片置入模具内定位,向所述模具内注入PU材料以及发泡剂进行发泡;
[0022]S3.取出产品进行定型修边,于所述垫体的底面开槽并嵌设软磁片;
[0023]S4.完成加工。
[0024]具体的,所述模具为如上任一所述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的加工模具。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1.通过一体模塑成型若干个通过襟片依次连接的垫体,实现了垫体通过襟片连接处进行折叠,避免垫体被折叠而出现折痕损伤的情况发生。
[0027]2.由于襟片部分是与垫体一体发泡成型的,单纯由PU自发泡的自结皮结构进行连接的话,多次折叠后依然容易发生断裂。因此通过在襟片内设置由PVC与基布复合成型的加强片,由加强片承担折叠劳损,相比PU发泡成型的部位有更高折叠次数寿命。
[0028]除此之外,PVC与基布复合成型的加强片由于其本身的弹性,会使得垫体在折叠后,襟片不是相互贴合而是呈现短圆弧状,保证了襟片位置处的第二自结皮层不会因完全的180
°
贴合而出现破皮、开裂、起毛等情况。而第二自结皮层在破损后还可由加强片继续起到连接作用,避免垫体之间分离。
[0029]3.在垫体相邻的一侧底部棱边做C=10~15mm,α=30
°
的倒角加工形成翻折倒角,襟片设置于翻折倒角靠近垫体的上端表面一侧的棱边处,实现了垫体相互翻折叠放后,襟片的两条与垫体结合的部位会存在20~30mm的间距,襟片在远离垫体的一端不会出现完全的180
°
贴合而导致出现破皮、开裂、起毛等情况。同时,在垫体展开的状态下避免襟片直接与座椅、坐凳或是地面直接接触而摩擦受损破皮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延长了襟片的使用寿命。
[0030]4.通过将基片设置为“工”字型,实现了以下几处优点:
[0031]①
.增大加强片与垫体之间暴露在外部的连接位置处的表面积,也增大了加强片与垫体之间靠近外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避免加强片与垫体之间从外端开始发生撕裂分离。
[0032]②
.若加强片的整体宽度较宽,在折叠后加强片嵌设于垫体内的部分由于弹性恢复能力,会对垫体薄弱位置施加较大的力,容易使得垫体薄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一体模塑成型且通过襟片依次连接的垫体,两个相邻的垫体之间的间距为15~25mm;所述垫体从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自结皮层以及PU发泡层,两个垫体相邻的一侧底部棱边做C=10~15mm,α=30
°
的倒角加工形成翻折倒角;所述襟片设置于所述翻折倒角靠近所述垫体的上端表面一侧的棱边处,所述襟片从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二自结皮层以及加强片,所述加强片包括长度与所述垫体的长度相同、宽度不小于两个相邻的垫体之间间距的基片,所述基片呈“工”字型,所述基片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加强片为高柔韧性高分子聚合材料复合制成,所述襟片的厚度为0.5~5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具体包括一个主垫身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主垫身两侧的副垫身,所述副垫身的底边宽度为所述主垫身的底边宽度的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垫身的底面内部嵌设有若干第一软磁片,所述副垫身的底面内部嵌设有若干第二软磁片,所述副垫身朝所述主垫身折叠翻转、且所述主垫身的底面与所述副垫身的底面贴合后所述第一软磁片与所述第二软磁片位置相对应。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片由PVC与基布复合成型。5.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生产如权利要求1
‑
4任一所述一种防断裂的可折叠垫,包括可拆卸设置的上模仁和下模仁;所述下模仁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上端表面相下凹陷形成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由分隔板分隔为一个主腔室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主腔室两侧的副腔室,所述分隔板的上端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定位孔相适配的定位销,所述成型腔沿主腔室以及副腔室的排布方向的任一一条长边上开设两个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与所述分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绵羊抗疲劳垫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