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蛙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984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2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青蛙养殖池,涉及青蛙养殖,解决了目前青蛙养殖池设计不规范,造价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遮阳顶棚包括支撑柱、遮阳布,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遮阳布,所述遮阳布的两端并列设有三根支撑柱,且中间的支撑柱高于两边的支撑柱使得遮阳布中间高两端低,所述栖息区位于遮阳顶棚的正下方,栖息区的周围设有繁殖区,所述繁殖区包围栖息区设置,且繁殖区内装满自然水,繁殖区的周围设有活动区,所述活动区的周围设有觅食区,所述觅食区的周围设有围栏。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青蛙养殖户大规模养殖等优点。

A frog culture pon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rog cultivation pond, which relates to frog cultivation, and solves the problems of non-standard design and high cost of the current frog cultivation pond.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sunshade ceiling including a support column and a sunshade cloth. The support pillar is used to support the sunshade cloth. The two ends of the sunshade cloth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with three support pillars, and the middle support pillars are higher than the support pillars on both sides so that the middle ends of the sunshade cloth are higher and lower. The habitat area is located directly below the sunshade ceiling, and there is a breeding area around the habitat area, and the breeding area surrounds the habitat area. The breeding area is filled with natural water, and there is an active area around the breeding area. The active area is surrounded by a foraging area,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foraging area is surrounded by a fenc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design,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cultivation of frog farm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青蛙养殖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青蛙养殖,具体涉及一种青蛙养殖池。
技术介绍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有人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000只。因此,青蛙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应提倡保护。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带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繁殖期间,许多雄蛙常聚到一个共同的区域,高声鸣叫,连续不断,这就是所谓的“哈蟆吵坑”。其实这是雄蛙的一种求偶行为,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结成配偶。配对以后,雌蛙便开始向水中排卵,每次排卵约3000—6000粒;与此同时,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精、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经4—5天的孵化发育成为蝌蚪。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以尾游泳,用鳃呼吸,并取食矽藻、绿藻等植物性食物。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之后,蝌蚪变态成为幼蛙,尾部逐渐消失,体长大为缩短,并开始上陆生活,食性也开始转变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从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要三年时间。目前青蛙养殖池设计不规范,造价高,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成本低、设计规范的青蛙养殖池,适合青蛙养殖户大规模养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设计规范的青蛙养殖池,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青蛙养殖池。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青蛙养殖池,包括遮阳顶棚、栖息区、繁殖区、活动区、觅食区、围栏;所述遮阳顶棚包括支撑柱、遮阳布,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遮阳布,所述遮阳布的两端并列设有三根支撑柱,且中间的支撑柱高于两边的支撑柱使得遮阳布中间高两端低,所述栖息区位于遮阳顶棚的正下方,栖息区的周围设有繁殖区,所述繁殖区包围栖息区设置,且繁殖区内装满自然水,繁殖区的周围设有活动区,所述活动区的周围设有觅食区,所述觅食区的周围设有围栏。本技术方案的设计原理为:现有技术中:青蛙养殖池设计不规范,造价高,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设计提供一种成本低、设计规范的青蛙养殖池,适合大规模养殖。由于青蛙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在栖息区的正上方设有遮阳顶棚避免太阳直射,太阳直射会减少青蛙皮肤上水分的蒸发,支撑柱用于支撑遮阳布,遮阳布的两端并列设有三根支撑柱,且中间的支撑柱高于两边的支撑柱使得遮阳布中间高两端低,此设计是用利用价格较低的遮阳布形成高度差,即可排水又可遮阳,支撑柱可以采用普通的木棍,造价非常低,适合推广,青蛙繁殖是在水中进行,青蛙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所以在栖息区的周围设有繁殖区,且繁殖区内装满自然水,繁殖区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保证了繁殖区的自然水的质量,本技术方案的青蛙养殖池可设置在露天的田野里,下雨天雨水过多可打开出水口排水,干旱时可添加自然水,排水口设有过滤网阻止排水时把青蛙卵排出,青蛙喜欢跳动,在繁殖区的周围设有活动区用于给青蛙活动保证生长质量,避免青蛙生病,觅食区则由人工肉放食料用于喂食,围栏的高度为1.2m,大量实验表明青蛙跳的高度小于1.2m,防止青蛙跳到其他地方,方便管理青蛙。优选的,支撑柱的高度为1m。支撑柱支撑起遮阳顶棚后需要保持栖息区的通风性,高度太高则减少遮阳范围。进一步的,遮阳顶棚覆盖的面积大于栖息区的面积。防止太阳倾斜照射到栖息区内。优选的,繁殖区为低洼,低洼的宽度为0.5m。进一步的,繁殖区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方便随时更换水,保证水的质量。优选的,围栏将觅食区包围,围栏的高度为1.2m。防止青蛙跳走以及防止蛇类的入侵,方便管理青蛙。进一步的,繁殖区的四个角为弧度设计,提高水的流通性,提高水的流通性。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青蛙养殖池,设有遮阳顶棚、栖息区、繁殖区、活动区、觅食区,采用层层环绕的方式设计,设计规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批量养殖。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遮阳顶棚,11-支撑柱,12-遮阳布,2-栖息区,3-繁殖区,4-活动区,5-觅食区,6-围栏。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青蛙养殖池,包括遮阳顶棚1、栖息区2、繁殖区3、活动区4、觅食区5、围栏6;所述遮阳顶棚1包括支撑柱11、遮阳布12,所述支撑柱11用于支撑遮阳布12,所述遮阳布12的两端并列设有三根支撑柱11,且中间的支撑柱11高于两边的支撑柱11使得遮阳布12中间高两端低,所述栖息区2位于遮阳顶棚1的正下方,栖息区2的周围设有繁殖区3,所述繁殖区3包围栖息区2设置,且繁殖区3内装满自然水,繁殖区3的周围设有活动区4,所述活动区4的周围设有觅食区5,所述觅食区5的周围设有围栏6。本技术方案的设计原理为:现有技术中:青蛙养殖池设计不规范,造价高,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设计提供一种成本低、设计规范的青蛙养殖池,适合大规模养殖。由于青蛙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在栖息区2的正上方设有遮阳顶棚1避免太阳直射,太阳直射会减少青蛙皮肤上水分的蒸发,支撑柱11用于支撑遮阳布12,遮阳布12的两端并列设有三根支撑柱11,且中间的支撑柱11高于两边的支撑柱11使得遮阳布12中间高两端低,此设计是用利用价格较低的遮阳布12形成高度差,即可排水又可遮阳,支撑柱11可以采用普通的木棍,造价非常低,适合推广,青蛙繁殖是在水中进行,青蛙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所以在栖息区2的周围设有繁殖区3,且繁殖区3内装满自然水,繁殖区3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保证了繁殖区3的自然水的质量,本技术方案的青蛙养殖池可设置在露天的田野里,下雨天雨水过多可打开出水口排水,干旱时可添加自然水,排水口设有过滤网阻止排水时把青蛙卵排出,青蛙喜欢跳动,在繁殖区3的周围设有活动区4用于给青蛙活动保证生长质量,避免青蛙生病,觅食区5则由人工肉放食料用于喂食,围栏6的高度为1.2m,大量实验表明青蛙跳的高度小于1.2m,防止青蛙跳到其他地方,方便管理青蛙。优选的,支撑柱11的高度为1m。支撑柱11支撑起遮阳顶棚1后需要保持栖息区2的通风性,高度太高则减少遮阳范围。进一步的,遮阳顶棚1覆盖的面积大于栖息区2的面积。防止太阳倾斜照射到栖息区2内。优选的,繁殖区3为低洼,低洼的宽度为0.5m。进一步的,繁殖区3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方便随时更换水,保证水的质量。优选的,围栏6将觅食区5包围,围栏6的高度为1.2m。防止青蛙跳走以及防止蛇类的入侵,方便管理青蛙。进一步的,所述繁殖区3的四个角为弧度设计,提高水的流通性。本技术方案青蛙养殖池,设有遮阳顶棚1、栖息区2、繁殖区3、活动区4、觅食区5,采用层层环绕的方式设计,设计规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批量养殖。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青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阳顶棚(1)、栖息区(2)、繁殖区(3)、活动区(4)、觅食区(5)、围栏(6);所述遮阳顶棚(1)包括支撑柱(11)、遮阳布(12),所述支撑柱(11)用于支撑遮阳布(12),所述遮阳布(12)的两端并列设有三根支撑柱(11),且中间的支撑柱(11)高于两边的支撑柱(11)使得遮阳布(12)中间高两端低,所述栖息区(2)位于遮阳顶棚(1)的正下方,栖息区(2)的周围设有繁殖区(3),所述繁殖区(3)包围栖息区(2)设置,且繁殖区(3)内装满自然水,繁殖区(3)的周围设有活动区(4),所述活动区(4)的周围设有觅食区(5),所述觅食区(5)的周围设有围栏(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阳顶棚(1)、栖息区(2)、繁殖区(3)、活动区(4)、觅食区(5)、围栏(6);所述遮阳顶棚(1)包括支撑柱(11)、遮阳布(12),所述支撑柱(11)用于支撑遮阳布(12),所述遮阳布(12)的两端并列设有三根支撑柱(11),且中间的支撑柱(11)高于两边的支撑柱(11)使得遮阳布(12)中间高两端低,所述栖息区(2)位于遮阳顶棚(1)的正下方,栖息区(2)的周围设有繁殖区(3),所述繁殖区(3)包围栖息区(2)设置,且繁殖区(3)内装满自然水,繁殖区(3)的周围设有活动区(4),所述活动区(4)的周围设有觅食区(5),所述觅食区(5)的周围设有围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宣铭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县川蛙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