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天敌的青蛙复合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03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天敌的青蛙复合养殖池,包括鹅喂养区、蛙养殖区、水塘,蛙养殖区位于水塘内,鹅喂养区位于水塘外包括鹅舍、鹅放风区和鹅外围网,水塘内设有拦网将水塘分为供青蛙用的浅水区和供鹅用的深水区,使得青蛙的养殖免受蛇、鼠等天敌的侵害,同时,鹅群洗澡、戏水过程中可以增加蛙池的氧气含量,蛙养殖区的各类杂草也可作为鹅的饲料补给,为了提供给鹅与蛙良好的水环境,还设有换水系统定期换水,为了满足鹅舍具有较好的包围保护效果,将鹅舍内的鹅栏设置为单列式的窄长结构。综上混合种养蛙和鹅,在优劣互补共促生长的同时,水塘以及养殖的鹅对青蛙的天敌起到了隔离与驱赶的作用,防止天敌蛇、鼠等对青蛙的侵害。

A Compound Frog Culture Pool for Preventing Natural Enem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天敌的青蛙复合养殖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养殖池,具体涉及一种防天敌的青蛙复合养殖池。
技术介绍
青蛙的人工养殖成本低起效快,已成为市场很受欢迎的一种水产动物,而青蛙的养殖手段也正朝着复合养殖的方向发展,青蛙配合其他动植物进行混合种养的复合养殖技术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动植物配合青蛙混合种养,实现各自间的优劣互补,并且在养殖过程中防止天敌,尤其老鼠、蛇等的侵害,以成为养殖户面对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天敌的青蛙复合养殖池,包括鹅喂养区、蛙养殖区和水塘;水塘包括浅水区、隔网、深水区,水塘中部水位较之水塘外围浅,设置隔网将水塘的中部与外围隔离开,并分别形成浅水区和深水区;蛙养殖区位于所述浅水区,蛙养殖区包括凉棚和饵料台,所述饵料台略高于浅水区水面,并向远离饵料台方向水深依次递增,位于所述饵料台上设有数个凉棚,在所述浅水区内并靠近饵料台处设置各类野草、杂草等;鹅喂养区包括鹅舍、鹅外围网和鹅放风区;位于所述深水区外围设有数个鹅舍将所述深水区包围,并在所述鹅舍的外围设置鹅外围网,将所述鹅舍围成一圈进行包围,在相邻鹅舍之间设置鹅放风区,所述鹅放风区也位于所述鹅外围网和深水区之间,并且其中一鹅放风区通向所述浅水区与所述饵料台相连。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在实现青蛙与其他动植物混合种养、优劣互补、共促成长的同时,使得青蛙免受蛇、鼠等天敌的侵害,由于鹅有着驱赶蛇、鼠等的天性,并且喜水,适宜在河边成长,而水塘又能够隔离蛇、鼠,并能够为青蛙和鹅的成长提供有水的环境,故选择青蛙和鹅进行混合种养,在决定了选择青蛙、鱼和鹅混合种养的方式后,采用如上方案的布局,将蛙养殖区设置于被鹅舍、鹅放风区以及水塘所包围,使得鹅能够驱赶、隔离蛙的天敌,使得青蛙的养殖免受侵害,同时,鹅群洗澡、戏水过程中可以使得池水流动,从而增加水塘的氧气含量,促进蛙的生长,水塘中产生的水藻、杂草也可作为鹅的饲料补给,使得在优劣互补共促生长的同时,养殖的鹅对青蛙的天敌起到了隔离与驱赶的作用,防止天敌,尤其蛇、鼠等对青蛙的侵害。进一步的,所述隔网距水面高度为1m~1.2m。青蛙养殖的关键在于防逃,故为了防止青蛙逃跑,根据青蛙弹跳高度设置隔网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浅水区水深为0.2~0.5m,所述深水区水深为1~1.2m,所述浅水区和深水区以隔网为界,可以是阶梯式分界,也可以由浅水区水深逐渐从隔网处递增至深水区水深。根据青蛙和鹅不同的生活特性设置不同的池水深度。进一步的,所述饵料台呈十字型分布于所述浅水区。根据本技术的设计布局,因青蛙所需的饵料台宽度应适当,太窄无法提过足够的采食和休息面积,太宽又不便于青蛙采食,故优选饵料台呈十字型分布于所述浅水区。进一步的,所述鹅舍下设有鹅栏,所述鹅栏单列式分布于鹅舍内。外围的设计鹅舍为窄长型,所以鹅栏为单列式更易于布局,且包围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蛙养殖区还包括蛙舍,在所述饵料台上,并位于所述凉棚之间设置蛙舍,所述蛙舍由顶板和畦沟组成,在所述凉棚之间挖有畦沟,并在所述畦沟放置所述顶板,且所述顶板两端设有垫板将顶板地面垫高。蛙舍能够为青蛙提供防风避雨的居住场所。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及时更换池水,还包括换水系统;换水系统包括进水管、排水管,所述换水系统设置于所述深水区外围,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排水管上方,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深水区底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目的提供一种防天敌的青蛙复合养殖池,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得青蛙的养殖过程中,被鹅舍以及水塘所包围,使得青蛙的养殖免受蛇、鼠等天敌的侵害,同时,鹅群洗澡、戏水过程中可以增加水塘的氧气含量,促进蛙的生长,蛙养殖区的各类野草也可作为鹅的饲料补给。综上混合种养蛙和鹅,在优劣互补共促生长的同时,养殖的鹅以及水塘对青蛙的天敌起到了隔离与驱赶的作用,防止天敌蛇、鼠等对青蛙的侵害。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俯视图的A-A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I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俯视图的B-B向剖视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鹅喂养区、11-鹅舍、111-鹅栏、12-鹅外围网、13-鹅放风区、2-蛙养殖区、21-凉棚、22-饵料台、23-蛙舍、3-水塘、31-浅水区、32-隔网、33-深水区、4-换水系统、41-进水管、42-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图1~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青蛙和鹅的复合养殖池,包括鹅喂养区1、蛙养殖区2和水塘3;水塘3包括浅水区31、隔网32、深水区33,水塘3中部水位较之水塘3外围浅,设置隔网32将水塘3的中部与外围隔离开,并分别形成浅水区31和深水区33,根据青蛙和鹅的不同生活习性,设置浅水区31水深为0.2~0.5m,深水区33水深1~1.2m,为了防止青蛙逃跑,根据青蛙弹跳高度设置隔网32距水面高度约为1~1.2m,如图2所示由浅水区31水深逐渐从隔网32处递增至深水区(33)水深。蛙养殖区2位于所述浅水区31,蛙养殖区2包括凉棚21和饵料台22,为方便青蛙的采食与休息,设置饵料台22略高于浅水区31水面,并向远离饵料台22方向水深依次递增,根据本技术的设计布局,因青蛙所需的饵料台宽度应适当,太窄无法提过足够的采食和休息面积,太宽又不便于青蛙采食,故优选饵料台22呈十字型分布于所述浅水区31,借助此十字型结构将浅水区31均匀分为四块作为青蛙的游弋区,并且使得青蛙的的采食面积的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大,为了给青蛙的采食和休息提供遮阳和阴凉的环境,位于所述饵料台22上设有数个凉棚21,大约每条直线上6~7个,并且还设置图2所示的蛙舍23,在所述饵料台22上,并位于所述凉棚21之间设置蛙舍23,所述蛙舍23由顶板和畦沟组成,在所述凉棚21之间挖有畦沟,并在所述畦沟放置所述顶板,且所述顶板两端设有垫板将顶板地面垫高,蛙舍23能够为青蛙提供防风避雨的居住场所。在所述浅水区31内并靠近饵料台22处设置各类野草、杂草等,可提高池水溶氧量并能够定期收割作为鹅的饲料补给。图1所示鹅喂养区1包括鹅舍11、鹅外围网12和鹅放风区13;位于所述深水区33外围设有数个鹅舍11将所述深水区33包围,且为了使得包围效果更好,鹅舍11下还设有图3和图4所示的鹅栏111,所述鹅栏111单列式分布于鹅舍11内,使得鹅舍11呈现窄长型,所述鹅舍11的外围设置鹅外围网12,将所述鹅舍11围成一圈进行包围,在相邻鹅舍11之间设置鹅放风区13,所述鹅放风区13也位于所述鹅外围网12和深水区33之间,并且其中一鹅放风区13通向所述浅水区31与所述饵料台22相连。这样鹅可以通过鹅舍11到达鹅放风区13并进入深水区33洗澡戏水,而饲养员也可以通过鹅放风区13到达饵料台22给青蛙喂食和打理饵料台22。为了能够及时更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天敌的青蛙复合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鹅喂养区(1)、蛙养殖区(2)和水塘(3);水塘(3)包括浅水区(31)、隔网(32)、深水区(33),水塘(3)中部水位较之水塘(3)外围浅,设置隔网(32)将水塘(3)的中部与外围隔离开,并分别形成浅水区(31)和深水区(33);蛙养殖区(2)位于所述浅水区(31),蛙养殖区(2)包括凉棚(21)和饵料台(22),所述饵料台(22)略高于浅水区(31)水面,并向远离饵料台(22)方向水深依次递增,位于所述饵料台(22)上设有数个凉棚(21),在所述浅水区(31)内并靠近饵料台(22)处设置各类野草、杂草等;鹅喂养区(1)包括鹅舍(11)、鹅外围网(12)和鹅放风区(13);位于所述深水区(33)外围设有数个鹅舍(11)将所述深水区(33)包围,并在所述鹅舍(11)的外围设置鹅外围网(12),将所述鹅舍(11)围成一圈进行包围,在相邻鹅舍(11)之间设置鹅放风区(13),所述鹅放风区(13)也位于所述鹅外围网(12)和深水区(33)之间,并且其中一鹅放风区(13)通向所述浅水区(31)与所述饵料台(2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天敌的青蛙复合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鹅喂养区(1)、蛙养殖区(2)和水塘(3);水塘(3)包括浅水区(31)、隔网(32)、深水区(33),水塘(3)中部水位较之水塘(3)外围浅,设置隔网(32)将水塘(3)的中部与外围隔离开,并分别形成浅水区(31)和深水区(33);蛙养殖区(2)位于所述浅水区(31),蛙养殖区(2)包括凉棚(21)和饵料台(22),所述饵料台(22)略高于浅水区(31)水面,并向远离饵料台(22)方向水深依次递增,位于所述饵料台(22)上设有数个凉棚(21),在所述浅水区(31)内并靠近饵料台(22)处设置各类野草、杂草等;鹅喂养区(1)包括鹅舍(11)、鹅外围网(12)和鹅放风区(13);位于所述深水区(33)外围设有数个鹅舍(11)将所述深水区(33)包围,并在所述鹅舍(11)的外围设置鹅外围网(12),将所述鹅舍(11)围成一圈进行包围,在相邻鹅舍(11)之间设置鹅放风区(13),所述鹅放风区(13)也位于所述鹅外围网(12)和深水区(33)之间,并且其中一鹅放风区(13)通向所述浅水区(31)与所述饵料台(22)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天敌的青蛙复合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网(32)距水面高度为1m~1.2m。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宣铭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县川蛙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