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蛙的复合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031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青蛙的复合养殖池,包括蛙池、葡萄架和蚯蚓养殖架,在蛙池的饵料台上放置葡萄架并在蛙池和葡萄架之间放置蚯蚓养殖架,这样青蛙粪便进行采集和将死蛙、病蛙过清理、包裹、分割、蒸煮、粉碎制成粉末混合其他营养成分作为葡萄和蚯蚓的饲料供给,葡萄架配和蚯蚓养殖架可以起到遮阴作用,从而为青蛙在饵料台的进食和歇息提供阴凉的环境,并在养殖过程中掉落的葡萄进行采集混合其他营养成分也可作为青蛙的饲料,蚯蚓本身作为一种青蛙的“活食”,可以配合“静食”既人工饲料,使“活食”混入“静食”中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终保证青蛙的进食效率和生长速率,综上三者可以优劣互补,取长补短,互相共同促进生长的目的。

A compound culture pond for fro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青蛙的复合养殖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养殖池,具体涉及一种青蛙的复合养殖池。
技术介绍
青蛙的人工养殖成本低起效快,已成为市场很受欢迎的一种水产动物,而青蛙的养殖手段也正朝着复合养殖的方向发展,青蛙配合其他动植物进行混合种养的复合养殖技术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动植物配合青蛙混合种养,实现各自间的优劣互补,相互促进生长并形成良性循环的小型种养生态圈,成为现在混合种养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名词解释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青蛙的复合养殖池,包括蛙池、葡萄架和蚯蚓养殖架;蛙池包括拦网、饵料台、水池,拦网位于水池周边并将水池进行围绕封闭,饵料台位于水池中且饵料台的台面高度略高于水池池面高度;葡萄架包括葡萄藤、葡萄藤支柱,葡萄藤支柱立于所述台面上,所述萄藤假设于所述葡萄藤支柱上;蚯蚓养殖架位于所述台面上并位于所述葡萄藤下,蚯蚓养殖架包括蚯蚓养殖框和蚯蚓养殖台,所述蚯蚓养殖框放置于所述蚯蚓养殖台上。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建造一种青蛙与其他动植物混种种养的复合养殖池,使得彼此之间相互依赖优劣互补,互相促进生长,为此,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在饵料台上搭建葡萄架供生长葡萄藤,并在葡萄藤下搭建蚯蚓养殖架供养殖蚯蚓,青蛙的粪便以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死蛙、病蛙等可以作为葡萄和蚯蚓的养分,具体方法为将青蛙粪便进行采集和将死蛙、病蛙经过清理、包裹、分割、蒸煮、粉碎制成粉末混合其他营养成分作为葡萄和蚯蚓的饲料供给,葡萄架配和蚯蚓养殖架可以起到遮阴作用,从而为青蛙在饵料台的进食和歇息提供阴凉的环境,并在养殖过程中掉落的葡萄进行采集混合其他营养成分也可作为青蛙的饲料,而青蛙由于视野较差,人工养殖工程中完全喂养静止不动的人工饲料不易于青蛙发觉,蚯蚓本身作为一种青蛙的“活食”,可以配合“静食”既人工饲料,使“活食”混入“静食”中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终保证青蛙的进食效率和生长速率,综上三者可以优劣互补,取长补短,互相共同促进生长的目的。进一步的,蛙池还包括防渗层,所述防渗层位于所述水池底面与周面。防渗层能够防止水渗透进入泥土,避免蛙池中水分的流失以及葡萄架长期浸泡水中影响葡萄生长甚至死亡。进一步的,所述防渗层为实心砖和沥青组成的复合层,沥青与水池中水接触,实心砖位于沥青下。实心砖堆砌于池面后再在实心砖表面涂覆沥青,这样实心砖达到加强结构的作用,沥青成本低廉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结合使用防渗水效果牢固可靠。进一步的,所述饵料台台面设置饵料槽。设置饵料槽存放饵料能够防止青蛙在蹦跳的过程中,将饵料带入池塘中,造成饵料的浪费。进一步的,蛙池还包括饵料框;所述饵料框为上表面设有数个凹腔,饵料框容纳于所述饵料槽中。饵料框可以拆卸清洗,保证了青蛙进食过程中的干净卫生,从而预防疾病。进一步的,所述蚓养殖框包括框盖、框体和隔离板,框盖能够将框体盖住,框体底面设有数个贯通孔和位于所述贯通孔下的隔离槽,所述隔离槽设有位于所述框体侧面的开口,所述隔离板能够通过所述开口抽离和插入所述隔离槽中;所述蚯蚓养殖台台面中部设有一通孔,蚯蚓能够通过所述贯通孔从通孔跑出。为了倾倒蚯蚓的方便,采取如上结构,这样需要倾倒蚯蚓入饵料台时,只需打开框盖,并抽出隔离板,向框体倒入少量石灰水,再盖上框盖,蚯蚓便会顺着框体底部的贯通孔并沿着所述通孔跑出落入饵料台上,变为青蛙的“活食”,当跑出蚯蚓的量能够满足青蛙食用时,插入隔离板将框体关闭。经研究表明石灰水浓度为0.3%时,蚯蚓会少量跑出,并且不会对蚯蚓的养殖土壤造成损害,故选用浓度为0.3%的石灰水。进一步的,所述蚯蚓养殖台台面设有挡条,蚯蚓养殖台台面周边设所述挡条且留一出口,所述蚯蚓养殖框位于所述挡条之间,且能够从所述出口抽离。挡条的设计可以让蚯蚓养殖框放置蚯蚓养殖台上更稳固,挡条留一出口,可以使得蚯蚓养殖框能够从所述出口抽离,达到拆卸方便的目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目的提供一种青蛙的复合养殖池,通过结构布局使得能够对青蛙粪便进行采集和将死蛙、病蛙过清理、包裹、分割、蒸煮、粉碎制成粉末混合其他营养成分作为葡萄和蚯蚓的饲料供给,葡萄架配和蚯蚓养殖架可以起到遮阴作用,从而为青蛙在饵料台的进食和歇息提供阴凉的环境,并在养殖过程中掉落的葡萄进行采集混合其他营养成分也可作为青蛙的饲料,而青蛙由于视野较差,人工养殖工程中完全喂养静止不动的人工饲料不易于青蛙发觉,蚯蚓本身作为一种青蛙的“活食”,可以配合“静食”既人工饲料,使“活食”混入“静食”中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终保证青蛙的进食效率和生长速率,综上三者可以优劣互补,取长补短,互相共同促进生长的目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俯视图的A-A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饵料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葡萄架和蚯蚓养殖架轴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蚯蚓养殖架剖视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蛙池、11-拦网、12-防渗层、13-饵料台、14-水池、15-饵料框、2-葡萄架、21-葡萄藤、22-葡萄藤支柱、3-蚯蚓养殖架、31-蚯蚓养殖框、311-框盖、312-框体、313-隔离板、32-蚯蚓养殖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图1~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青蛙、蚯蚓和葡萄的复合养殖池,包括包括蛙池1、葡萄架2和蚯蚓养殖架3;蛙池1包括拦网11、饵料台13、水池14,为了防止青蛙的逃跑,设置拦网11位于水池14周边并将水池14进行围绕封闭,根据一般青蛙的弹跳高度,设置拦网11的高度为1m~1.2m,为了防止青蛙撞击拉网11受伤,采用常见的尼龙网窗纱或者棉纱将水池14进行围绕,青蛙撞击在窗纱或棉纱上将受到缓冲不会受伤,本实施例饵料台13位于水池14的两侧并靠近水池边缘,且饵料台13的台面高度略高于水池14池面高度,这样青蛙可以着陆于饵料台进食和歇息,为了防止青蛙在蹦跳的过程中,将饵料带入池塘中,造成饵料的浪费,在饵料台13的台面上设置饵料槽,将饵料倾倒入饵料槽中供青蛙采食,避免浪费,进一步为了保证饵料台的清洁卫生,在饵料槽中设置图3所示的饵料框15,饵料框15可以拆卸清洗,保证了青蛙进食过程中的干净卫生,从而预防疾病,饵料框15上有15~20个凹腔,饵料可以倾倒入凹腔中供青蛙采食,此处的凹腔可以为任何形状,比如凹陷的球面,凹陷的方槽,只要是凹陷的形状能使饵料容纳其中不会轻易跑出即可。葡萄架2包括葡萄藤21、葡萄藤支柱22,葡萄藤支柱22立于所述台面上,所述萄藤21架设于所述葡萄藤支柱22上,由于葡萄架2位于饵料台13上,而饵料台13又长期浸泡水池14中,为防止葡萄架2长期浸泡水中影响葡萄生长甚至死亡,在水池14的池面上设置防渗层12防止水渗透进入泥土,从而隔断水对葡萄架2的侵害,为了使得防渗层12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和稳定的结构,采取实心砖和沥青组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青蛙的复合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蛙池(1)、葡萄架(2)和蚯蚓养殖架(3);蛙池(1)包括拦网(11)、饵料台(13)、水池(14),拦网(11)位于水池(14)周边并将水池(14)进行围绕封闭,饵料台(13)位于水池(14)内且饵料台(13)位于水池(14)的池面上;葡萄架(2)包括葡萄藤(21)、葡萄藤支柱(22),葡萄藤支柱(22)立于所述饵料台(13)上,所述葡萄藤(21)架设于所述葡萄藤支柱(22)上;蚯蚓养殖架(3)位于所述饵料台(13)上并位于所述葡萄藤(21)下,蚯蚓养殖架(3)包括蚯蚓养殖框(31)和蚯蚓养殖台(32),所述蚯蚓养殖框(31)放置于所述蚯蚓养殖台(3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蛙的复合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蛙池(1)、葡萄架(2)和蚯蚓养殖架(3);蛙池(1)包括拦网(11)、饵料台(13)、水池(14),拦网(11)位于水池(14)周边并将水池(14)进行围绕封闭,饵料台(13)位于水池(14)内且饵料台(13)位于水池(14)的池面上;葡萄架(2)包括葡萄藤(21)、葡萄藤支柱(22),葡萄藤支柱(22)立于所述饵料台(13)上,所述葡萄藤(21)架设于所述葡萄藤支柱(22)上;蚯蚓养殖架(3)位于所述饵料台(13)上并位于所述葡萄藤(21)下,蚯蚓养殖架(3)包括蚯蚓养殖框(31)和蚯蚓养殖台(32),所述蚯蚓养殖框(31)放置于所述蚯蚓养殖台(3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蛙的复合养殖池,其特征在于:蛙池(1)还包括防渗层(12),所述防渗层(12)位于所述水池(14)底面与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青蛙的复合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12)为实心砖和沥青组成的复合层,沥青与水池(14)中水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宣铭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县川蛙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