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演示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96108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演示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包括:框架,呈“门”形,包括两个侧壁以及用于连接固定两个侧壁的顶板;铰链组,呈相互平行布置,其一端均固定在所述顶板上;顶杆组,每个顶杆分别对应一条铰链并与该条铰链固定连接;顶球组,每个顶球分别对应一条顶杆并与该条顶杆固定连接;以及风机,用于引起相邻的顶杆之间的气体流动;弥补了物理学教具的缺少,可以清晰展示小铁球间的相互吸引这一现象,演示了伯努利原理,而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以重复利用,便于物理教师的授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演示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
本技术属于实验演示装置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演示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
技术介绍
瑞士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在1726年首先提出“伯努利原理”。这是在流体力学的连续介质理论方程建立之前,水力学所采用的基本原理,其本质上是流体的机械能守恒。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他建立了包括物体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此后千余年间,流体力学没有重大发展。直到15世纪,意大利达,芬奇的著作才谈到水波、管流、水力机械、鸟的飞翔原理等问题。17世纪,帕斯卡阐明了静止流体中压力的概念。但流体力学尤其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门严密的科学,却是随着经典力学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力、流场等概念,以及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定律的奠之后才逐步形成的。1738年瑞士数学家伯努利以N-S方程(纳维尔一斯托克斯方程)为基础,简化了三个初始条件,即流动是定常的、质量力有势、流体是正压性的,最终得到伯努利方程,虽然伯努利方程本身很简单,但却是流体力学中十分重要的基本方程之一,伯努利方程的实质是流体的机械能守恒。伯努利方程表明:理想流体在管道中作稳定流动时,流体在作任意两截面处的总比能(即单位质量的流体的总能量)由比能与比动能所组成,三者之和为一个恒量,伯努利理论从建立到现在,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飞机,电风扇,抽油烟机,跟流体如空气,水等有关的方面,在设计时都要考虑到伯努利原理。在现在的物理学讲解过程中,通常使用枯燥的书本以及知识点对该部分进行讲解,难以理解,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实验演示教具,能够生动形象来具体地展示该部分知识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演示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来弥补当前物理学教具的缺失。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演示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包括:框架,呈“门”形,包括两个侧壁以及用于连接固定两个侧壁的顶板;铰链组,包括N条铰链,呈相互平行布置,其一端均固定在所述顶板上;顶杆组,包括N条顶杆,每个顶杆分别对应一条铰链并与该条铰链固定连接;顶球组,包括N个顶球,每个顶球分别对应一条顶杆并与该条顶杆固定连接;以及风机,设置在顶球组远离框架的一侧上,用于向顶杆组中间鼓入气体,引起相邻的顶杆之间的气体流动;其中,N≥2且N为正整数。可选地,N=2,所述铰链组包括第一铰链以及第二铰链、所述顶杆组包括第一顶杆以及第二顶杆、所述顶球组包括第一顶球以及第二顶球,所述第一铰链与顶板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框架内部,所述第一顶杆与第一铰链远离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球与所述第一顶杆远离第一铰链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与第一铰链平行设置,与顶板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框架内部,所述第二顶杆与第二铰链远离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球与所述第二顶杆远离第二铰链的一端固定连接。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的底座,所述框架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框架与底座之间形成“口”形空腔。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安装框架的卡槽。可选地,所述风机固定设置在底座靠近框架的一侧上。可选地,所述风机上设有用于开启及关闭所述风机的开关。可选地,所述顶球组中的顶球均为空心球。可选地,所述顶球组中的顶球均为铁球。可选地,所述顶杆组中的顶杆均为铁杆。可选地,所述铰链组中的铰链均为铁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所涉及的一种用于演示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弥补了物理学教具的缺少,可以清晰展示小铁球间的相互吸引这一现象,演示了伯努利原理,而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以重复利用,便于物理教师的授课。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中所涉及的一种用于演示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具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阅图1,附图中的元件标号分别表示:框架1、顶杆组2、第一顶杆2-1、第二顶杆2-2、铰链组3、第一铰链3-1、第二铰链3-2、顶球组4、第一顶球4-、第二顶球4-2、风机5、底座6。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演示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包括:框架1,呈“门”形,包括两个侧壁以及用于连接固定两个侧壁的顶板;铰链组3,包括N条铰链,呈相互平行布置,其一端均固定在所述顶板上;顶杆组2,包括N条顶杆,每个顶杆分别对应一条铰链并与该条铰链固定连接;顶球组4,包括N个顶球,每个顶球分别对应一条顶杆并与该条顶杆固定连接;以及风机5,设置在顶球组4远离框架1的一侧上,用于向顶杆组2中间鼓入气体,引起相邻的顶杆之间的气体流动;其中,N≥2且N为正整数。在本实施例中,N=2,所述铰链组3包括第一铰链3-1以及第二铰链3-2、所述顶杆组2包括第一顶杆2-1以及第二顶杆2-2、所述顶球组4包括第一顶球4-以及第二顶球4-2,所述第一铰链3-1与顶板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框架1内部,所述第一顶杆2-1与第一铰链3-1远离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球4-与所述第一顶杆2-1远离第一铰链3-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3-2与第一铰链3-1平行设置,与顶板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框架1内部,所述第二顶杆2-2与第二铰链3-2远离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球4-2与所述第二顶杆2-2远离第二铰链3-2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的底座6,所述框架1固定设置在底座6上,所述框架1与底座6之间形成“口”形空腔;所述底座6上设有用于安装框架1的卡槽;所述风机5固定设置在底座6靠近框架1的一侧上;所述风机5上设有用于开启及关闭所述风机5的开关;所述顶球组4中的顶球均为空心球;所述顶球组4中的顶球均为铁球;所述顶杆组2中的顶杆均为铁杆;所述铰链组3中的铰链均为铁链。在本装置工作的过程中,由于风机5在相邻的顶杆中鼓动风力,由于空气流速的改变,导致相邻的顶球之间的压强减小,顶球之间互相靠拢。本技术中所涉及的一种用于演示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弥补了物理学教具的缺少,可以清晰展示顶球间相互吸引这一现象,演示了伯努利原理,而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以重复利用,便于物理教师的授课。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演示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呈“门”形,包括两个侧壁以及用于连接固定两个侧壁的顶板;铰链组,包括N条铰链,呈相互平行布置,其一端均固定在所述顶板上;顶杆组,包括N条顶杆,每个顶杆分别对应一条铰链并与该条铰链固定连接;顶球组,包括N个顶球,每个顶球分别对应一条顶杆并与该条顶杆固定连接;以及风机,设置在顶球组远离框架的一侧上,用于向顶杆组中间鼓入气体,引起相邻的顶杆之间的气体流动;其中,N≥2且N为正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演示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呈“门”形,包括两个侧壁以及用于连接固定两个侧壁的顶板;铰链组,包括N条铰链,呈相互平行布置,其一端均固定在所述顶板上;顶杆组,包括N条顶杆,每个顶杆分别对应一条铰链并与该条铰链固定连接;顶球组,包括N个顶球,每个顶球分别对应一条顶杆并与该条顶杆固定连接;以及风机,设置在顶球组远离框架的一侧上,用于向顶杆组中间鼓入气体,引起相邻的顶杆之间的气体流动;其中,N≥2且N为正整数。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演示伯努利原理的球吸装置,其特征在于,N=2,所述铰链组包括第一铰链以及第二铰链、所述顶杆组包括第一顶杆以及第二顶杆、所述顶球组包括第一顶球以及第二顶球,所述第一铰链与顶板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框架内部,所述第一顶杆与第一铰链远离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球与所述第一顶杆远离第一铰链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与第一铰链平行设置,与顶板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框架内部,所述第二顶杆与第二铰链远离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球与所述第二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文亮虎峰辉张竟原魏勇刘春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