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上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890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胶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涂胶装置、烘干装置和冷却输出装置,进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均固定于机架的放卷辊、第一进料导料辊、第一张力架、第一展料辊、展开器、追踪器、第二展料辊、压力辊和烫平辊,放卷辊、第一进料导料辊、第一展料辊和第二展料辊均为滚动辊,压力辊和烫平辊相对设置并反向转动。通过设置依次相接的进料装置、涂胶装置、烘干装置和冷却输出装置,可对上胶后的布料烘干和冷却,可确保上胶的后的布料可立即进行烘干并冷却,确保上胶布料的质量。通过将进料装置的各个输送及导向辊设置成滚动辊,可改善布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摩擦胶粒和胶布破损问题,使布料可进行二次上胶,方便使用。

Automatic glu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glu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feeding device, a gluing device, a drying device and a cooling output device arranged in sequence. The feeding device comprises a frame and a roll-out roll, a first feeding guide roll, a first tension frame, a first roll-out, a developer, a tracker, a second roll-out, a pressure roll and a flattening roll, a roll-out roll and a first roll-in roll. The material guide roll, the first exhibition roll and the second exhibition roll are all rolling rolls. The pressure roll and the flattening roll are set and rotated in opposite direction. By installing successive feeding device, gluing device, drying device and cooling output device, the glued fabric can be dried and cooled immediatel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glued fabric can be ensured. By setting the conveying and guiding rollers of the feeding device as rolling rollers, the problem of friction rubber particles and rubber cloth breakag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can be improved, so that the cloth can be glued twice and used convenie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上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编织加工机械,特别涉及一种自动上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上胶机通常是单台使用,上胶工序的整体自动化程度不高,上胶质量得不到保障。另外,现有技术的上胶机只有固定的导向辊,涂胶工序第一次完成后,无法进行第二次作业,若强行作业,会导致布面与固定导向辊摩擦产生胶粒而使胶面破损,进而影响布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输送摩擦力小、可方便二次上胶的自动上胶系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上胶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涂胶装置、烘干装置和冷却输出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均固定于机架上并依次排列的放卷辊、第一进料导料辊、第一张力架、第一展料辊、展开器、追踪器、第二展料辊、压力辊和烫平辊,所述放卷辊、第一进料导料辊、第一展料辊和第二展料辊均为滚动辊,所述压力辊和烫平辊相对设置并反向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烫平辊上设有加热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涂胶装置包括第二进料导料辊、第二张力架、涂胶辊、涂胶头和料仓,所述第二进料导料辊、第二张力架和涂胶辊为依次设置,所述涂胶头和料仓连接,所述涂胶辊与涂胶头为相对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箱体、输送链条、进风装置、加热装置和排风装置,所述箱体设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输送链条位于箱体内并从箱体的进口端延伸到出口端,所述进风装置的进气端与加热装置连接,所述进风装置的出气端与箱体内部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风装置包括排风风机、排风进气管、送风风机和排烟管,所述排风风机的进气端与箱体内部连通,所述排风风机的出气端与排风进气管连通,所述排风进气管与送风风机的进气端连接,所述送风风机的出气端与排烟管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输出装置包括导向辊、第三张力架、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支承辊、压力辊、压力装置、出料辊和机架,所述导向辊与烘干装置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第三张力架、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支承辊和出料辊依次设置并均固定于机架,所述支承辊与压力辊为相对设置并为反向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装置包括固定座、连杆和气缸,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固定座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压力辊铰接,所述气缸的一端与机架铰接,所述气缸的另一端与连杆铰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依次相接的进料装置、涂胶装置、烘干装置和冷却输出装置,可对上胶后的布料烘干和冷却,可确保上胶的后的布料可立即进行烘干并冷却,确保上胶布料的质量。通过将进料装置的各个输送及导向辊设置成滚动辊,可改善布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摩擦胶粒和胶布破损问题,使布料可进行二次上胶,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自动上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自动上胶系统的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自动上胶系统的涂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自动上胶系统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自动上胶系统的冷却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动上胶系统。参照图1~图5,自动上胶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1、涂胶装置2、烘干装置3和冷却输出装置4。布料通过进料装置1进行开卷和展平,再输送到涂胶装置2进行涂胶,后再输送到烘干装置3进行烘干后进入到冷却输出装置4并输出。参照图2,进料装置1包括机架10以及均固定于机架10上并依次排列的放卷辊11、第一进料导料辊12、第一张力架13、第一展料辊14、展开器15、追踪器16、第二展料辊17、压力辊18和烫平辊19。放卷辊11、第一进料导料辊12、第一展料辊14和第二展料辊17均为滚动辊。压力辊18和烫平辊19为相对设置并为反向转动。进料装置1的放卷辊11、第一进料导料辊12、第一展料辊14和第二展料辊17均为滚动辊,可大减小辊的表面与布料的摩擦力,使一次上胶后的布料再次进入到进料装置1时不会辊的表面刮花破损,确保二次上胶的质量。第一张力架13用于张紧布料,展开器15用于展开布料的边缘,追踪器16用于防止布料跑偏。烫平辊19上设有加热装置。可使烫平辊19的表面保持一定的温度,可对布料进行烫平,同时也起到预热布料的作用。参照图3,涂胶装置2包括第二进料导料辊21、第二张力架22、涂胶辊23、涂胶头24和料仓25。第二进料导料辊21、第二张力架22和涂胶辊23为依次设置,第二进料导料辊21可对布料进行导向,第二张力架22张紧布料的作用。涂胶头24和料仓25连接,涂胶辊23与涂胶头24为相对设置。料仓25用于存储涂胶原料,涂胶头24则可将涂胶原料涂布到布面上。参照图4,烘干装置3包括箱体31、输送链条32、进风装置33、加热装置34和排风装置35,箱体31设有进口端311和出口端312。输送链条32位于箱体31内并从箱体31的进口端311延伸到出口端312,输送链条32用于输送布料。进风装置33的进气端与加热装置34连接,进风装置33的出气端与箱体31内部连通。加热装置34用于产生热量加热干燥空气,进风装置33则将加热装置34热空气输送到箱体31内使箱体31内保持一定温度加热并烘干布料。排风装置35则将箱体31内的湿空气排出。进风装置33的出风口设置在箱体31的一端,排风装置35的进风口设置于箱体31的另一端,可保证箱体31内形成全断面通风。排风装置35包括排风风机351、排风进气管352、送风风机353和排烟管354。排风风机351的进气端与箱体31内部连通,排风风机351的出气端与排风进气管352连通,排风进气管352与送风风机353的进气端连接,送风风机353的出气端与排烟管354连接。排风进气管352设置有两个进气端,其中一个进气端与排风风机351的出气端连接,另一个进气端设置在箱体31设有进口端311处,可对在布料进入箱体31时进行一次湿气的抽吸。排烟管354设有两个进气端,其中一个进气端与送风风机353连接,另一个进气端与涂胶装置2的料仓25连接,可将箱体31内的湿气和料仓25产生的废气一同排出。参照图5,冷却输出装置4包括导向辊41、第三张力架42、第一冷却辊43、第二冷却辊44、支承辊45、压力辊46、压力装置47、出料辊48和机架49。导向辊41与烘干装置3的输出端相接,第三张力架42、第一冷却辊43、第二冷却辊44、支承辊45和出料辊48依次设置并均固定于机架49,支承辊45与压力辊46为相对设置并为反向转动。第一冷却辊43和第二冷却辊44均设有冷却系统,可保持第一冷却辊43和第二冷却辊44表面的冷度。冷却输出装置4对烘干后的布料进行快速冷却。压力装置47包括固定座471、连杆472和气缸473,连杆472的一端与固定座471铰接,连杆472的另一端与压力辊46铰接,气缸473的一端与机架49铰接,气缸473的另一端与连杆472铰接。压力装置47通过气缸473的伸缩对压力辊46进行加压,可根据需要调整支承辊45与压力辊46之间的压力。使用时,需要涂胶的布料卷套装在进料装置1的放卷辊11外,布料的一端经过第一进料导料辊12、第一张力架13和第一展料辊14进行开卷和展开。再输送到烫平辊19和压力辊18之间进行烫平。后经涂胶装置2的第二进料导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上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1)、涂胶装置(2)、烘干装置(3)和冷却输出装置(4),所述进料装置(1)包括机架(10)以及均固定于机架(10)上并依次排列的放卷辊(11)、第一进料导料辊(12)、第一张力架(13)、第一展料辊(14)、展开器(15)、追踪器(16)、第二展料辊(17)、压力辊(18)和烫平辊(19),所述放卷辊(11)、第一进料导料辊(12)、第一展料辊(14)和第二展料辊(17)均为滚动辊,所述压力辊(18)和烫平辊(19)相对设置并反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1)、涂胶装置(2)、烘干装置(3)和冷却输出装置(4),所述进料装置(1)包括机架(10)以及均固定于机架(10)上并依次排列的放卷辊(11)、第一进料导料辊(12)、第一张力架(13)、第一展料辊(14)、展开器(15)、追踪器(16)、第二展料辊(17)、压力辊(18)和烫平辊(19),所述放卷辊(11)、第一进料导料辊(12)、第一展料辊(14)和第二展料辊(17)均为滚动辊,所述压力辊(18)和烫平辊(19)相对设置并反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烫平辊(19)上设有加热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装置(2)包括第二进料导料辊(21)、第二张力架(22)、涂胶辊(23)、涂胶头(24)和料仓(25),所述第二进料导料辊(21)、第二张力架(22)和涂胶辊(23)为依次设置,所述涂胶头(24)和料仓(25)连接,所述涂胶辊(23)与涂胶头(24)为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3)包括箱体(31)、输送链条(32)、进风装置(33)、加热装置(34)和排风装置(35),所述箱体(31)设有进口端(311)和出口端(312),所述输送链条(32)位于箱体(31)内并从箱体(31)的进口端(311)延伸到出口端(312),所述进风装置(33)的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明林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鲁阁织染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