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动力钻机的下部驱动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470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动力钻机的下部驱动头,包括含输出套总成的齿轮箱,行星减速机,二组立式电动机,内护圈和下部法兰;输出套总成通过其套管体垂直穿过齿轮箱;行星减速机布置于输出套总成的左右两侧;位于输出轴上的小齿轮与输出套总成上的大齿轮啮合;内护圈穿过套管体,通过其端部法兰固装于套管体上端面;下部法兰固装于内护圈的最下端;所述套管体内径W1和内护圈外径W2的配合间隙为0.20~0.5mm。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带动下部套管钻具逆向旋转跟进护壁和钻掘,提高钻孔垂直度,降低孔壁的坍塌凤险,减少钻杆、钻具负荷,确保套管体扭矩传递、钻进安全,保证下部驱动头运行平稳,作业效率高,符合低碳排放和节能环保的桩基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动力钻机的下部驱动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下部驱动头,特别涉及一种双动力头钻机的下部驱动头,适用于钻孔灌注桩施工。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高层建筑、铁路、公路和桥梁等建设工程中,对建筑桩基础要求也越来越高。与预制桩相比,灌注桩不受地层变化限制,不需要接桩和截桩,适应能力强,受力状况相对较稳,既抗压又抗拔,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无挤土负面效应,可穿越各种硬夹层、嵌岩和进入各类硬持力层,桩几何尺寸和单桩承载力调整空间大。因此,钻孔灌注桩使用范围大,尤其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基础、大型桥梁建造、多线换乘的地铁车站以及大型电站建设施工上适用更广。现有技术中,这些桩孔往往都在卵石、砾石层和风化岩石层等坚硬地层施工,甚至会遇上大漂石,因此应用入岩桩和防治地质灾害的抗滑桩的施工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旋挖钻机、长螺旋钻机等钻孔灌注工程钻机,都难以应对卵石层、漂石层及坚硬风化岩层特别坚硬的岩石地层。因此,大直径桩基础“入岩钻掘”的技术难题、成桩孔护壁用泥浆对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钻机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带动下部套管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动力钻机的下部驱动头,包括:齿轮箱(50),包括输出套总成(502)、箱体(505)、箱盖(506),其中,输出套总成(502)包括套管体(5020)、大齿轮(5021)、回转支承(5022)、向心轴承(5023)、第二油封(5024)和下通盖(5025);二组行星减速机,每组行星减速机(53)均包括连接法兰(531)和设有小齿轮(5321)的输出轴(532);二组立式电动机(52),内护圈(55)和下部法兰(56);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组行星减速机沿齿轮箱(50)横截面上对称布置于输出套总成(502)的左右两侧;所述每组行星减速机(53)均通过其下方的连接法兰(531)固装于齿轮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动力钻机的下部驱动头,包括:齿轮箱(50),包括输出套总成(502)、箱体(505)、箱盖(506),其中,输出套总成(502)包括套管体(5020)、大齿轮(5021)、回转支承(5022)、向心轴承(5023)、第二油封(5024)和下通盖(5025);二组行星减速机,每组行星减速机(53)均包括连接法兰(531)和设有小齿轮(5321)的输出轴(532);二组立式电动机(52),内护圈(55)和下部法兰(56);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组行星减速机沿齿轮箱(50)横截面上对称布置于输出套总成(502)的左右两侧;所述每组行星减速机(53)均通过其下方的连接法兰(531)固装于齿轮箱(50)的箱盖(506)外端面上的各个安装位置;所述每组行星减速机(53)的输出轴(532)进入齿轮箱(50)的箱体(505)内腔,所述位于该输出轴上的小齿轮(5321)分别与输出套总成(502)上的大齿轮(5021)啮合;所述每个输出轴(532)的下端均在安装推力轴承(5013)后置于箱体(505)内腔底部的各个安装孔内,然后,还分别利用一个封盖(5015)在安装第一油封(5014)后封装于各个安装孔内;所述二组立式电动机(52)的旋转方向相反,它们分别固装于各个行星减速机(53)的上方输入端;所述输出套总成(502)通过其套管体(5020)垂直穿过齿轮箱(50)的箱盖(506)和箱体(505),它的上端轴径分别套装第三油封(5027)、向心轴承(5023),该向心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秀刚高超徐佳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机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