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7338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属于渔业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包括水泥池,水泥池上各设有至少一个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口和进水口,其特征在于:水泥池通过横设于其上的过滤网分隔为水处理单元和养殖单元,水处理单元和养殖单元之间设有将位于养殖单元内的污水输送至水处理单元的且设有多个出水端的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等。本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的优点在于:减少了养殖试验尾水的排放,相比于功能简单的试验桶或缸,池内水环境指标更为稳定,生态系统更为平衡,减少外界因素对试验的干扰,提高试验的成功率。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ponds for fish test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pond for fish experiment,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ishery ecological aquaculture. It solves the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design of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pond used for fish test includes a cement pond, each of which has at least one drainage and inlet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world.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as follows: the cement pond is separated into water treatment unit and aquaculture unit by a filter screen arranged across the cement pond, and the sewage located in the aquaculture unit is transported to the water treatment unit between the water treatment unit and the aquaculture unit, and the cement pond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treatment unit. Multi-outlet sewage transport structure at multiple outlets, etc. The advantages of the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pond used for fish experiment are as follows: it reduces the discharge of the tail water from the aquaculture experiment. Compared with the simple test barrel or cylinder,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dex in the pond is more stable, the ecosystem is more balanced, the interference of external factors on the experiment is reduced,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experiment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
本技术属于渔业生态养殖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
技术介绍
在进行水产动物科研工作时常常要开展很多养殖试验,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验设施,目前多数科研工作者普遍使用的是功能较为简单的试验桶或试验缸,使用这种设施开展研究在养殖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换水来保障养殖水体的干净,然而该方式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水资源,同时会由于换水量过大造成养殖水体环境因子的波动,使得养殖动物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不利于养殖其生长和存活,势必会影响科研试验特别是对比性试验的准确性。鉴于目前水产养殖试验过程中由于换水量较大而引起水体环境因子波动过大影响试验动物生长、成活率和试验准确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以增强试验系统内水体自净能力,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水体交换对养殖对象的影响,提高试验的对比性和精准度的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包括水泥池,水泥池上各设有至少一个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口和进水口,其特征在于:水泥池通过横设于其上的过滤网分隔为水处理单元和养殖单元,水处理单元和养殖单元之间设有将位于养殖单元内的污水输送至水处理单元的且设有多个出水端的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每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上位于水处理单元处的出水端对应设有若干人工基质。过滤网的设置不仅可一定程度上阻隔养殖单元内颗粒较大的污物进入水处理单元,同时便于水处理单元内经人工基质净化处理后的水源无动力进入养殖单元内,从而使本养殖池实现了自净化功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因水体的交换过大造成养殖水体环境因子的波动,使得养殖动物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不利于养殖其生长和存活,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的设置提高了污水送入水处理单元的输送效率,从而也相应提高了水处理单元的污水净化效率。优选地,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包括设于养殖单元内的污水泵,污水泵与污水总管连通,污水总管上位于水处理单元处与若干呈并行设置的污水支管连通,污水支管靠近养殖单元底部一侧间隔开设有若干污水出口,人工基质悬设于污水支管上位于污水出口的下方。结构简单、便于拆装、维护。优选地,污水支管设于水泥池中水面的上方5cm至30cm处。便于污水出口中的污水向下无阻碍地喷出。优选地,每污水出口上设有虹吸罩。进一步提高了污水的排出能力。优选地,污水总管上位于水处理单元的一段设于水处理单元的中部,所有污水支管同时设于污水总管的两侧、且呈对应设置。提高了污水排水效率。优选地,人工基质为波纹丝状立体弹性填料。质量轻便,便于系设于污水支管上,拆装、维护方便。优选地,排水口设于养殖单元内,进水口设于水处理单元内。布局合理,使从进水口进入的水源得以先和已净化处理的池水混合以减少对养殖水体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便于先将污物多的一处先排出,有利于在排出较少的水的情况下、实现水中的污物得到控制。优选地,每两根相邻的污水支管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将水处理单元底部的水抽出水面的抽水泵,抽水泵的出口端与喷洒头连通。便于将底部未处理的污水抽到水面上,然后通过喷洒头将抽出的水喷淋到两边的人工基质上进行进一步地净化处理。优选地,进水口设于水处理单元上远离养殖单元的一侧。进一步是进入的水源与水处理单元的水得到充分混合,同时避免了污水出口排出的污水在没有经人工基质净化处理后直接与进入的水源混合。优选地,养殖单元内设有增氧装置;水泥池底部埋设有用于排除水泥池底部的污水的具塞管道,具塞管道的出口端与排水口连通;过滤网为20目至60目的筛绢网。具塞管道的设置便于根据需要对水泥池底部的污物进行清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的优点在于:本养殖池是通过将长方形水泥池用高网目筛绢将池隔成两个单元,在其中一个单元内设置一定密度的人工基质,用于固化水体内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以提高池内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少试验过程中的换水量,并通过水泵链接两个单元,增加相互间水体循环流动,整个试验期间,除因吸污和蒸发导致水位下降时适时加注新水之外无需大量换水,从而也减少了养殖试验尾水的排放,相比于功能简单的试验桶或缸,池内水环境指标更为稳定,生态系统更为平衡,减少外界因素对试验的干扰,提高试验的成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俯视示意图。图2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位于水处理单元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位于养殖单元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水泥池1、水处理单元11、养殖单元12、排水口21、进水口22、人工基质3、污水泵41、污水总管42、污水支管43、污水出口44、增氧装置5、具塞管道6、过滤网7、抽水泵81、喷洒头8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本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包括水泥池1,适宜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3m和1-1.5m,池深1-1.2m,水泥池1上各设有至少一个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口21和进水口22,水泥池1通过横设于其上的过滤网7分隔为水处理单元11和养殖单元12,水处理单元11和养殖单元12之间设有将位于养殖单元12内的污水输送至水处理单元11的且设有多个出水端的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每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上位于水处理单元11处的出水端对应设有若干人工基质3,过滤网7的设置不仅可一定程度上阻隔养殖单元12内颗粒较大的污物进入水处理单元11,同时便于水处理单元11内经人工基质3净化处理后的水源无动力进入养殖单元12内,从而使本养殖池实现了自净化功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因水体的交换过大造成养殖水体环境因子的波动,使得养殖动物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不利于养殖其生长和存活,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的设置提高了污水送入水处理单元11的输送效率,从而也相应提高了水处理单元11的污水净化效率。具体地,这里的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包括设于养殖单元12内的污水泵41,污水泵41可为小型抽水泵、功率为35-45W/台,污水泵41与污水总管42连通,污水总管42上位于水处理单元11处与若干呈并行设置的污水支管43连通,污水支管43靠近养殖单元12底部一侧间隔开设有若干污水出口44,人工基质3悬设于污水支管43上位于污水出口44的下方,结构简单、便于拆装、维护;这里的污水支管43设于水泥池1中水面的上方5cm至30cm处,便于污水出口44中的污水向下无阻碍地喷出;这里的每污水出口44上设有虹吸罩,进一步提高了污水的排出能力;这里的污水总管42上位于水处理单元11的一段设于水处理单元11的中部,所有污水支管43同时设于污水总管42的两侧、且呈对应设置,提高了污水排水效率;这里的人工基质3为波纹丝状立体弹性填料,优选地,规格为每根有效长度1m,直径为15-20cm,质量轻便,便于系设于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包括水泥池(1),所述的水泥池(1)上各设有至少一个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口(21)和进水口(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池(1)通过横设于其上的过滤网(7)分隔为水处理单元(11)和养殖单元(12),所述的水处理单元(11)和养殖单元(12)之间设有将位于养殖单元(12)内的污水输送至水处理单元(11)的且设有多个出水端的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每所述的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上位于水处理单元(11)处的出水端对应设有若干人工基质(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包括水泥池(1),所述的水泥池(1)上各设有至少一个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口(21)和进水口(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池(1)通过横设于其上的过滤网(7)分隔为水处理单元(11)和养殖单元(12),所述的水处理单元(11)和养殖单元(12)之间设有将位于养殖单元(12)内的污水输送至水处理单元(11)的且设有多个出水端的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每所述的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上位于水处理单元(11)处的出水端对应设有若干人工基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出口污水输送结构包括设于养殖单元(12)内的污水泵(41),所述的污水泵(41)与污水总管(42)连通,所述的污水总管(42)上位于水处理单元(11)处与若干呈并行设置的污水支管(43)连通,所述的污水支管(43)靠近养殖单元(12)底部一侧间隔开设有若干污水出口(44),所述的人工基质(3)悬设于污水支管(43)上位于污水出口(44)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支管(43)设于水泥池(1)中水面的上方5cm至30cm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鱼类试验的循环水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每所述的污水出口(44)上设有虹吸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斌乾陈建明姜建湖黄爱霞孙丽慧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