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673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包括中空的散热装置本体、设置在散热装置本体上部的上盖。散热装置本体下部开设有灌封口,灌封口上连接有灌封盖。散热装置本体、上盖、灌封盖三者连接后形成密闭的腔体,腔体内设有散热体及相变材料。上盖的上表面为大功率器件的接触面,上盖的下表面连接有散热体,且散热体有若干个。在腔体内,散热体与相变材料的体积占比为1:4~1:6,且散热体下端与散热装置本体之间留有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相变材料与散热体结合使用,在有限空间内大功率器件的热量能够快速的将热均匀的传导到散热体及相变材料中,在短时间内保证设备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停止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散热
,尤其涉及在具有有限空间的密闭设备中使用的一种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散热方法一般有自然冷却,加散热片散热,加风扇进行散热,水冷等。在有限空间内,大功率的器件自然冷却的能力有限,达不到有效的散热目的。加散热片散热,在有限的空间内,和自然冷却的效果一样,只是相当于增大了储热能力,但是储热能力受限于空间的大小。加风扇散热,根据器件的功耗,可以选择合适的风扇进行有效的散热,但是在本设备使用的环境中不可取。水冷主要是在本使用环境中可靠性差,不可维修性、内腔空间大小限制所以不能采取。相变材料(PCM-PhaseChangeMaterial)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这种材料一旦在人类生活被广泛应用,将成为节能环保的最佳绿色环保载体,在我国已经列为国家级研发利用序列。目前也有很多散热装置采用相变材料进行散热,通过相变材料将设备工作时散发的热量吸收,从而对设备进行降温而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停机的问题。但是相变材料的热导率很低,热量在短时间内无法很快的全部被相变材料吸收,相变材料导热太慢可能会出现接近设备的相变材料已经熔化,而远离设备的相变材料还是固态的情况,使得相变材料达不到对设备散发的热量的有效吸收。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散热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在具有有限空间、封闭装置中的大功率元器件的散热装置,以解决大功率元器件因散热慢导致的因温度过高而停止工作的问题。实现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包括中空的散热装置本体、设置在散热装置本体上部的上盖。散热装置本体下部开设有灌封口,灌封口上连接有灌封盖。散热装置本体、上盖、灌封盖三者连接后形成密闭的腔体,腔体内设有散热体及相变材料。上盖的上表面为大功率器件的接触面,上盖的下表面连接有散热体,且散热体有若干个。在腔体内,散热体与相变材料的体积占比为1:4~1:6,且散热体下端与散热装置本体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在工作中,散热体散发的热量能够全部被相变材料吸收,每个相邻的散热体之间的距离为5~8mm,防止由于相变材料热导率低而出现部分相变材料完成相变,而其他相变材料还是固体,散热体热量没有被快速吸收的情况。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使通过上盖吸收的热量快速的传送到散热体上,将若干个散热体与上盖一体成型,且将散热体均匀的设置在上盖的下表面。进一步的,散热装置本体、上盖、散热体的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散热体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散热体的横截面可根据实际空间需求进行调整。进一步的,相变材料为固-液相变材料,固-液相变材料为石蜡。固-液相变材料为石蜡,石蜡在相变过程中吸热但是本身温度基本不变,能够吸收大功率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的热,使大功率器件保持正常工作。进一步的,在散热装置本体上部内侧及灌封口内侧开设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槽,密封圈用于加强散热装置的密封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使大功率器件上的热量顺利的传送到散热装置本体的上盖上,加快了对大功率器件的散热速度。在上盖与大功率器件之间设有一层用于降低大功率器件与散热装置之间热阻的导热体,通过用于减小大功率器件与上盖之间导热过程的导热热阻,加快大功率器件散热速度。进一步的,因导热体对大功率元器件具有极佳的导热效果的,因此,优选导热体为导热硅脂。导热硅脂俗称散热膏,导热硅脂以有机硅酮为主要原料,添加耐热、导热性能优异的材料,制成的导热型有机硅脂状复合物。导热硅脂一种高导热绝缘有机硅材料,几乎永远不固化,可在-50℃-+230℃的温度下长期保持使用时的脂膏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型的有益效果是:1.相变材料与散热体结合使用,在有限空间内大功率器件的热量能够快速的将热均匀的传导到散热体及相变材料中,在短时间内保证设备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停止工作。2.相变材料与散热体的合理布置,在工作中可保证散热体散发的热量能够完全被吸收,保证了散热装置对大功率器件的散热效果。3.散热体下端与散热装置本体之间留有间隙,使相变材料可以将散热体完全包裹,进一步确保了相变材料对散热体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4.导热体的设置,可使经大功率器件上的热量顺利的传送到散热装置本体的上盖上,加快了对大功率器件的散热速度。5.灌封口为相变材料进入散热装置本体的入口,相变材料装入散热装置中,再用灌封口进行密封,一方面可方便将相变材料装入散热装置本体、上盖、灌封盖三者形成的密闭腔室中;另一方面,在对散热装置中相变材料更换时,不会因为频繁拆卸上盖与散热装置本体而导致漏液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的上盖和散热体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的上盖和散热体俯视图;其中,1.散热装置本体;2.上盖;3.灌封口;4.灌封盖;5.散热体;6.相变材料;7.密封圈;8.连接件;9.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包括中空的散热装置本体1、设置在散热装置本体1上部的上盖2。散热装置本体1下部开设有灌封口3,灌封口3上连接有灌封盖4。散热装置本体1、上盖2、灌封盖4三者连接后形成密闭的腔体,腔体内设有散热体5及相变材料6。上盖2的上表面为大功率器件的接触面,上盖2的下表面连接有散热体5,且散热体5有若干个。在腔体内,散热体5与相变材料6的体积占比为1:4~1:6,且散热体5下端与散热装置本体1之间留有间隙(相变材料6填入腔体中,固定后可将散热体5进行完全包裹,进一步保证了相变材料6对散热体5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在工作中,散热体5散发的热量能够全部被相变材料6吸收,每个相邻的散热体5之间的距离为5~8mm,防止出现相变材料6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散热装置本体、设置在散热装置本体上部的上盖;所述散热装置本体下部开设有灌封口,灌封口上连接有灌封盖,所述散热装置本体、上盖、灌封盖三者连接后形成密闭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散热体及相变材料;所述上盖的上表面为大功率器件的接触面,上盖的下表面连接有所述散热体,且所述散热体有若干个;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散热体与所述相变材料的体积占比为1:4~1:6,且所述散热体下端与所述散热装置本体之间留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散热装置本体、设置在散热装置本体上部的上盖;所述散热装置本体下部开设有灌封口,灌封口上连接有灌封盖,所述散热装置本体、上盖、灌封盖三者连接后形成密闭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散热体及相变材料;所述上盖的上表面为大功率器件的接触面,上盖的下表面连接有所述散热体,且所述散热体有若干个;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散热体与所述相变材料的体积占比为1:4~1:6,且所述散热体下端与所述散热装置本体之间留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相邻的所述散热体之间的距离为5~8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散热体与所述上盖一体成型,且将所述散热体均匀的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下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林宋晓伟李佩赵辉郭鑫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艾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