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251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属于升降工作平台技术,现有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不便于人员出入且可能会因活动档杆下落而压在出入工作平台的人员的身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用于围成站立区域的固定护栏及通过竖向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护栏端部的转动护栏,并设有转动限位结构、复位弹簧,转动限位结构用于转动护栏位于关闭位置时阻止转动护栏向站立区域外侧转动;复位弹簧用于对转动护栏施加向站立区域外侧转动的弹力。进出时如同开启转门一样开启转动护栏,留出出入通道,让人员能够直立的顺利进出,人员不必弓着腰进出工作平台,也不会压着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
本技术属于升降工作平台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人员出入的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
技术介绍
升降工作平台,尤其是单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已有的护栏08结构如图1所示,是用方钢管与平台的顶部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方形的框式结构,在人员出入的一侧,将中间位置的横杆81做成活动式,当人员需要出入工作平台时,将活动横杆抬起,从而形成一个供人员出入的通道。其问题在于:1.由于最上方的横杆是固定的,横杆抬起的高度形成的通道不足以人员可以在直立状态下出入工作平台,给人员出入工作平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可滑动的活动横杆,按标准规定抬起后必须能够自动返回到正常工作状态,以保证高空作业时能有效保护人员不致于因空隙较大而跌出护栏的可能,但由此可能造成在地面上出入工作平台的过程中活动横杆可能自动下落而压在出入工作平台人员的身上,虽然一般不会直接伤害到人体,但阻挡了出入人员的自由出入,给安全作业带来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不便于人员出入且可能会因下落而压在出入工作平台人员的身上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人员出入的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其特征是包括:用于围成站立区域的固定护栏,其直立固定;用于围成站立区域的转动护栏,通过竖向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护栏的端部;转动限位结构,其包括设于所述的固定护栏上的阻挡部及设于所述转动护栏上的受阻部,所述的转动护栏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阻挡部抵挡住所述的受阻部来阻止所述的转动护栏向站立区域外侧转动;复位弹簧,其支撑在所述的固定护栏与转动护栏上对所述转动护栏施加向站立区域外侧转动的弹力。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固定护栏与转动护栏上分开设有轴套、连接耳,相邻的轴套之间保持间隙,所述的连接耳位于所述的间隙中并具有对应所述轴套的轴孔,所述的竖向轴穿设在所述的轴套与轴孔内实现所述转动护栏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护栏的端部。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复位弹簧为套在所述竖向轴上的螺旋状扭力弹簧,所述螺旋状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护栏、转动护栏上。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轴套的端部设有直径大于所述轴套的筒部,所述的螺旋状扭力弹簧位于所述的筒部内被遮蔽隐藏。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阻挡部、受阻部为位于所述竖向轴偏向所述转动护栏一侧的凸出部位。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转动护栏上设有软靠,所述软靠由刚性支撑及包覆在所述刚性支撑外表的软垫构成。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固定护栏、转动护栏均为两个,所述的两个固定护栏对称布置,所述的两个转动护栏对称布置,所述的两个转动护栏相邻。作为优选技术手段:还包括站台、直立部,所述的站台固定安装在所述直立部的下端,所述的固定护栏通过固定座安装在所述的直立部,所述的固定护栏位于所述站台的上方;所述的直立部、固定护栏、转动护栏围成站立区域。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直立部呈管状。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直立部的两侧面上分别安装有操控手柄。本技术通过在固定护栏的端部转动连接转动护栏,进出时如同开启转门一样开启转动护栏,留出出入通道,让人员能够直立的顺利进出。本技术改变了传统升降工作平台护栏结构的设计理念,从安全性、可靠性、美观性、舒适性等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创新,使升降工作平台更具人性化和时代感。本技术采用水平方向对合式护栏结构,能够确保人员不必弓着腰进出工作平台,具有出入方便的特点,而且避免了上方横杆砸到身上的安全隐患。本技术将护栏与平台分离,使部件尺寸明显减小,便于节约生产和储存场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的一个轴侧图;图2为本技术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的一个轴侧图;图3为图2所示护栏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护栏与转动护栏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护栏、转动护栏对称布置的立面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5的左视图;图8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9为图5的B部放大图;图中标号说明:01-固定护栏,11-阻挡部,12-轴套,13-筒部,14-固定座;02-转动护栏,21-受阻部,22-连接耳,23-软靠,24-刚性支撑,25-软垫;03-竖向轴;04-复位弹簧;05-站台;06-直立部;07-操控手柄;08-现有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81-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4-7所示,该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包括:用于围成站立区域的固定护栏01,其直立固定;用于围成站立区域的转动护栏02,通过竖向轴03转动连接在固定护栏01的端部;转动限位结构,其包括设于固定护栏01上的阻挡部11及设于转动护栏02上的受阻部21,转动护栏位于关闭位置(如图6所示)时阻挡部11抵挡住受阻部21来阻止转动护栏向站立区域外侧转动;复位弹簧04,其支撑在固定护栏01与转动护栏02上对转动护栏施加向站立区域外侧转动的弹力。基于上述结构的护栏,通过向内转动转动护栏即可开启转动护栏,人员即可进出,释放转动护栏,转动护栏即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至关闭状态。该护栏,依据需求,可以将固定护栏的底边固定安装的站立部位的上侧,如替代图1所示的平台进行安装;也可以通过固定护栏的固定端(如下文述及的固定座)安装固定在如图2-3合适高度的位置。如图4所示,固定护栏01与转动护栏02上分开设有轴套12、连接耳22,相邻的轴套之间保持间隙,连接耳位于间隙中并具有对应轴套的轴孔,竖向轴03穿设在轴套与连接耳的轴孔内实现转动护栏转动连接在固定护栏的端部,从而,如同门板通过轴或者铰链或者合页安装在门框上一样令转动护栏安装在固定护栏上,可以开启,方便操作。如图9所示,为了结构紧凑,复位弹簧04为套在竖向轴03上的螺旋状扭力弹簧,螺旋状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护栏、转动护栏上。轴套的端部设有直径大于轴套的筒部13,螺旋状扭力弹簧位于筒部内被遮蔽隐藏。如图8所示,阻挡部11、受阻部21为位于竖向轴03偏向转动护栏一侧的凸出部位,该凸出部位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相应的位置。如图3-5所示,转动护栏02上设有软靠23,软靠23由刚性支撑24及包覆在刚性支撑外表的软垫25构成。如图2-6所示,固定护栏01、转动护栏02均为两个,两个固定护栏对称布置,两个转动护栏对称布置,两个转动护栏相邻,因此,在转动护栏位于关闭位置时,两对固定护栏、转动护栏如同人的双臂环抱在一起一样围成站立区域将人员约束保护。尤其是,固定护栏的横向杆采用板材弧线造型,活动护栏的横杆同样采用弧线造型,在提高美感的同时,与已有的技术采用横直、竖直的钢管结构相比,使人机交互特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如图2-3所示,尤其是,为了适用于装配在单桅柱工作平台上,该护栏还包括站台05、直立部06,站台05固定安装在直立部06的下端,固定护栏01通过固定座14安装在直立部06,固定护栏01位于站台05的上方;直立部、固定护栏、转动护栏围成站立区域。直立部呈管状,以套装在桅柱上。直立部06的两侧面上分别安装有操控手柄07,方便人员操作控制作用平台。进一步的,板材的造型按照等强度原则,在固定护栏的根部适当加宽,远离端可以适当减小,更有利材料的充分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其特征是包括:用于围成站立区域的固定护栏(01),其直立固定;用于围成站立区域的转动护栏(02),通过竖向轴(03)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护栏的端部;转动限位结构,其包括设于所述的固定护栏上的阻挡部(11)及设于所述转动护栏上的受阻部(21),所述的转动护栏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阻挡部(11)抵挡住所述的受阻部(21)来阻止所述的转动护栏向站立区域外侧转动;复位弹簧(04),其支撑在所述的固定护栏(01)与转动护栏(02)上对所述转动护栏施加向站立区域外侧转动的弹力。

【技术特征摘要】
1.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其特征是包括:用于围成站立区域的固定护栏(01),其直立固定;用于围成站立区域的转动护栏(02),通过竖向轴(03)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护栏的端部;转动限位结构,其包括设于所述的固定护栏上的阻挡部(11)及设于所述转动护栏上的受阻部(21),所述的转动护栏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阻挡部(11)抵挡住所述的受阻部(21)来阻止所述的转动护栏向站立区域外侧转动;复位弹簧(04),其支撑在所述的固定护栏(01)与转动护栏(02)上对所述转动护栏施加向站立区域外侧转动的弹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护栏(01)与转动护栏(02)上分开设有轴套(12)、连接耳(22),相邻的轴套之间保持间隙,所述的连接耳位于所述的间隙中并具有对应所述轴套的轴孔,所述的竖向轴(03)穿设在所述的轴套(12)与轴孔内实现所述转动护栏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护栏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其特征是:所述的复位弹簧(04)为套在所述竖向轴上的螺旋状扭力弹簧,所述螺旋状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护栏、转动护栏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工作平台的护栏,其特征是:所述轴套(12)的端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思爱应怀正陈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赛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