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士良专利>正文

具有大张角和可定位的内置式车门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953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大张角和可定位的内置式车门铰链,包含铰链轴和铰页,其特征在于:该铰页具有一端设置有与铰链轴套接的铰耳的定位部、与定位部另一端曲折连接的连接部和延伸于连接部末端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与定位部具有一个夹角α;设置有可与所述的定位部卡掣接触的弹性阻尼定位器,该弹性阻尼定位器具有圆心角为6°~155°、在底座上左右对称展开的弧形阻尼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内置式车门铰链的车门最大张角局限在90°且不能定位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门的铰链,尤其是关于一种用于车辆上的内置式车门绞链。
技术介绍
现在中小型客车、轿车、商务旅行车等车辆的车门铰链按其固定状态可分为固定式和游走式两大类。固定式的车门铰链以其铰链轴所处位置又可分成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其中内置式车门铰链由于整个铰链隐藏在车体内,因此车体外表的美观性和流线形好,风阻小,广泛地被各种车辆采用,特别是高级轿车,但其不足之处在于车门开启受到门框架的限制,其最大张角较小,约在90°左右,人员和物流进出受到一定约束。而外置式车门铰链因铰链轴突出于车体表面,削弱了门框架对车门开启的限制,因此车门最大张角可达180°;但铰链轴的外突破坏了车辆外表的美观和流线形,且增加风阻,行车中容易钩挂外物,往往应用于速度低,需要有较大车门张角的一般车辆上。并且由于它缺乏定位装置,有时不能停留在需要开启的位置上,造成人、物进出的不便。游走式车门铰链主要应用于车侧的滑动拉门,它不仅使车门开启后紧贴在车体具有180°的最大张角,而且还具有内置式不破坏车体外表流线形、风阻小的优点;但其同样缺乏定位装置;同时,游走式的车门铰链操作费力,对于力气稍小的人来说使用上有些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大张角和可定位的内置式车门铰链,解决现有内置式车门铰链的车门最大张角局限在90°且不能定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大张角和可定位的内置式车门铰链,包含铰链轴和铰页,其特征在于该铰页具有一端设置有与铰链轴套接的铰耳的定位部、与定位部另一端曲折连接的连接部和延伸于连接部未端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与定位部具有一个夹角α;设置有可与所述的定位部卡掣接触的弹性阻尼定位器,该弹性阻尼定位器具有圆心角为6°~155°、在底座上左右对称展开的弧形阻尼壁。所述铰页固定部垂直延伸在连接部末端,其与定位部的夹角α为40°~70°,或者该固定部自然延伸于连接部末端、或者该固定部通过一个曲折部平行设置在连接部末端,其与定位部的夹角α’为20~50°。所述的弹性阻尼定位器的两弧形阻尼壁顶部分别设置有外倾的导面,且两弧形阻尼壁彼此分离,其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铰页定位部的宽度。所述的弹性阻尼定位器的两弧形阻尼壁顶部分别设置有外倾的导面,且两弧形阻尼壁彼此分离,其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铰页定位部的宽度;或者该铰页定位部上对应设置有两可供弧形阻尼壁插入的槽孔,该两槽孔内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两弧形阻尼壁间的距离。所述的两弧形阻尼壁相对的内壁面分别具有定位突起、或仅在一个弧形阻尼壁的内壁上具有定位突起。所述的弹性阻尼定位器的两弧形阻尼壁内倾的顶部相连、使两弧形阻尼壁之间形成一狭长扁平的弹性空间;该铰页定位部相应处开设有一个可容该弹性阻尼定位器穿入的槽孔,该槽孔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弧形阻尼壁两外壁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的顶部相连的两弧形阻尼壁的外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定位突起、或仅在一个弧形阻尼壁的外壁上具有定位突起。设置有至少包含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端的侧板的座架,该两侧板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固定铰链轴的轴孔或轴孔座,该底板上设置有固定弹性阻尼定位器的连接孔或紧固件。本技术安装在车体内部,因此保持了一般现有内置式车门铰链使车体外表具有完整美观的流线形、风阻小的优点,并且其弯曲的铰页克服了车门开度不足的缺点,可使车门最大张角达130°~160°,给进出人员或物流以宽畅通达、无阻碍的感觉;尤其对于一些商务旅行车、多用途车来说,如此大的张角可以避免在长途跋涉或雨雪天中受脏污的上翻门给进出的人、物带来尴尬和不便。本技术的弹性阻尼定位器则使车门轻易而可靠地定位在所需的位置,不随意晃荡。车门的开启轻巧灵便,无需化费大力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去除铰页和铰链轴的右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示意图。图4是座架两侧的轴孔和轴孔座的剖视示意图。图5~7是本技术一种铰页结构的正视、右视和仰视示意图。图8是开有二个槽孔的铰页仰视示意图。图9、10是本技术另一种铰页结构的正视图和俯视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又一种铰页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开有一个槽孔的铰页仰视示意图。图13、14是本技术一种弹性阻尼定位器结构和其A-A剖视示意图。图15是具有限位台阶的弹性阻尼定位器结构示意图。图16~18是另一种弹性阻尼定位器结构的正视、右视、俯视示意图。图19是另一种设置有定位突起的弹性阻尼定位器的右视示意图。图20、21是本技术另一种弹性阻尼定位器结构的正视和左视示意图。图22是本技术在车侧门或后门上安装的俯视示意图。图23是本技术另一种在车后门上安装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公众对本技术有充分的认识,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的详述如下请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5、图6、图7、所示,本技术包含铰链轴10和铰页1。该铰页1具有定位部11、连接部12和固定部15;定位部11的一端设置有铰耳17,另一端与连接部12曲折相接,为减少铰页1在车体内占据的空间和其运动所需的空间以适应车体厚度的限制,连接部12与定位部11相连的一端可弯曲呈弧形过渡部121;固定部15接近垂直延伸于连接部12的另一端,其上设置有固定孔151(参见图6所示)用以穿设螺钉或铆钉等紧固件与车门侧端面固定连接,定位部11和固定部15之间具有40°~70°的夹角α。该铰耳17上设置有贯穿的轴孔18,藉该轴孔18将铰页1套置在铰链轴10上。为使铰页1有足够的刚度,可在定位部11和连接部12上设置有加强筋14,在固定部15边缘上可设置翻边152,在铰耳17与定位部11间以及固定部15与连接部12之间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16。在定位部11的两侧(见图5)可倒圆或倒角。设置有弹性阻尼定位器2,它位于车体内由铰页1围成的空间内,具有对称设置的一对弧形阻尼壁21和底座23参见图13、图14、图15、和图16、图17、图18所示。该弧形阻尼壁21在底座23上以6°~155°的圆心角β展开,其顶部分别具有向外倾斜的导面24,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呈平行状态、或顶部距离J略小于底部距离K呈上窄下宽的倾斜状态;该距离J或K等于或略小于铰页1定位部11的宽度E,如此则定位部11的两侧边在进入弹性阻尼定位器2后,受到两弧形阻尼壁21内壁面的弹性卡掣,一旦运动力消失,定位部11即被两弧形阻尼壁21内壁夹紧在所处的位置上。两弧形阻尼壁21与底座23之间,可专门设置有限位台阶26(见图15),用以限制铰页1的旋转范围,防止车门到达最大张角后与车体相碰。也可以在铰页1定位部11上对应两弧形阻尼壁21处开设有可供该两弧形阻尼壁21穿入的槽孔19(参见图8),则该两弧形阻尼壁21之间的距离J或K等于或略小于上述两槽孔19内壁之间的距离F;如此、定位部11依然可被卡掣在弹性阻尼定位器2的两弧形阻尼壁21的内壁之间。为加强弹性阻尼定位器2的阻尼效果,可在两弧形阻尼壁2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定位突起22,该定位突起22可以是如图13、图14所示的条状突起并按圆心角β的径向配置;该定位突起22也可以是块状或点状的突起。当定位时,定位部11被卡掣在相邻两定位突起22之间。上述的定位突起22可以仅设置在一个弧形阻尼壁21的内壁面上。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大张角和可定位的内置式车门铰链,包括铰链轴和铰页,其特征在于:该铰页具有一端设置有与铰链轴套接的铰耳的定位部、与定位部另一端曲折连接的连接部和延伸于连接部末端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与定位部具有一个夹角α;设置有可与所述的定位部卡掣接触的弹性阻尼定位器,该弹性阻尼定位器具有圆心角为6°~155°、在底座上左右对称展开的弧形阻尼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士良
申请(专利权)人:白士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