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4796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在富营养化水体内根据地形结构设置拦截单元,将富营养化水体分成至少两个单元,将第一单元内的水抽干,对第一单元内的底泥进行消毒处理,脱水;向第一单元内的底泥喷洒复合微生物菌剂和铁矿石粉,将其他单元的水的回灌回所述第一单元至水深为10‑40cm;至少2天后,种植能够吸收底泥和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沉水植物,再向第一单元内投放轮虫(Brachionus),轮虫选用经驯化能够专门吞噬蓝绿藻的轮虫;至少一周后,将其他单元的水的回灌回第一单元至水深为100‑150cm;至少两天后,再次向第一单元内的底泥喷洒复合微生物菌剂;至少两天后,将其他单元的水的回灌回第一单元至正常水位,向第一单元内投放水生动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及污染,我国浅水湖泊及河流多数已经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或趋于富营养化。当前,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修复法、生物修复法及物理修复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物理修复法中的底泥清淤技术,该技术能够直接快速地将污染底泥从湖泊中彻底清除,并且增加水体库容,适用于底泥厚度大、沉积时间长的水体。底泥清淤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其主要负面影响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清淤引起底泥重悬浮,破坏湖泊底泥的微生态系统,短期内使营养盐大量释放,还会降低底泥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使湖泊自净能力下降甚至丧失,释放的高浓度营养盐由于自净能力的下降而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使得湖泊清淤后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清淤后氮磷的过度释放常常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过度的氮素释放,常常会造成水体蓝藻的迅速繁殖。针对清淤造成的影响,国内外针对于其造成的各类环境效应及风险的研究评估上,因为清淤会造成各种环境效应,而且清淤耗费的成本高昂,且清淤通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富营养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在富营养化水体内根据地形结构设置拦截单元,将富营养化水体分成至少两个单元,将第一单元内的水抽干,对所述第一单元内的底泥进行消毒处理,脱水;(2)向所述第一单元内的底泥喷洒复合微生物菌剂和铁矿石粉,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氨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嗜磷菌,将其他单元的水的回灌回所述第一单元,使所述第一单元的水深为10‑40cm;(3)至少2天后,种植能够吸收底泥和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沉水植物,再向所述第一单元内投放轮虫(Brachionus),所述轮虫(Brachionus)选用经驯化能够专门吞噬蓝绿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在富营养化水体内根据地形结构设置拦截单元,将富营养化水体分成至少两个单元,将第一单元内的水抽干,对所述第一单元内的底泥进行消毒处理,脱水;(2)向所述第一单元内的底泥喷洒复合微生物菌剂和铁矿石粉,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氨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嗜磷菌,将其他单元的水的回灌回所述第一单元,使所述第一单元的水深为10-40cm;(3)至少2天后,种植能够吸收底泥和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沉水植物,再向所述第一单元内投放轮虫(Brachionus),所述轮虫(Brachionus)选用经驯化能够专门吞噬蓝绿藻的轮虫(Brachionus);(4)至少一周后,将其他单元的水的回灌回所述第一单元,使所述第一单元的水深为100-150cm;(5)至少两天后,再次向所述第一单元内喷洒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6)至少两天后,将其他单元的水的回灌回所述第一单元,使所述第一单元的水深回到正常水位,向所述第一单元内投放水生动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步骤(1)-(6)对另一单元进行处理的步骤。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宏何瑞姜宇胡秀花李美蓉潘宇藩
申请(专利权)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