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2078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其包括框口朝上的外框体,外框体可用于埋藏在土壤内,外框体内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生态区、第二过滤区、推力抽水区,第一生态区与第二过滤区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第一单向进水阀;第一生态区内设有生态浮岛;第二过滤区内设有微生物净化件,微生物净化件包括活动板,活动板能沿着外框体进行上下滑移,活动板与隔板之间连接有弹性带,弹性带上附着有微生物载体膜层;推力抽水区与第二过滤区之间连接有抽水通道;推力抽水区内设有推力部以及抽水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对降水进行直接净化利用,净化利用率高的效果。

A Microbial Eco-tank for Water Purific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icrobial ecological trough for water purification,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frame with a frame mouth facing upward. The outer frame body can be used for burying in soil. The outer fram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cological area, a second filter area and a thrust pumping area from top to bottom. A partition boar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ecological area and the second filter area, a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partition board, and a first one-way water inlet valve is arranged in the through hole. There are ecological floating islands in the state zone; there are microbial purifiers in the second filter zone, which include movable plates, which can slide up and down along the outer frame. There are elastic bands between movable plates and partitions, and there are microbial carrier membrane attached to the elastic bands; there are pumping channels between the thrust pumping zone and the second filter zone; and there are thrust parts in the thrust pumping zone. And the pumping department. The invention has the effect of directly purifying and utilizing precipitation and high purifying and utilizing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净化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
技术介绍
水质净化是环保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运用于水质水体净化用的装置,如公告号为CN206328226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其结构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下端封闭,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下端封闭,所述槽体的下端轴心位置处设置有端部,在所述端部内配合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端部之间配合有螺丝,所述槽体的前端面设置有过水槽,所述过水槽纵向贯穿所述槽体,在所述过水槽的上、下端面位置处设置有支架条,在上、下所述支架条之间配合有板体,所述板体的板面处设置有通槽,在所述通槽内设置有生物膜载体,所述槽体的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套部,在所述套部内可拆卸的配合有连接杆,所述套部与所述连接杆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上述结构的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该微生物生态槽放置于待净化的池体内,伸缩杆插入到对应水体;水会通过水槽,与生物膜载体之间发生接触,利用生态槽内的生物膜载体内的微生物完成水质净化。尽管上述结构的微生物生态槽能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净化效果,但是自然界的降水会直接进入到土壤当中,而上述微生物生态槽仅能适用于降水或自然所形成的湖泊水域当中,无法对降水直接进行净化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其能对降水进行直接净化利用,净化利用率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包括框口朝上的外框体,所述外框体可用于埋藏在土壤内,所述外框体内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生态区、第二过滤区、推力抽水区,所述第一生态区与第二过滤区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生态区与第二过滤区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第一单向进水阀,所述第一单向进水阀用于限制第二过滤区的水进入到第一生态区内;所述第一生态区内设有生态浮岛;所述第二过滤区内设有微生物净化件,所述微生物净化件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能沿着外框体进行上下滑移,所述活动板与隔板之间连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上附着有微生物载体膜层;所述推力抽水区与第二过滤区之间连接有抽水通道,抽水通道对应于第二过滤区的通道口靠近隔板一侧位置;所述推力抽水区内设有推力部以及抽水部,所述推力部用于推动活动板进行上下滑移,所述抽水部将推力抽水区内的水抽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土壤中挖出坑,将外框体埋藏于土壤内,降雨会直接落到第一生态区,降水会通过通孔中的第一单向进水阀而进入到第二过滤区,第二过滤区内的弹性带上的微生物载体膜层会对粗过滤后的降水进行氧化分解,从而使降水得到二次处理,之后推力部会推动活动板向上滑移,活动板会挤压该部分降水进入到抽水通道中,从而进入到推力抽水区内,进入到推力抽水区的水会被抽水部抽出,待用;上述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不仅水质净化利用率高,而且可以选择性地在第一生态区的上方放置花草,大幅度减少了占地面积,另外,当第二过滤区和推力抽水区内的水充满时,第一生态区内也会存在一定的水,第一生态区内的生态浮岛便可漂浮于第一生态区内,生态浮岛上可用于种植植被。优选的,所述弹性带的形状呈波浪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有限的第二过滤区空间内,波浪形的弹性带能大幅度增加微生物载体膜层的有效附着面积,提升微生物氧化处理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活动板会被推力部推动而发生上下移动,波浪形的弹性带能给予充分的回复空间。优选的,所述推力部包括伸缩动力组件,所述伸缩动力组件的伸缩端相抵于活动板且用于驱动活动板进行上下滑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动力组件能驱动活动板进行上下顺畅滑移,整个生态槽运行稳定性高。优选的,所述活动板板边上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外框体的内框壁相抵密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的设置,能有效增加活动板板边与外框体内框壁之间的密封性,有效减少活动板板边与外框体内框壁之间的水渗透量。优选的,还包括位于推力抽水区的塞筒,所述伸缩动力组件的伸缩端上设有活塞体,所述活塞体位于塞筒内且将塞筒分为上筒腔以及下筒腔,所述上筒腔以及下筒腔内均设有进水孔、出水孔,两个进水孔内均设有第二单向进水阀,所述出水孔内均设有单向出水阀,所述出水孔处对接有出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动力组件的伸缩端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伸缩动力组件能推动活动板进行竖直上下运动;与此同时,伸缩动力组件上的活塞体也会在塞筒内进行上下移动;当推力抽水区内存在过滤处理的水之后,推力抽水区的水会从进水孔进入到上筒腔或者是下筒腔内,通过伸缩动力组件驱动活塞体进行上下移动,上筒腔或下筒腔内的水会被挤压进入到出水管,进而实现抽水;上述机构不仅完成了推动活动板的上下移动,而且同时完成了抽排水动作。优选的,还包括由导光材料制成的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竖直贯穿于第一生态区、第二过滤区且导光柱端部与活动板上板面相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部的光线能透过导光柱进行导光,光线会直接进入到第二过滤区中,微生物载体膜层上的好氧型微生物便可发生作用,微生物对水体的氧化作用更强。优选的,所述弹性带设有两个或两根以上,每根弹性带均呈竖直设置,相邻两个弹性带之间呈间隔设置,导光柱分布于相邻两个弹性带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带与导光柱之间的合理布局,能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所有的微生物载体膜层都能获得光线的照射,进一步提升微生物对水体的氧化作用。优选的,所述导光柱的轴向方向设有缺口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板向上运动时,活动板也会推动导光柱向上移动,第二过滤区内的水会粘附在缺口槽中,使用者可通过观察缺口槽中的水质情况,判断第二过滤区内的水质处理情况。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降水能依次通过第一生态区、第二过滤区、推力抽水区,第一生态区的降水进入到第二过滤区,第二过滤区内设置有微生物载体膜层,微生物能对该部分过滤之后的水进行氧化分解,实现二次过滤,伸缩动力组件推动活动板进行上下运动,抽水部能将推力抽水区内的水抽出,整体微生物生态槽运行稳定性高,对降水进行直接净化利用,净化利用率高;第一生态区内的生态浮岛能用于种植植被生物。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框体;2、第一生态区;21、生态浮岛;3、第二过滤区;31、微生物净化件;32、弹性带;33、微生物载体膜层;34、隔板;35、通孔;36、第一单向进水阀;37、活动板;4、推力抽水区;41、抽水通道;42、推力部;43、抽水部;44、密封圈;45、塞筒;46、活塞体;47、上筒腔;48、下筒腔;5、进水孔;6、出水孔;7、第二单向进水阀;8、单向出水阀;9、出水管;10、导光柱;11、缺口槽;12、伸缩动力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包括框口朝上的外框体1,在对应土壤上开设一坑体,外框体1可用于埋藏在土壤的坑体内,外框体1内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生态区2、第二过滤区3、推力抽水区4。其中,第一生态区2与第二过滤区3之间设有隔板34,隔板34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生态区2与第二过滤区3的通孔35,通孔35内设有第一单向进水阀36,第一单向进水阀36用于限制第二过滤区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口朝上的外框体(1),所述外框体(1)可用于埋藏在土壤内,所述外框体(1)内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生态区(2)、第二过滤区(3)、推力抽水区(4),所述第一生态区(2)与第二过滤区(3)之间设有隔板(34),所述隔板(34)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生态区(2)与第二过滤区(3)的通孔(35),所述通孔(35)内设有第一单向进水阀(36),所述第一单向进水阀(36)用于限制第二过滤区(3)的水进入到第一生态区(2)内;所述第一生态区(2)内设有生态浮岛(21);所述第二过滤区(3)内设有微生物净化件(31),所述微生物净化件(31)包括活动板(37),所述活动板(37)能沿着外框体(1)进行上下滑移,所述活动板(37)与隔板(34)之间连接有弹性带(32),所述弹性带(32)上附着有微生物载体膜层(33);所述推力抽水区(4)与第二过滤区(3)之间连接有抽水通道(41),抽水通道(41)对应于第二过滤区(3)的通道口靠近隔板(34)一侧位置;所述推力抽水区(4)内设有推力部(42)以及抽水部(43),所述推力部(42)用于推动活动板(37)进行上下滑移,所述抽水部(43)将推力抽水区(4)内的水抽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口朝上的外框体(1),所述外框体(1)可用于埋藏在土壤内,所述外框体(1)内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生态区(2)、第二过滤区(3)、推力抽水区(4),所述第一生态区(2)与第二过滤区(3)之间设有隔板(34),所述隔板(34)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生态区(2)与第二过滤区(3)的通孔(35),所述通孔(35)内设有第一单向进水阀(36),所述第一单向进水阀(36)用于限制第二过滤区(3)的水进入到第一生态区(2)内;所述第一生态区(2)内设有生态浮岛(21);所述第二过滤区(3)内设有微生物净化件(31),所述微生物净化件(31)包括活动板(37),所述活动板(37)能沿着外框体(1)进行上下滑移,所述活动板(37)与隔板(34)之间连接有弹性带(32),所述弹性带(32)上附着有微生物载体膜层(33);所述推力抽水区(4)与第二过滤区(3)之间连接有抽水通道(41),抽水通道(41)对应于第二过滤区(3)的通道口靠近隔板(34)一侧位置;所述推力抽水区(4)内设有推力部(42)以及抽水部(43),所述推力部(42)用于推动活动板(37)进行上下滑移,所述抽水部(43)将推力抽水区(4)内的水抽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32)的形状呈波浪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净化用的微生物生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部(42)包括伸缩动力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强林洪全张欢张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蓝深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