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电晕处理装置的印刷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4784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电晕处理装置的印刷机组,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所述的带有电晕处理装置的印刷机组包括放料部、除尘部、放牵部、二次进料装置、印刷部、收料部、电晕处理装置,放料部、除尘部、放牵部、二次进料装置、印刷部、收料部依次顺序安装,电晕处理装置安装在二次进料装置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晕处理装置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承印物表面电晕放电,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承印物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使承印物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进而将被承印物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同时,电晕处理装置能够进行自动冷却,保证电晕处理装置的工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电晕处理装置的印刷机组
本技术属于印刷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电晕处理装置的印刷机组。
技术介绍
现代印刷机组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收料、放料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由于,承印物的附着能力有限,导致目前使用的印刷机组不能对承印物很好的上色,影响印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电晕处理装置的印刷机组,电晕处理后能使承印物的表面变得粗糙,从而提高油墨的附着能力,能够对承印物进行很好的冷却,从而提高承印物的印刷效果,同时,电晕处理装置能够进行自动冷却,进一步保证电晕处理装置的工作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带有电晕处理装置的印刷机组包括放料部、除尘部、放牵部、二次进料装置、印刷部、收料部、电晕处理装置,放料部、除尘部、放牵部、二次进料装置、印刷部、收料部依次顺序安装,电晕处理装置安装在二次进料装置的顶部,所述的电晕处理装置包括下机架1、上机架2、主动辊3、气缸5、电晕板8、支架9、导电杆10,所述的下机架1安装在二次进料装置的顶部,下机架1上通过轴承安装有主动辊3,主动辊3与电机连接,下机架1的顶部设置有可与其分离的上机架2,上机架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支架9,支架9上均匀的设置有导电杆10,导电杆10与电晕板8连接,下机架1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缸5,气缸5的活塞杆上端与上机架2固定连接,下机架1与上机架2接触时两块电晕板8抱在主动辊3上;所述的主动辊3为一个中空管,主动辊3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旋转接头12,旋转接头12分别连接一根高压管13,两根高压管13分别与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连接,进液管14与蓄水箱16连接,进液管14上设置有冷水泵17,出液管15与冷却塔18连接,出液管15上设置有热液回收泵19,冷却塔18与蓄水箱16连接。进一步,所述的主动辊3的下方两侧下机架1上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一根从动辊4。进一步,所述的下机架1的外侧侧壁上设置有导杆6,导杆6的下端固定在下机架1上,上机架2上安装有导套7,导杆6从导套7内穿出。进一步,所述的上机架2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保护电晕处理装置的保护罩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对承印物进行电晕处理,电晕处理后能使承印物的表面变得粗糙,从而提高油墨的附着能力,保证承印物的印刷效果。通过设置中空主动辊冷却印刷的承印物,使印刷后的承印物都能够得到冷却;同时,中空主动辊通过各级管道与闭式冷却塔、水箱形成一个密闭的循环冷却系统,使进入冷却辊的水温在20℃以下,设置专门的水泵及蓄水箱,保证中空主动辊的进水压力和进水量,并在中空主动辊的两侧设置从动辊,使中空主动辊的包角增大,保证中空主动辊能够对承印物进行很好的冷却,从而提高承印物的印刷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晕处理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电晕处理装置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电晕处理装置加装保护罩后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机架、2-上机架、3-主动辊、4-从动辊、5-气缸、6-导杆、7-导套、8-电晕板、9-支架、10-导电杆、11-保护罩、12-旋转接头、13-高压管、14-进液管、15-出液管、16-蓄水箱、17-冷水泵、18-冷却塔、19-液回收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如图1-3所示,所述的带有电晕处理装置的印刷机组包括放料部、除尘部、放牵部、二次进料装置、印刷部、收料部、电晕处理装置,放料部、除尘部、放牵部、二次进料装置、印刷部、收料部依次顺序安装,电晕处理装置安装在二次进料装置的顶部,所述的电晕处理装置包括下机架1、上机架2、主动辊3、气缸5、电晕板8、支架9、导电杆10,所述的下机架1安装在二次进料装置的顶部,下机架1上通过轴承安装有主动辊3,主动辊3与电机连接,下机架1的顶部设置有可与其分离的上机架2,上机架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支架9,支架9上均匀的设置有导电杆10,导电杆10与电晕板8连接,下机架1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缸5,气缸5的活塞杆上端与上机架2固定连接,下机架1与上机架2接触时两块电晕板8抱在主动辊3上;通过气缸5实现两块电晕板8与主动辊3分离与合并接触,这样在需要处理承印物时,使压在两块电晕板8主动辊3上承印物的表面,通过给两块电晕板8通电,两块电晕板8对承印物进行电晕处理,电晕处理后能使承印物的表面变得粗糙,从而提高油墨的附着能力,保证承印物的印刷效果。所述的下机架1的外侧侧壁上设置有导杆6,导杆6的下端固定在下机架1上,上机架2上安装有导套7,导杆6从导套7内穿出。由于上机架2及安装在其上的设备具有一定重量,通过导杆6,能够保证气缸5在推动上机架2上升及下降过程中,能够保证其平稳的工作。所述的主动辊3为一个中空管,主动辊3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旋转接头12,旋转接头12分别连接一根高压管13,两根高压管13分别与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连接,进液管14与蓄水箱16连接,进液管14上设置有冷水泵17,出液管15与冷却塔18连接,出液管15上设置有热液回收泵19,冷却塔18与蓄水箱16连接。通过设置中空主动辊3冷却印刷的承印物,使印刷后的承印物都能够得到冷却;同时,主动辊3通过各级管道与闭式冷却塔18、蓄水箱16形成一个密闭的循环冷却系统,使进入主动辊3的水温在20℃以下,设置专门的回收泵19、冷水泵17及蓄水箱16,保证主动辊3的进水压力和进水量,并在中空主动辊3的两侧设置从动辊4,使中空主动辊3的包角增大,保证中空主动辊3能够对承印物进行很好的冷却,从而提高承印物的印刷效果。所述的上机架2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保护电晕处理装置的保护罩11,通过设置保护罩11能够电晕处理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有异物掉落在其上影响产品印刷质量,同时也可避免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将需要加工的承印物模卷安装在放料部上,使气缸5与空压设备连接,通启动气缸5,通过气缸5的活塞杆将电晕板8升起使其与主动辊3分离,此时将安装在放料部承印物模卷的端头拉出,依次从放料部、除尘部、放牵部、二次进料装置的导辊,电晕处理装置的从动辊4、主动辊3,印刷部的导辊,最终固定在收料部的收卷辊上,然后将通过气缸5将电晕板8放下,使其压在主动辊3上承印物的表面,然后启动整个印刷机组,承印物模卷在放料部的作用下放卷,承印物在通过除尘部时,除尘部将承印物表面附着的灰尘或杂物除去,然后进入放牵部进行拉牵整理,使承印物平整进入下一工序经过整理后的承印物进入二次进料装置,二次进料装置将承印物融入到电晕处理装置,电晕板8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承印物表面电晕放电,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承印物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使承印物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进而将被承印物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电晕处理装置的印刷机组,包括放料部、除尘部、放牵部、二次进料装置、印刷部、收料部,其特征在于:放料部、除尘部、放牵部、二次进料装置、印刷部、收料部依次顺序安装,电晕处理装置安装在二次进料装置的顶部,所述的电晕处理装置包括下机架(1)、上机架(2)、主动辊(3)、气缸(5)、电晕板(8)、支架(9)、导电杆(10),所述的下机架(1)安装在二次进料装置的顶部,下机架(1)上通过轴承安装有主动辊(3),主动辊(3)与电机连接,下机架(1)的顶部设置有可与其分离的上机架(2),上机架(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支架(9),支架(9)上均匀的设置有导电杆(10),导电杆(10)与电晕板(8)连接,下机架(1)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缸(5),气缸(5)的活塞杆上端与上机架(2)固定连接,下机架(1)与上机架(2)接触时两块电晕板(8)抱在主动辊(3)上;所述的主动辊(3)为一个中空管,主动辊(3)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旋转接头(12),旋转接头(12)分别连接一根高压管(13),两根高压管(13)分别与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连接,进液管(14)与蓄水箱(16)连接,进液管(14)上设置有冷水泵(17),出液管(15)与冷却塔(18)连接,出液管(15)上设置有热液回收泵(19),冷却塔(18)与蓄水箱(1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电晕处理装置的印刷机组,包括放料部、除尘部、放牵部、二次进料装置、印刷部、收料部,其特征在于:放料部、除尘部、放牵部、二次进料装置、印刷部、收料部依次顺序安装,电晕处理装置安装在二次进料装置的顶部,所述的电晕处理装置包括下机架(1)、上机架(2)、主动辊(3)、气缸(5)、电晕板(8)、支架(9)、导电杆(10),所述的下机架(1)安装在二次进料装置的顶部,下机架(1)上通过轴承安装有主动辊(3),主动辊(3)与电机连接,下机架(1)的顶部设置有可与其分离的上机架(2),上机架(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支架(9),支架(9)上均匀的设置有导电杆(10),导电杆(10)与电晕板(8)连接,下机架(1)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缸(5),气缸(5)的活塞杆上端与上机架(2)固定连接,下机架(1)与上机架(2)接触时两块电晕板(8)抱在主动辊(3)上;所述的主动辊(3)为一个中空管,主动辊(3)两端分别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勇伏仕润徐进武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创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