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网粒体有序结构的电致变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薄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网粒体有序结构的电致变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在电压的外界调控下,材料颜色或透过率发生稳定可逆的变化的过程。国内外学者围绕电致变色薄膜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目前,电致变色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智能材料之一,在智能窗、汽车防眩后视镜等领域已得到了初步使用,并且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为在低电压的推动下,将电解液中的离子注入到电致变色材料中,使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变色现象。常见的无机阳极电致变色材料有氧化镍、普鲁士蓝等,常见的无机阴极电致变色材料有三氧化钨等。但传统的致密的电致变色材料普遍存在着色效率低、离子注入时间长、调制范围窄等缺陷。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反应一般最先发生在材料表面,因此通过对材料结构的调控来增大材料和电解液在变色过程中的接触面积可以缩短离子扩散路径,有利于离子在材料中的快速嵌入和脱出,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电致变色性能。公开号为CN104962969B的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三维电致变色氧化镍薄膜的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网粒体有序结构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模板:在干净的硅片上铺展第一层聚苯乙烯微球,加热后进行表面镀金,得到镀金模板;在镀金模板上再铺展第二层聚苯乙烯微球,加热得到聚苯乙烯模板,所述的第一层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大于第二层聚苯乙烯微球粒径;(2)电化学沉积薄膜:用步骤(1)得到的聚苯乙烯模板作为工作电极,Ag/AgCl作为参比电极,铂片作为对电极,在电沉积液中进行电化学沉积得到带有聚苯乙烯模板的电致变色薄膜;(3)去除模板:将步骤(2)得到的带有聚苯乙烯模板的电致变色薄膜浸没在有机溶剂中,去除聚苯乙烯模板后取出干燥即得到具有网粒体有序结构的电致变色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网粒体有序结构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模板:在干净的硅片上铺展第一层聚苯乙烯微球,加热后进行表面镀金,得到镀金模板;在镀金模板上再铺展第二层聚苯乙烯微球,加热得到聚苯乙烯模板,所述的第一层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大于第二层聚苯乙烯微球粒径;(2)电化学沉积薄膜:用步骤(1)得到的聚苯乙烯模板作为工作电极,Ag/AgCl作为参比电极,铂片作为对电极,在电沉积液中进行电化学沉积得到带有聚苯乙烯模板的电致变色薄膜;(3)去除模板:将步骤(2)得到的带有聚苯乙烯模板的电致变色薄膜浸没在有机溶剂中,去除聚苯乙烯模板后取出干燥即得到具有网粒体有序结构的电致变色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网粒体有序结构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苯乙烯模板的具体制备过程包括:a.在两块干净的载玻片上分别铺展聚苯乙烯微球,其中,载玻片1上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大于载玻片2上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b.在水中将载玻片1上的聚苯乙烯微球转移到干净的硅片上,加热得到铺展有第一层聚苯乙烯微球的硅片;c.在铺展有第一层聚苯乙烯微球的硅片表面镀金,得到镀金模板;d.在水中将载玻片2上的聚苯乙烯微球转移到镀金模板上,加热得到铺展有第一层聚苯乙烯微球和第二层聚苯乙烯微球的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涌,滑晨铮,韩高荣,杨士宽,汪建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