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7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喷嘴的吹风机,该喷嘴设计为有效地散开湿发束以增强烘干能力。该喷嘴构造成为使其内部空间由从中心线沿径向延伸的分隔面分成多个单独的管道。无直接的气流从喷嘴排出的弱流区形成于分隔面的下游并位于多个强流区之间,这些强流区分别形成于各个管道的下游以使强制气流直接由此流过。在设置由弱流区分隔开的局部强流区的情况下,喷嘴可产生变流速的波状气流,从而能够使湿发束散开,由此增加将头发暴露于热气中的机会,以加速头发的烘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吹风机,特别是一种具有喷嘴的吹风机,该喷嘴特别设 计为有效地散开湿发束以加速头发烘干。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5-137613A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喷嘴的吹风机,该 喷嘴设置为具有用于调整(rectification)被导向使用者头发的气流的板条。 基本上,该喷嘴设计为用以提高头发的烘干效率,即,由Q二HXAXAT确 定的每单位时间的传热量(Q),其中H为传热系数,A为头发接触表面积, AT为头发温度与加热空气的温度之间的温差。为了增加每单位时间的传热 量(Q)以加速烘干湿发并实现快速烘干,需要增加A和AT中的至少一个。 然而,增加AT并不合适,因为这样做必须提高加热空气的温度,并带来过 多的热,这些过多的热让使用者感到不舒服并且可能损伤头发。因此,最好 的选择是增加头发接触表面积。为此,传统吹风机的喷嘴设计为增加气流的 流速。然而,人们发现简单地增加流速对于使湿发束散开和增加头发接触表 面积并不有效,相反却引起通过喷嘴的压力损失。因此,为了增加头发接触 表面积以快速地烘干头发,需要有效地散开湿发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吹风机,其可有效地散开湿发以提 高烘干能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吹风机包括管状壳体,其具有沿壳体的轴线延 伸的流道;送风器,其安装于壳体中,以产生被引导穿过流道的强制气流; 以及管状喷嘴,其设置于壳体的一个与流道相连通的轴端。喷嘴的中心线与 壳体的轴线对齐,以通过排放端排出强制气流。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喷嘴构 造成为使喷嘴的内部空间由从所述中心线沿径向延伸的分隔面分成多个单 独的管道。利用这种结构,无直接的气流从喷嘴排出的弱流区形成于分隔面的下游并位于多个强流区之间,这些强流区分别形成于各个管道的下游以使 强制气流直接由此流过。在这些强流区之间设置弱流区,可使各个强流区局部化(localize),从而促进散开湿发,进而确保快速的头发烘干。喷嘴优选为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在分隔面中延伸以将喷嘴的内部空间分 成两个管道。因此,根据与各管道尺寸相关的隔板的尺寸,可以使弱流区具 有适合的尺寸,以达到散开湿发束的最佳效果。优选地,各管道渐变细以使管道的开口朝向所述排放端比在管道的相对 轴端处窄,以提供强流区。此外,各管道具有由隔板限定出的内侧壁,以在内侧壁的下游部分形成 平面。该平面优选为平行于分隔面延伸。该平面的设置能有效避免分别从管 道排出的气流之间的干涉。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各管道构造成为具有沿喷嘴的直径延长的开口,以 便使用者可根据其发型而使喷嘴沿有效吹发的方向定向。另外,喷嘴还可具有设置于管道外侧的通风孔,以便导引额外的气流来 加速头发的烘干。优选地,壳体包括内筒,内筒中限定出流道,还在内筒与壳体之间限定 出外流道。在这一点上,管道构造成为接收穿过内筒内的流道的强制气流, 而通风孔构造成为接收穿过外流道的强制气流。加热器设置于流道与外流道 之一内,优选为设置在由内筒围绕的流道内,以便在产生热气流之外还同时 产生冷气流,从而使热气流所致的损伤最小化,还确保快速的头发烘干。优选地,所述通风孔构造成为使通风孔的开口沿着所述中心线朝向所述 排放端比在相对的轴端处窄。因此,喷嘴可提供额外的增强流速的气流以增 强散开湿发束的效果。在这一点上,通风孔可构造为朝向喷嘴的排放端下游 的一点会聚,以便增加流出通风孔的空气的流速,从而与从各个管道被引导 穿过局部强气流区的气流相配合而有效地散开湿发束。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及其改型进行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 些及其它有益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吹风机的竖直截面图;图2为上述吹风机的水平截面图3为应用于上述吹风机中的喷嘴的立体图4为上述喷嘴的水平截面图5为上述喷嘴的侧视图6和图7为分别示出在喷嘴的不同位置处的流速的曲线图; 图8为示出喷嘴的改型的侧视图; 图9为示出喷嘴的另一改型的立体图;及图io为示出喷嘴的又一改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考图1至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吹风机。 该吹风机包括沿着轴线伸长的壳体10和从壳体10成一角度延伸的手柄20。 壳体10中容纳有送风器30,送风器30呈轴流风机的形式并由马达32驱动 以产生从该壳体10后端的进气口 12导向壳体10前端所设置的喷嘴60的轴 向强制气流。马达32设置于送风器30的下游并由调整器(rectifier) 34支 撑,该调整器34具有用于调整强制气流的隔板。在图2中示出的最为清楚, 壳体10包括同轴的内筒(inner barrel) 40,内筒40设置在送风器的下游并 位于喷嘴60的上游,以便在其中限定出通向喷嘴的流道44和位于筒40与 壳体10的外壳之间的外流道14。外流道14接收穿过筒40后端的端口 42的 强制气流,以便将强制气流导向喷嘴60。加热器46设置在筒40之内以加热 通过流道44导引的气流,用以提供热气流,并且加热器46设置在端口 42 的上游以便导引冷气流穿过外流道14。手柄20设有用于致动送风器30及加 热器46的开关22。壳体10中还容纳有弥雾发生器50,如图1所示,该弥雾发生器50设置 在内筒40的外侧并邻近于壳体10的前上端,用以将由带电的水微粒构成的 喷雾通过出口15排出。弥雾发生器50具有发射电极52,该发射电极52构 造成为从周围空气中凝结水并接收来自高压发生器54的高压,以将水静电 雾化为带电的水微粒。喷嘴60设置在壳体10的一个位于流道44下游的轴端,其中喷嘴的中 心轴线与壳体10的轴线对齐,喷嘴的前端具有用于排出热气与冷气的排放端(discharge end)。在图3、图4中示出的最为清楚,喷嘴60成形为包括 圆柱形外管62和内管63的双管,所述内管63与外管62同轴并利用周向隔 开的肋61联接至外管62。外管62与内管63之间限定出通风孔64,该通风 孔64的后端与外流道14相连通以使冷气流由此经过。内管63成形为在其 后端与流道44相连通以使热气流由此经过。内管63的内部空间由隔板66 分隔成两条管道65,隔板66位于从喷嘴的中心轴线X沿径向延伸的分隔面 S中。如图4所示,内管63朝向排放端逐渐变细,以使管道65的开口朝向 排放端比在其后端处窄。同样,外管62朝向排放端逐渐变细,以使通风孔 64朝向排放端下游的一点会聚。隔板66在内管63的外径上延长并具有水平截面,即与隔板66的长度 垂直的截面,隔板66在其后轴端会聚为闭合的尖缘(sharp edge) 69。内管 63的后端具有与筒40的轴线同心的圆形开口,因而来自筒40的热气流可被 均匀地导引至内管63中,并在尖缘69处分叉以流入各个管道65中,而不 会产生紊流。隔板66的前开口端具有增加的宽度W,并且隔板66的前端部 的相对两侧上形成有平面68,这些平面68分别限定出邻近于排放端的管道 65的内侧面。隔板66的前开口端安装有具有圆形突出部的帽67。由于管道 65的排放端通过隔板66的宽度W而彼此分开,所以从管道排出的热气流分 别通过排放端下游的局部强流区,同时在这些强流区之间留有弱流区。也就 是说,各个管道65在排放端的下游形成局部强流区以导引热气流,而隔板 66形成分开局部强流区的弱流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风机,包括:管状的壳体(10),其具有沿所述壳体的轴线延伸的流道(44);送风器(30),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中,以产生被引导穿过所述流道的强制气流;管状的喷嘴(60),其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轴端以通过排放端排出所述强制气流,所述喷嘴的中心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对齐;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构造成为使喷嘴的内部空间由从所述中心线沿径向延伸的分隔面(S)分成多个单独的管道(6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宗根英俊宫田博光镰田宪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