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建筑装饰五金机械业。它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直接调节的壁柜门导轮组件,通过调节导轮组件中调节板的前、后滑动距离,推动左、右转动板向左、右张、合,从而使安装在左、右转动板上的滚轮改变中心距离而与铝合金上轨槽内间距相匹配,使调节更为方便、轻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固定板1等,其特征是在固定板1上连接调节底板5,在调节底板5上连接调节板7;在调节底板5前端通过转轴8连接左、右转动板9、10;左、右转动板9、10连接在调节板7的顶面上;滚轮轴2垂直连接在转动板9、10的平面上;双曲扭簧11连接在转轴8和滚轮轴2上;调节底板5为长方形,调节板7为楔形,转动板9、10为腰形,在左、右转动板9、10上连接滚轮3-1、3-2。(*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制作玻璃壁柜门的一种配件——上导轮组件,系一种小五金件,属建筑装饰五金机械业。
技术介绍
广东省中山市专利专利技术人许姜德先生于2003年12月1日曾申请了名为“可调节的壁柜门上导轮组件”的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0320118663.0。它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可以在尺寸相当的铝合金上轨槽中调节使用,且轻巧灵活,使用方便,只要旋动调节板和拧紧定位螺钉即可,这样解决市场多种铝合金上轨槽的匹配,是一种显著的进步。经过八个月的实践、使用,专利技术人感到该申请项目仍有一定的弱点,即旋动调节板和拧紧定位螺钉要事先定位,即调出两个滑轮之间的距离和铝合金上轨槽之间的距离相等,再把导轨组件安装到柜门上去。这样仍然存在调节不方便的问题,不能安装到位后再进行调节,且调节板和定位螺钉均在导轮组件的上方,给安装工人和消费者带来一定的麻烦。能否制造更为方便调节的新的导轮组件呢?这就是本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直接调节的壁柜门导轮组件,它通过调节导轮组件中调节板前、后滑动距离,推动左、右转动板向左、右,张、合,从而使安装在左、右转动板上的滚轮改变中心距离而与铝合金上轨槽内间距相匹配,变得调节更为人性化,更为方便、轻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保留原申请案中固定板,然后在固定板上连接调节底板。调节底板是一个长方形板,在板面前端开有两个连接孔;在后端面上有两条长方形槽孔,在两个槽孔中央有一个定位轴孔,在后端面上有垂直于底面的垂直板,垂直板上有调节螺孔。在调节底板后端的定位轴孔上通过调节定位轴紧贴着调节底板上连接一块调节板。调节板为楔形,上部为三角形,下部为长方形。在调节板中部有腰形槽孔,在腰形槽孔两侧通过冲压使调节板底部加工出两条凸条,这两条凸条刚好座落在调节底板的两条长方形槽孔中,用来保证调节板能在调节底板的长方形槽孔中前、后移动,而不会偏离左、右。调节板上部三角形的两个对称边我们称之为楔形边。在调节板后端面上有垂直于底面上立面,立面中部有丝孔。这样,在调节板与调节底板叠合后调节底板上的垂直板和调节板上的立板也刚好贴合,调节螺孔和丝孔都在同一个圆心线上,在调节螺孔和丝孔上安装螺钉,当旋动螺钉时,调节底板固定不动,而随着螺钉的左、右旋动,调节板可以在调节底板上前进或后退。在调节底板的前端两个连接孔上分别连接腰形的左、右转动板。转动板的前部有圆孔,中部有一个台阶,使转动板板面前低后高。并在后面的底面上连接一个凸柱,凸柱的底面和转动板前部的底面在一条连接线上。在转动板后部还有一个轮轴孔,它是用来安装滚轮轴的。当左、右转动板通过转轴连接在调节底部前端的两个连接孔上后,转动板前半部紧贴在调节底板上,后半部则离开调节底板而贴落在调节板上,且左、右两个转动板下部的凸柱分别与调节板的两个楔形边连接(相靠着)。在两个转动板的后端的轮轴孔上连接带滚轮轴的滚轮,两个滚轮水平地连接在左、右转动板上面。用一根双曲扭簧连接转动板前端的两个转轴和后端的两个滚轮轴。由于双曲扭簧的弹力作用,两个滚轮始终受到双曲扭簧一种向内合拢的弹性作用力。因此,当旋动螺钉,推动调节板往前运动时,它的两个楔形边会在左、右两个转动板下部凸柱边移动,从而使左、右转动板会分别绕着前端的两个转轴向外张开。当推动调节板到最大行程时,,则连接在转动板后部的滚轮会向左、右分开,它们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当调节板后缩至边端位置时,在双曲弹簧力的作用下,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值。因此,用螺钉调节调节板的进、退从而可以调节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或大或小,非常灵巧、方便。本技术的优点是明显的(一)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制作容易;(二)使用范围广,两滚轮之间距离可在30毫米~44毫米间进行调节,可匹配几种槽铝;(三)安装、调节方便,可以先安装,后进行调节,且调节时只要用一个螺丝刀在门窗侧面进行调节,省时、省力,方便了消费者。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讲述本技术的结构。附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图;附图3为附图2的左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部件调节底板的主视图;附图5为本技术的部件调节底板的左视图;附图6为本技术的部件调节底板的仰视图;附图7为本技术的部件调节板的主视图; 附图8为本技术的部件调节板的左视图;附图9为本技术部件调节板的俯视图;附图10为本技术的部件左转动板的主视图;附图11为本技术的部件左转动板的右视图;附图12为本技术的部件右转动板的主视图;附图13为本技术的部件右转动板的左视图;附图1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附图15为附图14的左视图;附图中1、固定板,2、滚轮轴,3、滚轮,4、螺钉,5、调节底板,6、调节定位轴,7、调节板,8、转轴,9、左转动板,10、右转动板,11、双曲扭簧,12、内六角螺钉,13、U形槽口,14、壁柜门,5-1、长槽孔,5-2、连接孔,5-3、定位轴孔,5-4、垂直板,5-5、调节螺孔,7-1立板,7-2、丝孔,7-3、下凸板,7-4、腰形孔,7-5、楔形边,9-1、左台阶,10-1、右台阶,9-2、转动轴孔,10-2、转动轴孔,9-3、轮轴孔,10-3、轮轴孔,9-4、凸柱,10-4、凸柱。具体实施方案按附图,制造好本技术的各个部件,然后进行组装。步骤1将调节底板5铆接在固定板1顶面上。步骤2把螺钉4拧入调节底板5的垂直板5-4的调节螺孔5-5中;然后将螺钉4头部导入调节板7的主板7-1的丝孔7-2中;再把调节定位轴6穿过调节板7的腰形孔7-4以及调节底板5的定位轴孔5-3里进行铆接。步骤3将两个带滚轮轴2的滚轮3分别铆接在左转动板9、右转动板10后端的轮轴孔9-3、10-3中。步骤4将双曲扭簧11的两端分别扣在两个滚轮轴2上,然后再把两根转轴8穿过双曲扭簧11的两个挠孔以及左转动板9的转动孔9-2和右转动板10的转动孔10-2后铆接在调节底板5前端的两个连接孔5-2里。这样,一个导轮组件即制作成功了。如附图14和15所示,可以将导轮组件安装在已经制作好的玻璃壁柜门上。在两扇玻璃壁柜门14的上端两侧各装上一个导轮组件,用内六角螺钉12穿过固定板1下部的U型槽口13将其固定,然后安装人员站立在壁柜门14侧端面,用螺丝刀对螺钉4旋动,可以将调节板7向前调节,调节板7两侧的楔形边7-5会推动左、右转动板9-1、10-1上的两个凸柱9-4、10-4向两侧移动,从而使两个滚轮3的外侧距离增加,当两个滚轮3紧紧贴住“冂”型铝合金槽15的内侧壁后,则调节就完成了,手推动玻璃壁柜门14,在导轮组件的滚动支撑下,壁柜门14往复滚动正常,则安装完毕了。总的说,本技术在原申请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调节更为方便,将会受到装饰行业的欢迎和采用。权利要求1.可直接调节的壁柜门导轮组件,包括固定板(1)、滚轮轴(2)、滚轮(3)及螺钉(4),其特征是在固定板(1)上连接调节底板(5),在调节底板(5)上通过调节定位轴(6)连接调节板(7);在调节底板(5)前端通过转轴(8)连接左、右转动板(9)、(10),左、右转动板(9)、(10)连接在调节板(7)的顶面上;滚轮轴(2)垂直连接在转动板(9)、(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直接调节的壁柜门导轮组件,包括固定板(1)、滚轮轴(2)、滚轮(3)及螺钉(4),其特征是在固定板(1)上连接调节底板(5),在调节底板(5)上通过调节定位轴(6)连接调节板(7);在调节底板(5)前端通过转轴(8)连接左、右转动板(9)、(10),左、右转动板(9)、(10)连接在调节板(7)的顶面上;滚轮轴(2)垂直连接在转动板(9)、(10)的平面上;双曲扭簧(11)连接在转轴(8)和滚轮轴(2)上; 所述的调节底板(5)为长方形,在平面上有长槽孔(5-1),前端有连接孔(5-2),中部有定位轴孔(5-3),后端有垂直于底面的垂直板(5-4),在垂直板(5-4)上有调节螺孔(5-5); 所述的调节板(7)为楔形,后端面上有垂直于底面的立板(7-1),在立板(7-1)中部有丝孔(7-2);在调节板(7)上有下凸板(7-3),中部有腰形孔(7-4),前端有两楔形边(7-5); 所述的左、右转动板(9)、(10)为腰形,在左、右转动板(9)、(10)上有左、右台阶(9-1)、(10-1),在上部有连接孔(9-2)、(10-2),在下部有轮轴孔(9-3)、(10-3),在底面上有凸柱(9-4)、(10-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姜德,高代国,
申请(专利权)人:许姜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