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用半自动抛光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抛光机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半自动抛光机。
技术介绍
目前实验室用的抛光机种类多,在抛光试样时经常是手持抛光机并按压于试样表面反复地抛光。抛光模具时常常也会出现因操作者没有稳住抛光机或者由于疲劳而造成刃部损伤。对于布轮抛光机,有时会出现试样被高速旋转的布轮因惯性作用而滑落飞出去,损坏试样的同时也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总体来说,手持抛光机抛光试样不仅容易产生疲劳、效率低,而且由于手持抛光机稳定性差造成抛光精度差,影响后续的实验研究。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实验室用半自动抛光机,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实验室用半自动抛光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组立柱,且所述立柱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立柱的内部均设置有移动结构一,所述移动结构一的底部均设置有电机一,且所述电机一固定在所述立柱的内底部上,所述立柱之间均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用半自动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3),所述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组立柱(5),且所述立柱(5)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立柱(5)的内部均设置有移动结构一(7),所述移动结构一(7)的底部均设置有电机一(8),且所述电机一(8)固定在所述立柱(5)的内底部上,所述立柱(5)之间均设置有横板(9),且所述横板(9)与所述所述横板(9)的底部设置有移动结构二(10),所述移动结构二(10)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固定架一(11),所述固定架一(11)上均设置有抛光机(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用半自动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3),所述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组立柱(5),且所述立柱(5)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立柱(5)的内部均设置有移动结构一(7),所述移动结构一(7)的底部均设置有电机一(8),且所述电机一(8)固定在所述立柱(5)的内底部上,所述立柱(5)之间均设置有横板(9),且所述横板(9)与所述所述横板(9)的底部设置有移动结构二(10),所述移动结构二(10)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固定架一(11),所述固定架一(11)上均设置有抛光机(12);其中,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底板(14),所述底板(14)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架二(15),所述固定架二(15)的底部穿插设置有圆环一(16),且所述圆环一(16)与所述底板(1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二(15)的一侧穿插设置有轴承座一(17),所述轴承座一(17)的中部穿插设置有转动轴(18),所述转动轴(18)的一侧与电机二(19)连接,所述转动轴(18)的另一侧与主从轮(20)固定连接,所述主从轮(20)的底部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从动轮(21),且所述从动轮(21)的中部穿插设置有圆柱体(22),所述圆柱体(22)的底部与所述圆环一(16)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架二(15)的顶部中间位置穿插设置有圆环二(23),且所述圆柱体(22)的顶部与所述圆环二(23)转动连接,所述圆环二(23)的顶部内侧设置有螺杆(24),且所述螺杆(24)与所述圆环二(23)之间通过螺纹(25)活动连接,所述螺杆(24)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6),所述顶板(26)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27),且所述支撑杆(27)的底部均贯穿所述固定架二(15)并与位于所述固定架二(15)内顶部的圆环三(28)活动连接;其中,所述移动结构一(7)包括转动柱(29),且所述转动柱(29)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动柱(29)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座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