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牵引装置的钻径向孔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408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牵引装置的钻径向孔用装置,包括:连接头,上端与油井的连续管连接并导通;柔性喷管,上端与连接头的下端连接并导通,柔性喷管的下端设置有喷嘴;加重筒,固定套设在柔性喷管的下端外,加重筒能够使柔性喷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柔性喷管进行加重牵引,使柔性喷管在井筒内保持垂直伸展状态,而不会与油管内壁接触弯折破损造成遇阻,保证后续钻径向孔正常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牵引装置的钻径向孔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常规油气井、煤层气井钻完井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牵引装置的钻径向孔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外油田开采行业中,水射流钻径向孔作业技术主要用于油气井二次开发,对低渗透油藏改造、近井带污染层改造具有显著增产效果。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煤层透气性差,地面开采煤层气在部分煤田效果不好,单井产气量低,达不到商业性开发的目的,而提高单井煤层气产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钻径向孔。目前已有的水射流钻径向孔技术,可在油气井周围的地层中完成钻进距离10~30m以上,孔径25至35mm的径向孔眼。并根据作业需要,可在一个层位完成多个类似的径向孔眼,或在不同的层位完成多个类似的径向孔眼。这些径向孔眼在井筒与油气藏之间建立有效连通,改善油气藏的流动性,消除近井带污染和近井带压降的不利影响,提高单井产量。在煤层气生产中,径向钻孔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1)使煤层的暴露面积增大,提高煤层气产量;(2)使井距加大,减少钻井数量及费用;(3)克服了传统的定向钻进垂直孔不能重复利用的缺点,径向钻孔可以在同一垂直孔内的不同煤层钻1个或多个径向孔,提高了地面钻孔的利用效率;(4)在地表不能接近的区域可以用径向孔接近预定目标区域;(5)水射流能够沟通煤层裂隙,提高煤层的透气性,从而增加煤层气产量。水射流径向钻孔作业时,先用常规油管连接定位导向工具下入到井底待作业层位。然后用连续管将套管开窗工具下入油管内,直至定位导向工具处,进行套管开窗。套管开窗完成后,下入安装有柔性喷管的钻径向孔工具,进行地层喷射钻进。水射流钻径向孔工具需要用到10~30m以上的柔性喷管,前端安装破岩喷嘴,通过上述专用定位导向工具作径向转弯,伸入到地层中进行喷射破岩钻进,现有的技术中柔性喷管一般采用钢丝编织柔性管或小直径金属管。采用金属管的优点是自身刚度较高,可保证在下入油管过程中不易弯折遇阻,且在地层中喷射钻进时能保持直线状态,管子不弯曲不阻塞,实现长距离钻进。但缺点有两方面,一是由于自身刚度较高不易弯曲,作径向转弯时的阻力较大,伸出地层也就难度大;二是为了降低径向转弯难度,金属管直径只能做得很小,而管子又长达10~30m以上,当高压流体流经金属管内孔时,沿程压力损失就会很大,造成管子前端喷嘴破岩水功率大幅下降,从而影响在地层中破岩钻进。而钢丝编织柔性喷管刚度小,很容易弯曲作径向转弯,但由于柔性喷管较长,在下入油管过程中,单纯依靠柔性喷管自重无法保证垂直伸展状态,而是呈弯曲、扭曲状态,容易和油管内壁接触而发生弯折破损,同时造成下放遇阻,造成后续无法实施径向钻孔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喷管带有牵引装置的钻径向孔用装置,以达到避免下放时柔性喷管发生弯折破损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牵引装置的钻径向孔用装置,包括:连接头,上端与油井的连续管连接并导通;柔性喷管,上端与连接头的下端连接并导通,柔性喷管的下端设置有喷嘴;加重筒,固定套设在柔性喷管的下端外,加重筒能够使柔性喷管沿竖直方向设置。进一步地,连接头包括上接头和下接头,上接头和下接头沿竖直方向依次连接,上接头设置有上接轴向通孔,下连接头设置有下接轴向通孔,上接轴向通孔和下接轴向通孔连通,柔性喷管上端固定在上接头下端并与上接轴向通孔连通,柔性喷管的下端穿过下接轴向通孔并置于下接头外。进一步地,连接头还包括悬挂半环,固定设置在下接轴向通孔内,悬挂半环具有用于容纳柔性喷管的轴向容纳通孔,柔性喷管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扣压接头,在轴向容纳通孔内设置有与扣压接头配合卡接的卡接台阶。进一步地,下接轴向通孔下端和轴向容纳通孔下端均为锥度和延伸方向均相同的锥形孔,且下接轴向通孔下端的锥形孔与轴向容纳通孔下端的锥形孔连接。进一步地,下接头的下端外端面为沿竖直方向向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状结构。进一步地,加重筒包括上加重筒和下加重筒,上加重筒套设固定在柔性喷管上,下加重筒的上端与上加重筒的下端固定连接,下加重筒下端开口并且下加重筒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喷头的轴向容纳空腔。进一步地,柔性喷管的下端处设置有下扣压接头,加重筒还包括卡环,卡环固定设置在上加重筒和下加重筒的连接处,下扣压接头位于卡环的下方,卡环具有用于穿设柔性喷管的轴向连通孔,轴向连通孔的直径小于下扣压接头的外径。进一步地,轴向连通孔上端为沿竖直方向向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孔。进一步地,上加重筒的上端设置有上端外导向斜面。进一步地,下加重筒的下端设置有下端外导向斜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柔性喷管进行加重牵引,使柔性喷管在井筒内保持垂直伸展状态,而不会与油管内壁接触弯折破损造成遇阻,保证后续钻径向孔正常施工作业。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在下放过程中利用射流冲洗油管内的油泥污垢,避免喷管堵塞,保障后续正常作业。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悬挂半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卡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0、连接头;11、上接头;111、连接螺纹;112、螺钉孔;113、密封螺纹;12、下接头;121、螺纹孔;122、压紧螺纹孔;123、空腔;124、下接外锥面;125、下接内锥面;13、悬挂半环;131、容纳内腔;132、内孔;133、悬挂半环内锥面;20、柔性喷管;21、上扣压接头;22、下扣压接头;30、加重筒;31、上加重筒;311、上端外导向斜面;312、上端内导向斜面;313、上加重筒空腔;314、防松螺钉孔;32、下加重筒;321、下加重筒螺纹孔;322、排渣孔;323、轴向容纳空腔;324、下端外导向斜面;33、卡环;331、卡环锥形孔;332、等径内孔;40、喷嘴。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牵引装置的钻径向孔用装置,包括连接头10、柔性喷管20、加重筒30和喷嘴40。连接头10的上端与油井的连续管连接并导通。柔性喷管20的上端与连接头10的下端连接并导通,柔性喷管20的下端设置有喷嘴40。加重筒30固定套设在柔性喷管20的下端外,加重筒30能够使柔性喷管20沿竖直方向设置。对柔性喷管20进行加重牵引,使柔性喷管20在井筒内保持垂直伸展状态,而不会与油管内壁接触弯折破损造成遇阻,保证后续钻径向孔正常施工作业。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在下放过程中利用射流冲洗油管内的油泥污垢,避免喷管堵塞,保障后续正常作业。连接头10包括上接头11和下接头12,上接头11和下接头12沿竖直方向依次连接,上接头11通过连接螺纹111与连续管连接。上接头11设置有上接轴向通孔,下接头12设置有下接轴向通孔,上接轴向通孔和下接轴向通孔连通,柔性喷管20上端固定在上接头11下端并与上接轴向通孔连通,柔性喷管20的下端穿过下接轴向通孔并置于下接头12外。上接头11具有密封螺纹113,与柔性喷管20的上端相连。上接头11的下端与下接头12的上端通过螺纹相连。上接头11具有螺钉孔112,用于安装螺钉,防止上接头11与下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牵引装置的钻径向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头(10),上端与油井的连续管连接并导通;柔性喷管(20),上端与连接头(10)的下端连接并导通,柔性喷管(20)的下端设置有喷嘴(40);加重筒(30),固定套设在柔性喷管(20)的下端外,加重筒(30)能够使柔性喷管(20)沿竖直方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牵引装置的钻径向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头(10),上端与油井的连续管连接并导通;柔性喷管(20),上端与连接头(10)的下端连接并导通,柔性喷管(20)的下端设置有喷嘴(40);加重筒(30),固定套设在柔性喷管(20)的下端外,加重筒(30)能够使柔性喷管(20)沿竖直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牵引装置的钻径向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头(10)包括上接头(11)和下接头(12),上接头(11)和下接头(12)沿竖直方向依次连接,上接头(11)设置有上接轴向通孔,下接头(12)设置有下接轴向通孔,所述上接轴向通孔和所述下接轴向通孔连通,柔性喷管(20)上端固定在上接头(11)下端并与所述上接轴向通孔连通,柔性喷管(20)的下端穿过所述下接轴向通孔并置于下接头(12)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牵引装置的钻径向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0)还包括悬挂半环(13),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接轴向通孔内,悬挂半环(13)具有用于容纳柔性喷管(20)的轴向容纳通孔,柔性喷管(2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扣压接头(21),在所述轴向容纳通孔内设置有与所述扣压接头配合卡接的卡接台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牵引装置的钻径向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轴向通孔下端和所述轴向容纳通孔下端均为锥度和延伸方向均相同的锥形孔,且所述下接轴向通孔下端的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张友军胡强法张炎贾夏王刚庆芮群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油江汉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