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80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为中空管;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管体包括复数个侧壁管和复数个第一抗压结构;复数个所述侧壁管呈环形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相邻两个所述侧壁管之间设置有复数个所述第一抗压结构。其优点在于,将引流管呈两段式设计,引流管设置呈两段具有不同截面形状的管体,第一管体为中空管,第二管体为带有侧壁管的中空管,便于使大体积的血块排出,避免出现因较大血块堵塞传统引流管而需要人工挤压以排出血块的问题,提高了引流管的使用效率;设置抗压结构,使得引流管不出现因挤压而导致的变形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
技术介绍
引流管是一种常用的术后器械,主要用于将人体组织中或体腔内积聚的脓液、血液或其他液体引导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现有的引流管通常为一段式中空管或着是两段式中空管。一段式中空管,顾名思义就是一根没有特殊形状的中空管,这种中空管存在引流效率低下,易挤压变形等问题。两段式中空管,包括一中空管和一具有特殊形状的中空管,具有特殊形状的中空管的径向截面通常为十字形截面,即中空管的内部被分成四个腔室。但是这种中空管在遇到体积较大的成形血块、食物或粪便残渣、以及组织碎屑时,往往会出现堵塞,通常需要人工挤压已将堵塞物碾碎,从而使引流管通畅,操作繁琐,需要时刻关注。因此,亟需一种避免出现堵塞,提高引流效率的引流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引流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为中空管;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管体包括复数个侧壁管和复数个第一抗压结构;复数个所述侧壁管呈环形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相邻两个所述侧壁管之间设置有复数个所述第一抗压结构。优选地,所述侧壁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10。优选地,所述第一抗压结构由硬质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抗压结构沿所述第二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所述侧壁管沿所述第二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之比小于或等于1。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内侧,所述第一抗压结构沿所述第二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所述侧壁管沿所述第二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之比小于或等于1/2。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由透明硅胶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优选地,所述侧壁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5。优选地,所述侧壁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10。优选地,还包括: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三管体包括复数个侧壁槽和复数个第二抗压结构;复数个所述侧壁槽呈环形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三管体的内壁,所述侧壁槽与所述侧壁管一一对应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侧壁槽之间设置有复数个所述第二抗压结构。优选地,所述侧壁槽沿所述第三管体螺旋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抗压结构沿所述第三管体螺旋设置。优选地,所述侧壁槽沿所述第三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所述侧壁管沿所述第二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二抗压结构沿所述第三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抗压结构沿所述第二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一抗压结构由硬质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管体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管体的长度。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引流管,将引流管呈两段式设计,引流管设置呈两段具有不同截面形状的管体,第一管体为中空管,第二管体为带有侧壁管的中空管,便于使大体积的血块排出,避免出现因较大血块堵塞传统的引流管而需要人工挤压以排出血块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引流管的使用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通过设置抗压结构,使得引流管不会出现因挤压而导致的变形问题,保持引流管通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管体的径向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二管体的径向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引流管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管体的径向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三管体的径向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引流管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管体的径向剖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三管体的径向剖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引流管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侧壁管4;第一抗压结构5;侧壁槽6;第二抗压结构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与第二管体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一体成型。第一管体1为中空管,其由透明硅胶制成。第一管体1的内径与第二管体2的内径相等,第一管体1的外径与第二管体2的外径相等。第一管体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管体2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管体1的长度大于第二管体2的长度,且第一管体1的长度与第二管体2的长度之比大于5。第二管体2包括复数个侧壁管4和复数个第一抗压结构5,复数个侧壁管4呈环形对称地设置在第二管体2的内壁,第一抗压结构5设置在第二管体2的内壁或管壁,并在相邻两个侧壁管4之间设置。第二管体2为中空管,其由透明硅胶制成。进一步地,侧壁管4为弧形管。进一步地,侧壁管4的内径与第二管体2的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5。进一步地,第一抗压结构5由硬质材料制成,如硬质塑料。进一步地,侧壁管4沿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即由第二管体2内壁向第二管体2的轴心凸起的高度)与第一抗压结构5沿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即由第二管体2内壁向第二管体2的轴心凸起的高度)之比大于或等于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侧壁管4的内径为第二管体2的内径的1/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侧壁管4沿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第一抗压结构5沿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之比等于1。进一步地,侧壁管4的数量至少是两个,优选的数量是三个、四个或五个。本实施例中,第二管体2包括两个侧壁管4和六个第一抗压结构5。两个侧壁管4呈环形对称分布,呈“吕”形分布,相邻两个侧壁管4的中心与第二管体2的中心形成的夹角为180°。相邻两个侧壁管4之间均设置有均匀分布地三个第一抗压结构5。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将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插入患者身体上的指定位置,第二管体2的第二端设置在一容器内;患者的血液流入第一管体1内,并从第二管体2流出;在血液流量较少时,血液一般沿着第二管体2的内壁从侧壁管4排出;当血液流量较大时,血液沿着第二管体2和侧壁管4流出;当血液中出现大体积血块时,血块从第二管体2的中部排出,部分血液则从侧壁管4流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引流管呈两段式设计,第一管体为中空管,第二管体为带有侧壁管的中空管,便于使大体积的血块排出,避免出现因较大血块较大堵塞传统的引流管而需要人工挤压以排出血块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引流管的使用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通过设置抗压结构,使得引流管不会出现因挤压而导致的变形问题,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1),所述第一管体(1)为中空管;第二管体(2),所述第二管体(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管体(1)和所述第二管体(2)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管体(2)包括复数个侧壁管(4)和复数个第一抗压结构(5);复数个所述侧壁管(4)呈环形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2)的内壁;相邻两个所述侧壁管(4)之间设置有复数个所述第一抗压结构(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1),所述第一管体(1)为中空管;第二管体(2),所述第二管体(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管体(1)和所述第二管体(2)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管体(2)包括复数个侧壁管(4)和复数个第一抗压结构(5);复数个所述侧壁管(4)呈环形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2)的内壁;相邻两个所述侧壁管(4)之间设置有复数个所述第一抗压结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管(4)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体(2)的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压结构(5)由硬质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压结构(5)沿所述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所述侧壁管(4)沿所述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之比小于或等于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体(2)的内侧,所述第一抗压结构(5)沿所述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所述侧壁管(4)沿所述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之比小于或等于1/2。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如万维刘铁龙许克寒楼棪杨建黄权李林万昌丽魏海峰杨兴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