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庞兴学专利>正文

调控头端主动行进式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111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2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调控头端主动行进式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管壁和中心腔,将所述导管依次划分为头部、管身和尾部,所述导管的管壁内,沿导管纵轴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可供流体流通的壁内腔道;所述头部的管壁向外翻折出并指向所述导管行进的反方向;每个壁内腔道都从尾部的管壁边缘延伸连通至头部的管壁;所述壁内腔道在尾部的管壁边缘的开口为壁内腔道的入口,在头部的管壁的开口为壁内腔道的出口;每个壁内腔道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相平行或与导管纵轴成锐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在无导丝先行引导和支撑的条件下,将导管长距离置入动物或人体的血管内目标位置。

Controlling head-end active traveling cathe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n active traveling catheter at the regulating head end. The catheter comprises a tube wall and a central cavity. The catheter is divided into a head, a tube body and a tail in turn. In the tube wall of the catheter, a plurality of wall cavities for fluid flow are eve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catheter; the tube wall of the head is turned outward and directed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the catheter; each wall cavity channel extends from the edge of the tube wall of the tail to the head. The opening of the wall cavity at the edge of the tube wall at the tail is the entrance of the wall cavity, and the opening of the tube wall at the head is the exit of the wall cavity; the direction of the exit of each wall cavity channel is parallel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tube or at an acute angle with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tube.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long-distance insertion of the catheter into the target position of the blood vessel of an animal or a human body without the guide wire leading and suppor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控头端主动行进式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调控头端主动行进式导管。
技术介绍
在管道系统中,例如输油管道、给排水工程管道、机械设备内部管道和医疗领域中人体血管,甚至河流、海洋、水渠等水域中,在进行相关操作或检测工作中,需要将特定设备送至管道内某一特定位置。上述操作往往都需要大型监测设备或引导,用于监测或引导特定设备的走向。尤其在医疗领域,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将导管放置入动物或人体的体内血管的方法有:1、盲法:即经皮穿刺血管成功后,在导引导丝的引导下,依据血管的解剖走形,手动将导管置入体内。如:深静脉管及肺动脉漂浮导管的置入;2、体外监测引导法:经皮穿刺血管成功并置入鞘管后,在导引导丝的引导下,并在X光或超声等影像学体外监测下,将导管置入动物或人体的体内血管。如冠脉动脉介入、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或检查时各种导管的置入、外周动脉和静脉疾病介入治疗或检查时各种血管导管的置入。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均需推动导管尾部使导管前行,其缺陷在于:①,需要导引导丝先行引导,②,或需要大型X光机或超声机等设备的实时定位监测,应用环境及条件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由导管头部主动牵引导管置入的设备及方法,从而不需要导引导丝的引导,或者也不需要X线设备或超声设备的体外实时定位监测,在腔内可视设备的引导下,可实现在床旁、手术室和导管室等多种环境下进行长距离置入导管至动物或人体的血管,也可实现在输油管道、给排水工程管道、机械设备内部管道等各种管道系统中、或在河流、海洋、水渠或气体介质中进行探测及施工引导,具体地说是调控头端主动行进式导管。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述的调控头端主动行进式导管,包括管壁和中心腔,将所述导管依次划分为头部、管身和尾部,所述导管的管壁内,沿导管纵轴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可供流体流通的壁内腔道;所述头部的管壁向外翻折出并指向所述导管行进的反方向;每个壁内腔道都从尾部的管壁边缘延伸连通至头部的管壁;所述壁内腔道在尾部的管壁边缘的开口为壁内腔道的入口,在头部的管壁的开口为壁内腔道的出口;每个壁内腔道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相平行;或者,每个壁内腔道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夹角都为α,α为锐角;或者,所述壁内腔道包括第一壁内腔道和第二壁内腔道,每个第一壁内腔道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相平行,每个第二壁内腔道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夹角都为α,α为锐角;所述第一壁内腔道和第二壁内腔道在管壁内相互间隔布置。在本技术中,所述导管可用于沿动物或人体内动脉或静脉血管顺血流或逆血流行进。在管壁内均匀地开设有多个壁内腔道,每个壁内腔道都由尾部的管壁边缘延伸连通至头部的管壁,在头部的管壁上设置有壁内腔道出口。向壁内腔道中注入具有压力的已知流体,已知流体会从各头部的管壁上的出口喷出。由于导管头部的管壁向外翻折出并指向所述导管行进的反方向,所以从出口喷出的流体会形成反推力,推动导管头部行进,从而带动整个导管行进。另外,由于各个壁内腔道出口喷出的流体的压力可调,从而可改变头端行进的速度和方向。本技术中所述的导管适用于病房床边、手术室、导管室等多种医疗环境下长距离的导管放置;也适用于输油管道、给排水工程管道、机械设备内部管道等各种管道系统中、或在河流、海洋、水渠或气体介质中进行探测及施工引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纵剖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处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省略支撑丝;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纵剖示意图;图6为图4的B-B处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省略支撑丝;图7为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C-C处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省略支撑丝;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纵剖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管身内部支撑丝的布置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管身内部支撑丝的布置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在直线管道中行进的状态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弯曲管道中行进的状态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具有分叉结构的管道中行进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具有分叉结构的管道中行进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图中:头部1(其中:内侧壁1.1、管壁反折1.2、外侧壁1.3)、管身2、尾部3、壁内腔道4(其中:第一壁内腔道41、第二壁内腔道42、控制腔道4.1、被动腔道4.2)、中心腔5、支撑丝6、通道7(其中:主通道7.1、分支通道7.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调控头端主动行进式导管,包括管壁和中心腔5,将所述导管依次划分为头部1、管身2和尾部3,所述导管的管壁内,沿导管纵轴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可供流体流通的壁内腔道4;所述头部1的管壁向外翻折出并指向所述导管行进的反方向;每个壁内腔道4都从尾部3的管壁边缘延伸连通至头部1的管壁;所述壁内腔道4在尾部3的管壁边缘的开口为壁内腔道4的入口,在头部1的管壁的开口为壁内腔道4的出口;每个壁内腔道4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头部1为一体式反折结构,所述头部1的管壁包括:内侧壁1.1、外侧壁1.3和管壁反折1.2;所述内侧壁1.1与管身2的管壁连为一体,所述管壁反折1.2连接内侧壁1.1和外侧壁1.3,所述外侧壁1.3嵌套在内侧壁1.1外。因此,如图2所示,壁内腔道4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相平行时,所述出口开设在外侧壁1.3的底边缘。每个壁内腔道4在管壁反折1.2处都呈U型结构。当向各壁内腔道4的入口注入具有压力的流体时,各对应出口都会喷出相应具有压力的流体。由于导管头端的结构和各出口的方向,使喷出的流体指向下(设导管行进方向为上),因此,向下的流体对导管头端产生反推力,使导管头部具有向上的动力,使导管头部带动导管向上行进。如图9至11所示,所述导管的管壁内均匀分布有多根为导管提供韧性的支撑丝6,每根支撑丝6与任一壁内腔道4都不接触;所述每根支撑丝6由尾部3的管壁内延伸至头部1的管壁内;所述支撑丝6相互平行或交叉设置。各支撑丝6的分布可以是整齐的,也可以是随机排列的。将多根支撑丝6设置在管壁2内,作用是增加本技术所述导管的韧性,使其能在血管中更顺利的行进。支撑丝6的分布有多种情况,本实施例只举出其中的两种,其余不再赘述。另外,如图3所示,每个壁内腔道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当然,每个壁内腔道4的横截面形状也有多种情况,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者任何不规则图形,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地,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控头端主动行进式导管,包括管壁和中心腔(5),将所述导管依次划分为头部(1)、管身(2)和尾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管壁内,沿导管纵轴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可供流体流通的壁内腔道(4);所述头部(1)的管壁向外翻折出并指向所述导管行进的反方向;每个壁内腔道(4)都从尾部(3)的管壁边缘延伸连通至头部(1)的管壁;所述壁内腔道(4)在尾部(3)的管壁边缘的开口为壁内腔道(4)的入口,在头部(1)的管壁的开口为壁内腔道(4)的出口;每个壁内腔道(4)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相平行;或者,每个壁内腔道(4)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夹角都为α,α为锐角;或者,所述壁内腔道(4)包括第一壁内腔道(41)和第二壁内腔道(42),每个第一壁内腔道(41)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相平行,每个第二壁内腔道(42)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夹角都为α,α为锐角;所述第一壁内腔道和第二壁内腔道在管壁内相互间隔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控头端主动行进式导管,包括管壁和中心腔(5),将所述导管依次划分为头部(1)、管身(2)和尾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管壁内,沿导管纵轴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可供流体流通的壁内腔道(4);所述头部(1)的管壁向外翻折出并指向所述导管行进的反方向;每个壁内腔道(4)都从尾部(3)的管壁边缘延伸连通至头部(1)的管壁;所述壁内腔道(4)在尾部(3)的管壁边缘的开口为壁内腔道(4)的入口,在头部(1)的管壁的开口为壁内腔道(4)的出口;每个壁内腔道(4)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相平行;或者,每个壁内腔道(4)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夹角都为α,α为锐角;或者,所述壁内腔道(4)包括第一壁内腔道(41)和第二壁内腔道(42),每个第一壁内腔道(41)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相平行,每个第二壁内腔道(42)的出口所指的方向与所述导管纵轴夹角都为α,α为锐角;所述第一壁内腔道和第二壁内腔道在管壁内相互间隔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控头端主动行进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为一体式反折结构,所述头部(1)的管壁包括:内侧壁(1.1)、外侧壁(1.3)和管壁反折(1.2);所述内侧壁(1.1)与管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兴学
申请(专利权)人:庞兴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