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人造血管渗透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3689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低人造血管渗透性能的方法,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纺织中的离心纺丝和机织两种方法相结合,先通过机织制备管状织物,然后将胶原蛋白和聚己内酯溶液通过离心纺丝形成结构紧密的纳米纤维膜贴附并渗透进管状织物,使其形成结构紧密的血管壁。由制得的人造血管即避免了单一机织制备的人造血管其纱线之间有微孔且没有粘接导致血管容易渗血的缺点,同时通过离心纺丝技术在血管外层加入了胶原蛋白和聚己内酯,提高了人造血管克服形变的能力,胶原蛋白也有利于促进细胞分化,提高了人造血管的生物活性,而且此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效率较高,相对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人造血管渗透性能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人造血管渗透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提高,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治疗血管类疾病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血管移植。但由于用于移植的异体血管数量稀少无法满足医疗需求,故人造血管成为最合适的代替品。20世纪50年代起。科研人员开始了纺织型人造血管的制造历史。目前,纺织型人造血管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替换人体内已坏损的血管,并取得了较好的医疗效果。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920531A,公开日期为2013年2月13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机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机织制备人工血管的方法,以涤纶编织纱线、真丝编织纱线和涤纶真丝混合编织纱线作为经纬纱在机织机上织造机织人造血管。但是单一机织方法所制备的人造血管脱散性较大,容易限制人造血管的弹性,并且纱线之间有微孔且没有粘接,使其容易渗血,不利于临床应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232184A,公开日期为2016年1月13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人造血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喷头装置,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通过裁剪织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人造血管渗透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a.胶原蛋白/聚己内酯溶液的制备将胶原蛋白/聚己内酯溶于六氟异丙醇中,溶液质量分数为10%~20%,以200~800r/min的速度在20~60℃环境下进行时间为10~18h的搅拌;溶解完全后得到均匀透明的胶原蛋白/聚己内酯溶液,将搅拌完成后的胶原蛋白/聚己内酯溶液放入真空环境(0.1~0.05MPa)下脱泡2~6h,即得到均匀的胶原蛋白/聚己内酯溶液;其中,溶液中胶原蛋白和聚己内酯的比例为3:7~7:3;b.人造血管的制备在机织机上织造管状织物,将管状织物固定在圆柱体模具上,将圆柱体模具安放在卷绕机上,卷绕机主轴转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人造血管渗透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a.胶原蛋白/聚己内酯溶液的制备将胶原蛋白/聚己内酯溶于六氟异丙醇中,溶液质量分数为10%~20%,以200~800r/min的速度在20~60℃环境下进行时间为10~18h的搅拌;溶解完全后得到均匀透明的胶原蛋白/聚己内酯溶液,将搅拌完成后的胶原蛋白/聚己内酯溶液放入真空环境(0.1~0.05MPa)下脱泡2~6h,即得到均匀的胶原蛋白/聚己内酯溶液;其中,溶液中胶原蛋白和聚己内酯的比例为3:7~7:3;b.人造血管的制备在机织机上织造管状织物,将管状织物固定在圆柱体模具上,将圆柱体模具安放在卷绕机上,卷绕机主轴转速为50~100r/min;用刷子蘸取适量经步骤a制备的胶原蛋白/聚己内酯溶液涂刷在管状织物外表面上,使管状织物表面涂上一层薄且均匀的胶原蛋白/聚己内酯溶液层,厚度为0.04~0.1mm;将经a步骤制备的胶原蛋白/聚己内酯溶液置于离心纺丝仪器的离心管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军翁雅雪李美辰王晗汪林锋张骞庄燕徐卫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