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板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68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椎板假体,椎板假体的两端分别与椎体两侧的两段椎板连接,椎板假体上具有用于设置骨骼的植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椎板假体可以应用于椎板扩张术中,当椎体摘除棘突的一部分后,将椎板假体架设在两段椎板之间,椎板假体与椎体共同围成椎管,又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椎板假体上具有用于设置骨骼的植骨结构,因此椎板假体固定后还能够在植骨结构中进行植骨,可植入异体骨或者自体骨,植入的骨质有助于骨骼张入,能够促进椎板间的骨愈合,最终实现椎板重建,使得在椎板扩张术后能够形成更可靠、更稳固的椎体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板假体
本技术涉及人工假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椎板假体。
技术介绍
人体脊柱包括椎管结构,椎管会因各种原因导致椎管狭窄,例如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后纵韧带骨华症、黄韧带肥厚等,若发生椎管狭窄,则会导致压迫脊髓引起轴性疼痛、四肢疼痛麻木、肌无力甚至瘫痪等症状,严重地影响人们日常生活。采用椎板开门成形术是一种常用的扩大椎管的术式。该手术需摘除椎体的上半部分,即带有棘突的一部分,在双侧椎体外缘开骨槽,然后将两侧椎板分别向“门轴”掀起之后安装人工的棘突部分,代替椎体的上半部分,实现椎管的扩张。双开门椎管扩张手术中使用的脊柱椎板开门固定系统形状各异,后期长远的效果也各不同,各种椎板开门固定系统各有特点。大多只考虑到椎板打开后连接板固定椎板侧及侧块侧以实现扩大椎管,但不足以完成真正的椎板重建,使得行椎板开门术后,两侧椎板之间存在永久性的缺口,无自体骨的长入连接,仅靠内固定做连接,存在松动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板假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椎管扩张术后椎板之间连接不可靠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椎板假体,椎板假体的两端分别与椎体两侧的两段椎板连接,椎板假体上具有用于设置骨骼的植骨结构。进一步地,椎板假体还包括:主体,植骨结构设置在主体上;两个固定支架,分别连接在主体的两端,用于与椎板连接。进一步地,植骨结构包括开设在主体上的植骨槽。进一步地,植骨槽为沿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槽。进一步地,固定支架与主体倾斜连接,固定支架朝向主体的外侧倾斜设置。进一步地,固定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与主体的端部连接,第一段相对主体朝向外侧倾斜地设置,第二段与第一段的远离主体的一端连接,第二段相对第一段朝向外侧倾斜地设置。进一步地,第二段上设置有螺钉孔。进一步地,主体的位于两端的下板面的一段沿朝向上板面的方向倾斜,形成用于与椎体的端面配合的配合部。进一步地,椎板假体的至少一部分呈骨小梁结构。进一步地,植骨结构包括植骨槽,植骨槽的底部呈骨小梁结构。本技术的椎板假体可以应用于椎板扩张术中,当椎体摘除棘突的一部分后,将椎板假体架设在两段椎板之间,椎板假体与椎体共同围成椎管,又由于本技术的椎板假体上具有用于设置骨骼的植骨结构,因此椎板假体固定后还能够在植骨结构中进行植骨,可植入异体骨或者自体骨,植入的骨质有助于骨骼张入,能够促进椎板间的骨愈合,最终实现椎板重建,使得在椎板扩张术后能够形成更可靠、更稳固的椎体结构。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椎板假体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了采用本技术的椎板假体进行椎管扩张术后椎体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进行椎管扩张术前椎体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进行椎管扩张术中摘除了棘突部分的椎体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进行椎管扩张术中摘除了棘突部分且在椎板上开口后的椎体的示意图;以及图6示出了进行椎管扩张术中摘除了棘突部分且椎板翘起后的椎体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主体;11、植骨槽;12、配合部;20、固定支架;21、第一段;22、第二段;23、螺钉孔;100、椎体;101、椎板;200、椎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椎板假体,如图1所示,该椎板假体的两端分别与椎体两侧的两段椎板101连接,椎板假体上具有用于设置骨骼的植骨结构。本技术的椎板假体可以应用于椎板扩张术中,如图2所示,当椎体100摘除棘突的一部分后,将椎板假体架设在两段椎板101之间,椎板假体与椎体100共同围成椎管200,又由于本技术的椎板假体上具有用于设置骨骼的植骨结构,因此椎板假体固定后还能够在植骨结构中进行植骨,可植入异体骨或者自体骨,植入的骨质有助于骨骼张入,能够促进椎板间的骨愈合,最终实现椎板重建,使得在椎板扩张术后能够形成更可靠、更稳固的椎体结构。优选地,椎板假体还包括:主体10,植骨结构设置在主体10上;两个固定支架20,分别连接在主体10的两端,用于与椎板101连接。更优选地,固定支架20与主体10倾斜连接,固定支架20朝向主体10的外侧倾斜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支架20与主体10之间呈梯形结构,二者之间的形状类似桥,主体10作为桥面,连接两侧的固定支架20。优选地,固定支架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第一段21与主体10的端部连接,第一段21相对主体10朝向外侧倾斜地设置,第二段22与第一段21的远离主体10的一端连接,第二段22相对第一段21朝向外侧倾斜地设置。如图2所示,在椎管扩张术中,为了阔装椎管200,截骨后的椎板101还需要向上翘起以扩大椎管200,翘起的椎板101的外侧贴合在第一段21的内测,即两个第一段21之间的角度与翘起后的两段椎板101之间的角度相同。两个第二段22之间的角度比两个第一段21之间的角度更大,用于与原椎板101或者与椎板101比邻的椎体100的骨面配合。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段22上设置有螺钉孔23。在安置好椎板假体后,用骨钉穿过螺钉孔23将椎板假体和椎体100固定。优选地,主体10的位于两端的下板面的一段沿朝向上板面的方向倾斜,形成用于与椎体的端面配合的配合部12。如图1所示,配合部12为主体10两侧的倾斜面。如图2所示,截骨后的椎板101的断面与配合部12配合。优选地,植骨结构包括开设在主体10上的植骨槽11。在如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植骨槽11为长槽,端部呈弧形。优选地,植骨槽11为沿主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槽。在如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主体10呈长方形,植骨槽11沿主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植骨槽11的面积占主体10的一半以上。当椎板假体到椎体100上后,在植骨槽11内填入骨质,以促进骨张入,促进椎板101愈合,最终实现椎板重建。优选地,椎板假体的至少一部分呈骨小梁结构。主体10的部分或全部以及固定支架20的部分或全部均可以采用骨小梁结构,以利于骨细胞长入。骨小梁结构是一种相互连通的多向微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板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假体的两端分别与椎体两侧的两段椎板(101)连接,所述椎板假体上具有用于设置骨骼的植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板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假体的两端分别与椎体两侧的两段椎板(101)连接,所述椎板假体上具有用于设置骨骼的植骨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板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假体还包括:主体(10),所述植骨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10)上;两个固定支架(20),分别连接在所述主体(10)的两端,用于与所述椎板(10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板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主体(10)上的植骨槽(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板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槽(11)为沿所述主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板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0)与所述主体(10)倾斜连接,所述固定支架(20)朝向所述主体(10)的外侧倾斜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板假体,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博文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