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返神经保护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63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喉返神经保护拉钩,包括握持柄、拉钩杆以及拉钩头,拉钩杆为沿长度方向呈锥台状,拉钩杆的大端与握持柄连接,拉钩杆的小端与拉钩头一体连接,拉钩头为弯曲的钩状,拉钩头包括与拉钩杆过渡连接并对应拉钩头凹部的转折段以及与转折段连接构成与拉钩杆成角度布置的钩头前臂,转折段为圆弧状,钩头前臂的前端为钝头,转折段内凹侧圆弧弧长对应的圆心角呈小于或等于90°设置,且在转折段的内凹侧凹陷形成容置喉返神经的凹口,该凹口内壁呈弧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拉钩头采用较为平缓弯曲设计,便于手术过程中寻找和剥离喉返神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喉返神经保护拉钩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确切的说是用于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剥离喉返神经的喉返神经保护拉钩。
技术介绍
喉返神经是喉部的主要运动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内诸肌。喉返神经的损伤为甲状腺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因此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需要寻找和分离喉返神经,以避免手术过程中对喉返神经造成副损伤。传统在做甲状腺手术时,寻找和分离喉返神经的方法是:采用血管钳在气管食管沟分离寻找,存在容易造成血管损伤造成出血影响视野,如果盲目钳夹止血,更易造成喉返神经的损伤:血管钳的头端较尖锐容易,过度的寻找分离容易损伤食管、气管、从而造成食管屡、气管屡等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中国专利号为201520480091.3的《一种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喉返神经分离钳》的技术,以及申请号为201420566157.6的《喉返神经拉钩》的技术。采用拉钩状的喉返神经保护拉钩其采用弯钩状的钩头设计,钩头采用圆弧形设计,凹弧面的弧长对应的圆心角α为200°,即如其附图所示,其钩头弯曲程度较大,主要便于对喉返神经牵引时的把持,但过渡的弯曲设计下,钩头的前臂几乎为柄部的相反延伸方向,不利于拨开喉返神经周围组织寻找喉返神经操作,不利于手术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技术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拉钩头采用较为平缓设计,便于手术过程中寻找和剥离喉返神经的喉返神经保护拉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喉返神经保护拉钩,包括握持柄、拉钩杆以及拉钩头,拉钩杆为沿长度方向呈锥台状,拉钩杆的大端与握持柄连接,拉钩杆的小端与拉钩头一体连接,拉钩头为弯曲的钩状,拉钩头包括与拉钩杆过渡连接并对应拉钩头凹部的转折段以及与转折段连接构成与拉钩杆成角度布置的钩头前臂,转折段为圆弧状,钩头前臂的前端为钝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折段内凹侧圆弧弧长对应的圆心角呈小于或等于90°设置,且在转折段的内凹侧凹陷形成容置喉返神经的凹口,该凹口内壁呈弧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折段内凹侧圆弧弧长对应的圆心角呈小于或等于90°设置,钩头前臂呈向前翘曲,翘曲程度较传统平缓,便于剥离喉返神经的操作,在喉返神经剥离完成后,倾斜一定角度,使得喉返神经落入位于转折段内凹侧的凹口内,凹口的设计,弥补转折段的凹度变平缓带来的喉返神经把持不够的问题,保证喉返神经可靠把持在拉钩头上,便于喉返神经的牵引。优选的,所述的转折段内凹侧圆弧弧长对应的圆心角α为60°~90°。该结构设计下,兼顾组织剥离操作方便以及喉返神经把持可靠性。优选的,所述钩头前臂的前端钝头为椭球形,钩头前臂为扁平状。该结构设计下,钩头前臂扁平设计,便于剥离组织。优选的,所述握持柄为横截面成椭圆形的扁平状,且握持柄上设有防护纹。该结构设计下,便于握持操作。优选的,所述握持柄上设有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LED灯珠以及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包括串接LED灯珠的开关和纽扣电池,LED灯珠正对拉钩头设置,LED灯珠内嵌于握持柄内。该结构设计下,便于在拉钩头位置形成点光源,便于观察和剥离组织操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喉返神经保护拉钩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带照明装置的喉返神经保护拉钩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照明装置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喉返神经保护拉钩,包括握持柄1、拉钩杆2以及拉钩头3,拉钩杆2为沿长度方向呈锥台状,拉钩杆2的大端与握持柄1连接,拉钩杆2的小端与拉钩头3一体连接,拉钩头3为弯曲的钩状,拉钩头3包括与拉钩杆2过渡连接并对应拉钩头3凹部的转折段31以及与转折段31连接构成与拉钩杆2成角度布置的钩头前臂32,转折段31为圆弧状,钩头前臂32的前端321为钝头,所述的转折段31内凹侧圆弧弧长对应的圆心角呈小于或等于90°设置,且在转折段31的内凹侧凹陷形成容置喉返神经的凹口311,该凹口311内壁呈弧形。凹口311内壁与转折段31的内凹侧壁平滑过渡,转折段31内凹侧圆弧弧长对应的圆心角α呈小于或等于90°设置,钩头前臂呈向前翘曲,翘曲程度较传统平缓,便于剥离喉返神经的操作,在喉返神经剥离完成后,倾斜一定角度,使得喉返神经落入位于转折段内凹侧的凹口内,凹口的设计,弥补转折段的凹度变平缓带来的喉返神经把持不够的问题,保证喉返神经可靠把持在拉钩头上,便于喉返神经的牵引。作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将所述的转折段31内凹侧圆弧弧长对应的圆心角α为60°~90°。其中,所述钩头前臂32的前端钝头321为椭球形,钩头前臂32为扁平状。钩头前臂扁平设计,便于剥离组织。为便于把持操作,所述握持柄1为横截面成椭圆形的扁平状,且握持柄1上设有防护纹,如网纹,如条纹等等。作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如图3和4所示,所述握持柄1上设有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LED灯珠11以及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包括串接LED灯珠11的开关K和纽扣电池4,开关可采用触摸开关,LED灯珠11正对拉钩头3设置,LED灯珠11内嵌于握持柄1内,在握持柄朝向拉钩一端设有容置槽,LED灯珠内嵌于容置槽内。便于在拉钩头位置形成点光源,便于观察和剥离组织操作。握持柄和拉钩杆可采用螺纹配合的可拆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喉返神经保护拉钩,包括握持柄、拉钩杆以及拉钩头,拉钩杆为沿长度方向呈锥台状,拉钩杆的大端与握持柄连接,拉钩杆的小端与拉钩头一体连接,拉钩头为弯曲的钩状,拉钩头包括与拉钩杆过渡连接并对应拉钩头凹部的转折段以及与转折段连接构成与拉钩杆成角度布置的钩头前臂,钩头前臂的前端为钝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折段内凹侧圆弧弧长对应的圆心角呈小于或等于90°设置,且在转折段的内凹侧凹陷形成容置喉返神经的凹口,该凹口内壁呈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喉返神经保护拉钩,包括握持柄、拉钩杆以及拉钩头,拉钩杆为沿长度方向呈锥台状,拉钩杆的大端与握持柄连接,拉钩杆的小端与拉钩头一体连接,拉钩头为弯曲的钩状,拉钩头包括与拉钩杆过渡连接并对应拉钩头凹部的转折段以及与转折段连接构成与拉钩杆成角度布置的钩头前臂,钩头前臂的前端为钝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折段内凹侧圆弧弧长对应的圆心角呈小于或等于90°设置,且在转折段的内凹侧凹陷形成容置喉返神经的凹口,该凹口内壁呈弧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喉返神经保护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权陈恩东蔡业丰王青煊张筱骅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