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罡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整式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53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整式连接结构,包括固定部和调整部,固定部穿设螺丝而固定于第一物件,该调整部的一端以枢接或固接方式连接于固定部,该调整部设有一矩形透孔且令一调整杆可定点旋转地枢设于透孔,该杆身部设有外螺纹,一滑移座具有套孔且具有与外螺纹相对应之内螺纹,令该滑移座套设于该杆身部切该滑移座固设于第二物件,通过旋转该调整杆而使滑移座于透孔内左右移动,同时使第二物件位移,进而改变两物体间的距离,无须拆卸再重新安装,迅速方便又省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式连接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连接于两物件间可调整式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使门板可以开启与关闭于门框或门窗,门板与门框、门窗或墙壁之间将以枢接方式连接,最常见的连接结构为以铰链连接于门板与门框(或门窗、墙壁)之间,该铰链为两片体枢接在一起且各片体分别以螺丝固定于门板和门框(或门窗、墙壁),从而使门板得以旋转。铰链的外观及功能众多,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为D103733,专利技术名称为无框玻璃门铰链、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为00585447,专利技术名称为铰链等,其皆显示出不同造型的铰链结构以达到美观大方或简洁线条的目的,同时也可使两相连的物品相对旋转,除此之外,本案专利技术人也在1992年1月30日提出,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为092201878,专利技术名称为铰链结构改良的专利申请,使铰链结构的两锁固块可相对改变角度,提供固定于锁固块的门板调整角度的功能。然而,门板除了要求可以顺利旋转外,也必须与门框或地板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产生门缝过大无法防水防风,或相互干涉而无法启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可调整式连接结构,其固定部与调整部是以枢接方式连接,通过旋转调整杆调整两者间的距离,使物件可以顺利旋转和启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式连接结构,其固定部和调整部是以固定连接方式连接,通过旋转调整杆调整两者间的距离,同时调整两者其中之一保持水平状态。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调整式连接结构,包括固定部和调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件固定于一第一物件,调整部的一端与固定部连接,该调整部设有透孔,透孔上设有调整杆,调整杆旋转枢设于透孔上,该调整杆包含杆身部及控制部,该杆身部设有外螺纹且一滑移座套设于该杆身部,滑移座设有至少一第二固定件并使第二物件固定于滑移座的一侧,通过旋转该控制部而使该滑移座于透孔内移动,进而改变两物件间的距离。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固定部与旋转部是以枢接方式或固定连接方式连接。所述滑移座两侧分别设有一抵靠面,调整部的透孔两侧设有与该抵靠面的几何形状相对应的承接面,使滑移座移动于透孔内时,该抵靠面可与承接面接触。所述抵靠面为倾斜的斜面,透孔的承接面与该抵靠面接触处设为相对应的斜面。所述透孔的一侧设有一枢接凹部,另一侧设有一具有抱持凹部,使得该调整杆定点旋转于透孔内。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穿过第一物件并螺合于一第一夹盘,使第一物件夹紧固定。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穿过第二物件并螺合于一第二夹盘,使第二物件夹紧固定。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旋转调整杆便可改变两物件间的距离,无需将连接结构拆卸再重新安装或重新打孔,大大提高施工的便利性和弹性。2、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枢接或固定角度的连接方式,使用方便、应用广泛,当作为第二固定件的螺丝锁固于第二物件,同时将逼紧滑移座及调整杆抵靠于调整部,使滑移座、调整杆、调整部及第二物件固定呈一体,该滑移座及调整杆无须另以固定结构固定于调整部上,施工方便且省时省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可调整式连接结构 2、固定部 21、第一固定件22、凹槽 23、盖板 3、调整部 31、透孔 311、孔壁 312、承接面 32、调整杆 321、杆身部 322、控制部 33、枢接凹部 34、连接肋 341、抱持凹部 35、副孔 36、滑移座 361、内螺纹 362、抵靠面 363、第二固定件 37、凹槽 38、盖板 4、第一夹盘 41、固定孔 5、第二夹盘 51、固定孔 6、固定部 7、调整部 71、调整杆 A1、第一物件 A2、第二物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调整式连接结构,该可调整式连接结构1包含固定部2及调整部3,其中该固定部2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件21固定于一第一物件A1,尤其是该第一固定件为螺栓,该第一物件A1可为墙板、门框、墙壁或其他可供固定的物体,该第一物件A1的材质可为玻璃、木材或其他可被玻璃材质制成的板体,且第一固定件21的一端穿过固定部及第一物体A1且螺合于一第一夹盘4、该第一夹盘4是呈圆盘状且具有固定孔,第一固定件21嵌入该固定孔41固定,通过固定部2及第一夹盘4而将第一物件夹紧固定,该固定部2及的形状、尺寸、材质为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先前技术加以变化与改进,不以本实施例的描述或图式为限。所述调整部3的一端与固定部2连接,于本实施例,该固定部2与调整部3是以枢接方式连接,以使得固定部2与调整部3可相对旋转而呈铰链状,该调整部3设有一透孔31且令一调整杆32可旋转地枢设于透孔31,该透孔31呈矩形且具有围绕于周围的孔壁311,为了使调整杆32可以枢设于该透孔,该透孔的一侧设有一枢接凹部33,该枢接凹部33呈弧形内凹以与调整杆32相对应,透孔31的另一侧设有一具有抱持凹部341的连接肋34,连接肋34的相隔使透孔的一侧形成另一副孔35,该抱持凹部341类似于枢接凹部33而呈弧状内凹,该调整杆32的一端嵌置于该枢界凹部33、另一端相应的位置处嵌置于该抱持凹部341,调整杆32的一端悬空于副孔35内,调整杆32与枢接凹部33及抱持凹部341的嵌置仅为抵靠而非卡掣固定,故旋转调整杆32时,该调整杆32可于抱持凹部341及枢接凹部33内定点旋转。其中,该调整杆32包含杆身部321及控制部322,尤其是该控制部322设于杆身部321的一端且截面积大于杆身部321,控制部322的表面设有横向条纹以供止滑及增加摩擦力之用,杆身部321及控制部322的截面皆呈圆形,使得该调整杆32呈螺栓状,该杆身部设有外螺纹,一滑移座36设有一具有内螺纹361的套孔以套设于该杆身部321,使杆身部321的外螺纹与滑移座36的内罗纹361相互啮合,再者,该滑移座两侧抵靠于透孔31的孔壁311,滑移座36两侧各设有一抵靠面362,该调整部3的透孔31两侧设有与该抵靠面362的几何形状相对应的承接面312,使滑移座36移动于透孔361内时,该抵靠面362可与承接面312接触,则当调整杆32旋转时,滑移座36也可以其它方式于透孔361内线性滑移,此为习于该项技艺者可加以变化与修饰,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里,抵靠面362是呈倾斜一角度的斜面或倒角,透孔21的承接面312与该抵靠面362接触也设为相对应的斜面或到角,滑移座36得以沿着透孔31的两侧移动,当调整杆32定点旋转时,该调整杆不会左右移动,反而滑移座36将因调整杆32的外螺纹321的推动而左右位移。滑移座36设有至少一第二固定件363而使第二物件A2固定于滑移座36的一侧,尤其是该第二固定件363为螺栓,该第二物件A2为门框、门板或其他可供固定的物体,第二固定件363的一端可穿过第而物件A2且螺合于一第二夹盘5,该第二固定件363将嵌入该固定孔51而固定,并通过第二固定件363锁紧,以使第二物件A2夹紧固定,同时,滑移座受到朝向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式连接结构,包括固定部和调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件固定于一第一物件,调整部的一端与固定部连接,该调整部设有透孔,透孔上设有调整杆,调整杆旋转枢设于透孔上,该调整杆包含杆身部及控制部,该杆身部设有外螺纹且一滑移座套设于该杆身部,滑移座设有至少一第二固定件并使第二物件固定于滑移座的一侧,通过旋转该控制部而使该滑移座于透孔内移动,进而改变两物件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于恭邓罡
申请(专利权)人:邓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