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间自然鉴定和筛选抗螟虫水稻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3323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田间自然鉴定和筛选抗螟虫水稻材料的方法,通过选用对照品种A进行适时播种、移栽;待鉴定或筛选水稻材料和对照品种B的播种、移栽;二化螟或三化螟的自然养虫及发虫;观察和鉴定材料的抗虫性等级等步骤完成。该方法环保,节能,经济,有效,可重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A Method for Natural Ident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Rice Materials Resistant to Borer in Fiel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natural ident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rice materials resistant to stem borers in the field, which is completed by selecting control variety A for timely sowing and transplanting, seeding and transplanting of rice materials to be identified or screened and control variety B, natural breeding and insect outbreak of stem borer 2 or stem borer 3, and observing and identifying the insect resistance grade of materials. The method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nergy-saving, economical, effective, repeatable and meets the nee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田间自然鉴定和筛选抗螟虫水稻材料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种质筛选
,涉及一种田间自然鉴定和筛选抗螟虫水稻材料的方法,具体是通过在大田自然养虫,进行鉴定或筛选水稻的二化螟或三化螟抗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水稻螟虫主要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台湾稻螟、大螟和稻褐边螟,其中二化螟和三化螟经常造成严重灾害。全国年发生面积约1500万hm2,防治代价为50亿元左右,加上残虫造成的作物损失,总经济损失在115亿元左右(盛成发,2003)。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升温、水稻混栽、轻型栽培技术的推进以及以户为单位的防治措施,螟虫的危害必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存在。目前生产上主要还是依靠化学杀虫剂来防治二化螟和三化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过监测,二化螟种群对有机磷类药剂已普遍产生中等水平的抗药性,对双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药剂抗药性明显的上升趋势(张帅,2016)。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不仅增加稻米的生产成本,加重农民的种粮负担;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面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培育和使用抗虫水稻品种是防治螟害的既安全又经济有效的方法。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全国的早稻产区受越冬二化螟的影响,绝大部分都会发生一代二化螟的危害,7月上中旬二代二化螟开始危害中稻或一季稻。二化螟的雌蛾一般产2-3个卵块,每块40-80粒左右,孵化出来的蚁螟,第一代可以危害40-60根水稻,第二、三代约为80-100根(万荣,2017)。在水稻生长的苗期至孕穗抽穗期都会发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危害,水稻生长的灌浆期及其后则少有危害。据2018年全国农技中心预测,二化螟在大部分稻区呈明显回升态势,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重发态势明显。三化螟总体偏轻发生,华南南部和西南北部中等发生。近十年来螟虫的危害逐渐突出,经常有稻区因防治不到位而导致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过筛选或鉴定发掘了一些抗二化螟的水稻品种,但是这些品种的推广面积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是抗性效果不理想。筛选和鉴定方法的缺陷严重限制了抗虫品种的选育。目前常用的二化螟鉴定方法有室内人工接虫鉴定和田间自然诱虫鉴定两类。室内接虫鉴定要求有大量的大小一致的蚁螟,耗时长,工作量大,技术难度要求高。田间诱虫鉴定受到二化螟的自然种群数量的影响,因而鉴定结果年度间差异大,准确性也差,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鉴定技术,操作简便,虫量充足,结果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鉴定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田间自然养虫、发虫,以鉴定或筛选抗二化螟或三化螟水稻材料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田间自然鉴定和筛选抗螟虫水稻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对照品种A进行适时播种、移栽;2)待鉴定或筛选水稻材料和对照品种B的播种、移栽;3)二化螟或三化螟的自然养虫及发虫;4)观察和鉴定材料的抗虫性等级。所述的对照品种A是经鉴定为感或高感二化螟或三化螟的水稻品种,根据对照品种A的生育期,选择合适的时间播种、移栽至鉴定厢的四周,使其分蘖期与当地早稻生产田的二化螟或三化螟的为害期相一致。所述的对照品种A与待鉴定材料的秧田面积之比为1:8-12。所述的对照品种A移栽7天和20天后各偏施氮肥1次,每次用量为5斤/亩。所述的待鉴定水稻材料和对照品种B的播种期为当地早稻生产田的二化螟或三化螟的为害期。所述的对照品种B为经鉴定为感或高感二化螟或三化螟的水稻品种,与待鉴定材料的生育期相近,所述的对照品种B可以是对照品种A。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3)具体为在当地早稻生产田二化螟或三化螟为害时,应用剪刀平地剪取水稻的枯鞘,从中取出二化螟或三化螟,投放于对照品种A的叶片上,让其在对照品种A上自然繁殖加代,孵化出的幼虫为害待鉴定材料和对照品种B。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4)具体为自待鉴定材料和对照品种B出现枯鞘时开始调查每份材料的枯心率(枯心分蘖占总分蘖的百分率),每隔5天调查1次,直至所有待鉴定材料的枯心率在连续3次的调查结果都一致时结束。最后根据每份待鉴定材料的枯心指数确定抗虫等级。表1枯心指数法评定水稻抗虫性的分级标准枯心指数计算公式:枯心指数=待鉴定材料枯心率/对照品种B的枯心率X10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提高小范围内的二化螟或三化螟种群数量进行抗虫性的自然鉴定。主要是根据二化螟或三化螟繁殖一代的时间皆为1月左右,提前养殖二化螟或三化螟于鉴定圃。担任养虫任务的对照品种A,由于相对于待鉴定材料提前了1个月的生育期,孕穗抽穗期也提前,不利于二化螟或三化螟的幼虫蛀食。本专利技术与自然诱虫鉴定相比,优点在于鉴定厢内小环境下虫量充足,发虫充分。本专利技术与室内接虫鉴定相比,优点在于不需要人工养虫,不需要培养箱等任何仪器设备。人工收集、投放二化螟或三化螟,可一天内完成,省时省力,既减少了生产田二化螟或三化螟的种群基数,又可减轻大田生产产量的损失,少喷农药。既环保又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所涉及品种赣晚籼30(以下简称923),为江西省审定品种,经人工接虫鉴定表现为高感二化螟,野生稻-Wfs(以下简称Wfs)为专利技术人经人工接虫鉴定为抗二化螟的野生稻。2018年3月30日播种对照品种923,对照品种923与待鉴定材料的秧田面积之比为1:8-12。5月2号在鉴定厢的四周移栽2行对照品种923,鉴定厢的宽度为148.5cm-280.5cm,移栽规格为株距:33cm,行距:16.5cm,移栽于水稻所网室试验田,试验田长期保持浅水层,5月9号和22号在923禾苗基部偏施氮肥两次,每次5斤/亩。不喷施任何杀虫剂。5月23日播种待鉴定材料和对照品种923。5月25日在水稻所早稻生产田发现二化螟枯鞘株,用剪刀平地剪取水稻的枯鞘或枯心苗,剪除枯鞘或枯心苗的叶片,将其倒立于对照品种923的苗基部,或者剥开枯鞘或枯心苗,取出二化螟或三化螟,直接投放于对照品种923的叶片上。6月23日移栽待鉴定材料和对照品种923至鉴定厢里面,移栽规格为:每份材料栽2行,每行8株,每隔20行栽2行923,株距16.5cm,行距19.8cm。待鉴定材料四周与对照品种923相隔16.5cm.网室外围四周用通风透气的棉布做隔离。7月24日开始发现鉴定厢中有枯鞘株。随即开始考察材料的抗虫性,刚开始二化螟蛀食最多的是对照品种923,随后逐渐蔓延至待鉴定材料。高感和感虫的材料株系被二化螟蛀食后很快漫延开来,且大部分分蘖都被二化螟蛀食,区别只在于被蛀食的分蘖数不同而已。耐虫材料株系被二化螟蛀食后,整个株系进展缓慢,被蛀食的分蘖数有限。中抗材料株系被二化螟蛀食的分蘖数很少,而且从始至终几乎没有更多的分蘖被蛀食。鉴定结果如表2所示。表2待鉴定材料和对照品种923的鉴定结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田间自然鉴定和筛选抗螟虫水稻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对照品种A进行适时播种、移栽;2)待鉴定或筛选水稻材料和对照品种B的播种、移栽;3)二化螟或三化螟的自然养虫及发虫;4)观察和鉴定材料的抗虫性等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田间自然鉴定和筛选抗螟虫水稻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对照品种A进行适时播种、移栽;2)待鉴定或筛选水稻材料和对照品种B的播种、移栽;3)二化螟或三化螟的自然养虫及发虫;4)观察和鉴定材料的抗虫性等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间自然鉴定和筛选抗螟虫水稻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照品种A是经鉴定为感或高感二化螟或三化螟的水稻品种,根据对照品种A的生育期,选择合适的时间播种、移栽,使其分蘖期与当地早稻生产田的二化螟或三化螟的为害期相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间自然鉴定和筛选抗螟虫水稻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照品种A与待鉴定材料的秧田面积之比为1:8-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间自然鉴定和筛选抗螟虫水稻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照品种A移栽7天和20天后各偏施氮肥1次,每次用量为5斤/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间自然鉴定和筛选抗螟虫水稻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鉴定水稻材料和对照品种B的播种期为当地早稻生产田的二化螟或三化螟的为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世友肖叶青陈明亮胡标林杨宙熊焕金黄仁良刘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